許燕丹
摘 要:隨著行業對職業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職業教育也越來越受教育部門的重視。中職教育的核心是教師隊伍,目前中職教師的職業滿意率一直偏低,職業幸福感體驗低。本文結合問卷調查、訪談和統計分析手段,以廣州市部分中職學校的任課教師為代表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力圖以實證的方法對廣州市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調查結果及影響幸福感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尋找提升廣州市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047-04
教育是心靈的事業,教師應當是一個幸福的職業。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對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面臨的各方面壓力不斷增大。教育制度改革、社會偏見、工作壓力和學生素質滑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滿意程度降低,興趣降低,教師的職業厭倦心理比較普遍,教育制度改革、社會偏見,也使中職教師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職教師普遍職業倦怠嚴重,職業幸福感偏低。
一、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概念定義
(一)中職教師
中職教師就是指在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以及職業高級中學/高級職業中學中從事教學一線教學工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他們是受過專業培訓的,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本文的中職教師是指在中職學校(包括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以及職業高級中學/高級職業中學)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職教師和管理人員。
(二)教師職業幸福感
教師職業幸福感就是指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獲得滿足、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發揮自己潛能并伴隨著力量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即教師通過艱辛的創造性勞動,把學生培養成才之后,因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職業樂趣和人生歡愉。教師的幸福也稱教育幸福。對自己生存狀態的意義的體味構成教師的幸福感。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自由實現職業理想、感受職業尊嚴的快樂體驗。
二、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調查
(一)調查對象
隨著廣州市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中職學校中專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問題也凸現出來,筆者是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的一名房地產物業專業課教師,教齡7年,有一定的一線經驗。根據本研究的需要,結合筆者自身的經歷以及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本調查為了較真實地反映廣州市中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現狀,以問卷調查為主、結合個別訪談,以廣州市中職學校的十所在崗中職專業教師為研究對象。隨機發放廣州市十所中職學校(如表1所示)。隨機調查抽取165名專職教師作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65份問卷,回收163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問卷163份,有效回收率99%。
問卷調查樣本分布的詳細情況見表2調查樣本構成情況。樣本統計情況均與廣州市中職學校總體教師統計中的女教師占多數,本科學歷占多數,中職職稱占大部分,青年教師是主力軍的實際情況相符,因而樣本對廣州市中職學校專職教師總體情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調查過程
筆者通過發放紙質調查問卷給所在單位的全體專職教師進行調查之外,還利用個人關系、同行間的職業教育協會、師資培訓、課題交流等各種場合和交流活動,把紙質問卷發放到周邊的其他中職學校進行調查,另外還通過快遞郵件、電子郵箱、親自送到學校等方式,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各所學校的同行手上。問卷全部回收后,統一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三)調查內容
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由兩個多選題組成,目的是了解影響中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四)統計分析
在問卷調查中的研究結果初步呈現之后,針對特定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做統計分析,將所獲得的數據資料輸入計算機,用Excel作統計,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及方差分析。
三、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中職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感到幸福的原因
使中職教師在職業生活中體驗到幸福感的因素,根據表3結果,有兩個長假和工作穩定安全,選擇比例達到77.91%及65.03%,有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而工作集體關系融洽、學生的贊美與感激、喜歡教師職業、心態積極樂觀、師生共同成長與發展這五項,有超過30%的教師選擇,表明這些也是使教師在職業生活中體驗到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中職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導致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導致中職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幸福感缺失的因素,根據表4結果,選擇多數學生難管教且家長不配合以及工作機械繁瑣的教師人數均超過調查人數的一半,分別為60.12%和50.92%。除此以外,沒有成就感、收入低、個人發展機會有限、脫離教學實際的形式主義的工作任務等四項,選擇人數都超過了30%,表明這些因素也是導致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四、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結合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結果,筆者進行了相關統計分析,造成相當一部分中職學校教師職業幸福感嚴重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為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個人因素四方面。
(一)社會因素
1.職業社會地位低導致中職教師職業榮譽感低。在問卷調查中有23.93%的被訪中職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地位低,僅有7.98%認為中職教師的職業地位高;在訪談過程中,有5位教師提到要提高中職教育行業的教師地位,特別是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在現實中,重普教、輕職教,重研究型人才、輕技能型人才的現象仍很突出,社會普遍認為職業院校只能錄取成績差、素質低的學生,造成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感覺。
