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的風險及其分散對策
劉潔
內容提要:近期以知識產權質押為核心的互聯網融資產品已推向市場,而知識產權財產價值的不穩定性以及權利變現的復雜性,使得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在運營過程中的風險更大,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亟需完善。通過對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的風險進行探討,就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的風險分散提出建議。
知識產權融資 互聯網融資平臺 風險分散
2015年7月,由西安金知網知識產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陜西金開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知識產權(專利)質押P2P融資項目,分別為西安奇維科技、西安靈境科技融資了300萬元。這是國內P2P行業推出的首款以知識產權為標的的貸款產品。自2015年1月廣州本土P2P平臺壹寶宣布和廣東海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擬推出以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為核心的網貸產品“展業寶”引起多方爭議以來,多家P2P經營平臺對知識產權融資項目均持觀望態度。互聯網金融原本就是以互聯網技術提供金融便捷服務,為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但因其融資風險的外溢性,一旦發生危機,影響者甚眾。如里外貸引發史上最高的P2P網貸平臺兌付危機9.34億元,已無法維持正常提現;山東的呱呱貸、齊魯人貸因資金緊張,造成提現困難……2014年互聯網金融從爆發式發展到被叫停二維碼支付。互聯網金融亟需科學有效的監管運行機制運行以引導其健康有序發展。
2015年3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各省區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加快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融合,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以知識產權為標的的互聯網融資模式,對于固定資產較少的初創型、成長擴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解決其融資難問題的金融創新。但知識產權財產價值的不穩定性以及權利變現的復雜性,使得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在運營過程中的風險更大。目前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產品已正式面世,P2P等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亟需變革,本文擬對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的風險進行探討,并對運營中的風險分散提出對策建議。
(一)知識產權融資的固有風險
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是針對知識產權權利本身在互聯網平臺進行融資交易。知識產權自身存在的權利歸屬不穩定導致的風險、價值不穩定導致的經濟風險以及變現困難導致的交易風險在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依然存在。在互聯網融資平臺中,知識產權融資如果得不到強有力的監管和控制,其產生的金融泡沫將給眾多投資人帶來更大危害。
具體說來,以知識產權為標的進行融資主要存在如下風險:
一是知識產權權利歸屬不穩定的風險。對于以知識產權為標的進行的融資而言,知識產權是否確切地歸屬于融資企業或個人對投資人至關重要。但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卻具有不穩定性。根據我國商標法、專利法的規定,商標權和專利權即使在權利有效期內都有可能根據法定事由被撤銷或被宣告無效。而著作權依據創作事實自動產生,即使進行著作權登記,也不能保證作品的原創性,因而其權利歸屬更不具有穩定性。在融資過程中,如果融資人的知識產權權利終止或者陷入權利歸屬糾紛中,那么投資人的收益將無從談起。
二是知識產權價值不確定的風險。知識產權的價值受到技術進步、運營策略、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往往隨著市場運作形勢動態變化。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往往是根據多種因素對其未來走勢的綜合考量,并不能真實反映知識產權變現時的實際價值。知識產權融資時的評估價值與知識產權質權實現時的價值存在較大的差距,不可避免地部分知識產權價值會有所下降。此外融資人是否盡到勤勉義務全面實施知識產權項目,對知識產權本身的保值增值也有較大影響。知識產權價值不確定的因素同樣增加了知識產權融資風險。
知識產權固有風險的存在,是知識產權融資未能在傳統金融機構廣泛開展的重要原因。實踐中,融資企業,尤其是處于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如果僅憑知識產權本身進行質押融資,傳統金融機構往往因為其中的高風險拒絕提供資金。
(二)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風險
互聯網融資是融資企業和銀行或第三方金融機構以互聯網為平臺實現資金借貸的一種融資模式。通常做法是,融資企業根據要求將相關信息在互聯網融資平臺進行注冊,并提交證明資料,保證該信息的真實性。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對融資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為企業建立信用檔案。融資企業在線上提出融資申請時,融資平臺立即對該企業的信用狀況做出比較全面而客觀的分析報告,并做出是否融資的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信息不對稱存在的風險。因而互聯網融資在解決傳統融資模式中的信息不對稱、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問題、提高中小微企業信貸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①李瑞冬:《中小微企業網絡融資問題研究——以阿里巴巴小額貸款為個案》,載《思想戰線》2015年第1期。
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即是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破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題,意圖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破解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困境。但目前國家對互聯網融資平臺的監管政策尚未出臺,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缺少規范指引,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部分互聯網融資平臺發生倒閉或運營者攜款潛逃事件,互聯網融資的高風險已經顯露。因而有文章認為,互聯網金融風險既繼承傳統金融風險的特性,又有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關的新特性。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新特性與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化與虛擬化、高效性、金融服務一體化、直接性與普惠性、風險性等特征有關。②何文虎、楊云龍:《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視角》,載《金融發展研究》2014年第8期,第51頁。
首先是技術風險。互融資平臺運營商通過技術手段廣泛收集融資企業的身份信息、交易數據等敏感信息集成數據庫,經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鑒定和識別融資企業可信度。上述數據對融資企業至關重要,平臺運營商雖可以通過加密等手段保證信息安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網站受到惡意攻擊的事件防不勝防。一旦攻擊者破解保密技術,融資企業的信息安全將不復存在。這將嚴重危及互聯網金融的穩健運行。
第二是信用風險。目前互聯網融資平臺為企業融資多提供信用貸款,主要根據融資企業披露的信息做出貸款決策。融資企業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實地反映其信用狀況,融資平臺自身審核技術和策略是否能較為客觀地評估該融資企業的信用,均存在著不確定因素。由于大部分互聯網融資平臺以中介服務的角色進行融資,如果一旦融資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問題償還不了貸款,融資風險就全部轉嫁到投資者一方,眾多的投資者將因此遭受損失。
第三是操作風險。互聯網融資項目運作中,從融資企業提出申請、平臺運營商對融資企業進行資信審核、融資合同的訂立到資金的最終劃撥這所有環節均在網絡中進行,盡管這樣的操作過程給融資企業帶來便捷和高效,但融資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等風險在所難免。除了對互聯網融資平臺工作人員的誠信及安全準確操作有更高要求以外,還要求融資平臺運營商加強內部管理及風險控制。如果融資平臺運營商疏于內部管理,那么內部工作人員偽造融資信息套取資金也不易被發現。
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融資在面臨知識產權融資和互聯網融資雙重風險的情況下推行,困難重重。如何針對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的風險進行事先防范和分散引導,是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正式推向市場前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國家鼓勵知識產權融資的大背景下,我國部分地區對分散知識產權融資風險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因限于地區差異,各模式并不具有在全國推行的條件,且下面闡述的模式均針對傳統金融機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分擔,不足以解決現有互聯網平臺下的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問題。
(一)質押物置換模式
質押物置換模式是指傳統金融機構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時,通過限定融資企業資金用途,如限定所獲貸款只能用于購買土地、修建廠房、購買設備等增加企業固定資產的用途,并在合同期內,逐步將質押物知識產權置換為該固定資產,從而控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③楊思超:《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散機制研究》,湘潭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5頁。該種模式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最終以貸款購得的固定資產抵押得以轉換,有效降低了知識產權融資風險。該種模式雖能解決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時急需的資金問題,但因嚴格控制貸款資金的用途,則不能完全解決知識產權融資企業的資金需要。
(二)政府補償模式
政府補償模式是指政府以財政資金為知識產權融資擔保,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合同到期而企業無法履行還款義務時,由政府財政資金給予銀行補償,降低銀行貸款風險。④米新英、李素枝、趙玉梅:《河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與政策支持研究》,載《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為促進知識產權融資項目的推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多個地政府從財政經費中撥出專款設立風險代償基金和風險補貼基金等,投放于從事知識產權融資的專業金融機構。因基金規模的限制和風險控制的要求,采取該模式的地方政府均對知識產權融資的期限及額度做出嚴格限制,因而此種模式對于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且短期內無法取得明顯收益的中小科技型企業來說不足以解決其資金需求問題。
(三)反擔保模式