2.中職學生生源素質不穩定。廣州市中職學校學生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從中考升學中刷下來的,學生素質差,紀律性不強,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增強。在問卷調查中選擇多數學生難管教且家長不配合的有60.12%,調查中有34.36%的中職教師認為師生共同成長會帶給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體驗,同時有17.79%的中職教師認為家長的尊重和支持能使教師感受到職業幸福感,因此學生的生源素質、家長對中職教師職業的理解等因素都對中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體驗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學校因素
1.學校組織氛圍不和諧、考評制度不合理。學校是教師學習和工作的主要場所,學校管理方式如果不當,管理缺乏人性化,這對教師各方面工作的影響會非常大。在調查中,有48.47%的教師認為工作沒有成就感,26.99%的教師對領導或制度不滿意。有14.72%的教師認為學校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工作。在訪談中,教師們說得最多的也是學校的考評制度不夠人性化,對教師的業績考核透明度不高,工作是否順利進行和工作能否得到認可,這些因素都影響著中職教師的幸福體驗。
2.工作任務繁多,壓力大,薪酬待遇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學歷提升、雙師證、教師測評、公開課等都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調查中有36.20%的教師反映“脫離教學實際的形式主義的工作任務”,有50.92%的教師覺得工作繁瑣機械,有48.47%的中職教師認為自己的收入低。訪談中,也有很多教師反映“中職教師是教師行業里,工作最多,報酬最少的教師崗位”。中職教師與其他職業的收入相比較低,處于社會上的中等收入水平以下,因此付出與回報的落差是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因素
在訪談中,特別是部分中職女教師,對自己職業幸福感體驗較低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婚姻大事,訪談中很多女教師的生活圈子太窄,婚姻問題解決不了。其次是家庭牽累較多,因身兼當班主任,又當任課教師,還需要兼職當教學研究者,職業收入不高,還需要為供房、供車、父母的醫療、孩子的教育、夫妻關系等方面發愁,這些都對教師的幸福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四)個人因素
1.個人職業目標不明確。44.17%的教師認為個人的發展機會有限,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上升的機會有限,缺乏個人發展機會的平臺;有19.63%的教師認為工作缺乏挑戰性,在職業幸福感的體驗上,很多中職教師會因為“上課——備課——上課”的教學生活過于枯燥和單調,缺乏挑戰性。12.88%的教師認為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性,他們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感到擔憂,對知識更新感到吃力,對學校的生存發展依賴性較大,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2.教學專業水平不夠。職業學校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行業技能和相關的專業水平,既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又需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訪談中,有部分中職青年教師,特別是直接由“學校——學校”的身份轉變,即大學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到學校工作的,部分教師自身缺乏行業的實踐經驗,難以勝任一些專業的實操課程,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不夠高,業務能力還不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夠熟練。給這部分教師的職業體驗帶來較大的壓力和打擊,這部分教師缺乏職業的認同感,容易對職業產生倦怠,無法從職業教學中體會到作為教師的快樂。
五、提升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結合當前的調查情況、工作實際和訪談資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中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廣州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增強中職教育的吸引力
發展廣州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加大對職業技術教育作用的宣傳力度,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視,要更新就業觀念,要用重新塑造社會產業大軍的觀念來看待職業技術教育,明確各方的責任,確保政策法規確實落實到位。要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努力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加強職業學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包括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四維發展(教師資格、專業技術資格、心理輔導資格、職業指導資格),抓緊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強化校企合作,創新教學方法,加快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
(二)提高中職教師的薪酬待遇
在問卷調查中,41.10%的教師認為收入低,在訪談中,大部分教師提出職業收入低的話題。訪談中有教師提出中職教師首先是要有體面的收入,其次是教師能真正參與學校的管理,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最后是構筑完善的職業能力發展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教育部門應該重視中職教師隊伍的薪酬待遇,提高中職教師的社會地位,才能中職教師找到從事這一職業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學校管理人性化,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
訪談中,有教師提出使教師職業幸福感提升措施“應該‘以人為本,制定適合、宜人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設上,建立人性化的激勵評價機制,高度重視教師的終身學習,制定一系列教師終身學習的制度,為教師“充電”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例如,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教師業務能力培訓;發揮群體資源優勢,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組建學習型組織;培養“雙師型”教師方面,豐富和提高他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四)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
作為一名中職技能型教師,需要從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從學校來到行業去,參與企業的實踐崗位學習,定期參加相關的技能培訓、儲備豐富的專業教學技能,行業的實踐工作技能,教師要將行業的工作技能運用到教學上來,需要不斷觀摩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為第三年的企業崗位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弗洛姆指出,幸福感是個人“在生活藝術中取得非常成功的證明,幸福是最偉大的成就”。幸福不僅是一種愉快的感覺和狀態,而且也是一種增強有機體的狀態,能給人帶來活力的日益增長,身體健康和個人潛能的實現的狀態。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充分展示其才能與情感,表現出對教育教學和學生的極大興趣,會充滿熱情地去上好每一堂課,去關注和友善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體現出作為教師的成就感。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