該種模式引入第三方信用擔保機構,要求融資企業將知識產權反擔保給信用擔保機構,當融資企業出現還貸不能時,由信用擔保機構承擔補償擔保責任,為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分擔風險。⑤楊思超:《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散機制研究》,湘潭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7頁。因存在有力的信用擔保,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降低,金融機構簡化了貸款流程,加快了放貸速度,給知識產權融資企業帶來便利。但由于限定信用擔保機構為融資企業承擔大部分風險,實際上是應政府的要求下強行轉移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因而參與該項目的信用擔保公司多數是地方政府成立的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或者有政府財政資金參與的信用擔保機構。為控制承保風險,各地均對貸款對象和貸款規模做出較為嚴格的限制。如上海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對象主要集中在處于成長期、有初步規模和還款能力的中型企業,基本上將小微企業排除在外。該種模式同樣不能滿足小微企業大規模知識產權融資需要。
(四)政府貼息+搭建平臺模式
該種模式是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市場中的各種資源,搭建知識產權融資平臺,為融資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和資金支持,同時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培育引導機制、信用激勵機制、風險補償機制、組合融資機制、風險分擔機制,提高融資企業的融資能力。如2008年出現的“海淀模式”即是在政府補貼前提下,以科技領域某龍頭企業為主導,為企業搭建融資平臺,同時邀請評估機構及擔保機構入駐平臺,為企業融資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入銀行、中介機構競爭機制,以增強知識產權融資的市場化運作水平。當然,此種模式下仍無法避免政府的高額補貼刺激部分企業以知識產權進行政策尋租,造成了短期知識產權融資的虛假繁榮。處于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卻因不符合要求不能獲得資金支持。⑥劉璐、郭靜、卜冠文、宋沅昱、郭愷妍:《國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典型模式比較與存在問題分析》,載《現代商業》2014年第35期,第133頁。
上述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均是在政府主導下,以政府財政資金作為有力保障,強行分散知識產權融資風險,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政府財政資金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對地方財政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因而為控制知識產權融資風險,又必須對融資企業設定較高的準入條件。如此,真正融資難的小微企業則無法通過知識產權有效獲得融資。在分散知識產權融資風險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如果為了推廣知識產權融資項目的需要,簡單將融資風險轉嫁給地方政府,并不能有效解決知識產權融資難問題。從長遠來看,更不利于我國知識產權融資市場的規范運作。因而我國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風險分散機制的設立不僅應規范引導知識產權融資行為,更應激發知識產權融資市場發揮出有效作用。
《意見》對拓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方式轉變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提出指導性意見,本文以此為指引,對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中風險分散對策提出建議。
(一)以政府為主導,拓展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多元化風險分擔方式
以政府為主導,以政策為指引,在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中建立多方參與、協同分擔風險的模式,由參與知識產權融資環節的融資企業、互聯網投資人、互聯網融資平臺、擔保公司、資產評估公司、保險機構等主體共同承擔融資風險。
在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發展初期,為保障其順暢運行,有效推進知識產權融資產品的廣泛應用,由政府投入資金在融資平臺設立專項風險補償基金,在知識產權價值未成功變現時給予投資人一定比例的補償,以此分散投資人的部分風險。
此外,政府應引導和支持各類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融資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同業擔保、供應鏈擔保等業務,開發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擔保模式;同時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融資保證保險,完善知識產權融資保險體系,實現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風險分擔機制的多元化,以充分分散知識產權融資風險。保險機構應規范服務流程,簡化投保和理賠程序,緩釋互聯網平臺投資人的風險。
在互聯網融資協議中明確參與知識產權融資環節各主體的具體權利和義務。融資企業出現逾期還款現象時,上述各方主體依據互聯網融資協議承擔各自的責任,有利于督促各主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積極參與、推進知識產權質押物的處置、變現工作,有效拓寬知識產權質權變現渠道,徹底改變由投資人獨自承擔風險的局面。
(二)綜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監管知識產權融資平臺的穩健運行
1.全面把握融資企業信用信息,準確評估知識產權融資風險
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知識產權融資企業的信用信息,不局限于知識產權項目正式投入生產運營之后,從知識產權項目運營前的準備過程、運營中的操作過程都可以收集到數據進行分析。數據的形式可以包含文本、音頻、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數據信息從企業文件、各種存儲媒質、互聯網網頁、電商網站的后臺數據庫中,甚至社交軟件的聊天記錄里均可以獲取。互聯網融資平臺全面、系統地了解融資企業信用信息,有利于準確有效地進行企業綜合信用評級和融資風險評估,精準設計知識產權融資產品,掌握資金安全狀況,防范知識產權融資風險。
2.根據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個性化知識產權融資產品,降低其投資風險
互聯網融資平臺可利用大數據收集、分析各投資人的信用信息,評價其風險承受能力。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人,互聯網融資平臺可向其提供個性化知識產權融資產品。互聯網融資平臺可對知識產權融資資金的總體規模、投資人風險承受力以及該項融資產品的運作效率進行監管,不斷促進知識產權融資產品的更新和調整。⑦廖愉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風險監管研究——以P2P平臺、余額寶、第三方支付為例》,載《經濟與管理》2015年第2期,第52頁。
3.及時掌握知識產權融資項目應用效果,管理知識產權融資產品風險
互聯網融資平臺可運用大數據信息收集、云計算技術,開展知識產權融資項目中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態和產品關聯度審查,對融資的知識產權項目運營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信息整理,定期實施知識產權應用效果檢測及評價,以盡早發現知識產權融資項目風險,如知識產權融資項目未能有效實施或陷入危機,應及時終止知識產權融資協議或要求融資企業提前歸還資金,防止該項目融資風險的擴大。
4.不斷升級互聯網安全保障技術,控制互聯網融資平臺技術風險
通過互聯網安全保障技術地不斷開發、升級控制互聯網融資平臺技術風險。互聯網融資平臺應運用安全保障技術監控投資人的在線支付行為,通過數據記錄,對場景變化、支付習慣變化等進行追蹤并向投資人做出安全警示。如果出現安全異常系統將自動升級處理。針對后臺出現的新問題及技術漏洞,互聯網融資平臺應加大安全保障技術研發,不斷應用新技術解決技術漏洞,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互聯網信息泄露風險。當然,黑客入侵、系統宕機等都可能將投資人的資金置于危險境地或造成投資人實際損失,針對此種情況,互聯網融資平臺還應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出相應保險業務,在發生上述情形及時對投資人的損失進行補償,有效降低投資人信息安全風險。⑧鄭敏:《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風險及其防范》,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42頁。
(三)健全知識產權交易服務體系,促進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與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相融合
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的順利開展,迫切需要知識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同時促進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與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有效融合,構建統一的、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與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有效融合,將知識產權融資需求與知識產權項目需求信息相對接,最大化實現知識產權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多種形式保障知識產權項目的有效實施,有利于知識產權價值的增值,從而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同時,知識產權互聯網融資平臺與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高度融合,將有利于快速實現知識產權質物處置,保障投資人質權的實現,提高知識產權使用效益。結合知識產權融資產品和擔保方式,采用質權轉股權、反向許可等形式,通過定向推薦、對接洽談、拍賣等形式進行知識產權質物處置。知識產權質權的及時實現,將有效降低互聯網知識產權融資風險。
Recently the Internet fi nancing products in the co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is coming into the market. Because the instabi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property value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ight to liquidate, the risk in 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 nancing platform operation is greater. The Internet fi nancial regulation policy in our country must be improve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isk in 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 nancing platform operation, an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isk diversifi c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i nancing; Internet fi nancing platform; risk diversifi cation
劉潔,法學博士,北京物資學院講師
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京津冀物流一體化的知識產權法制保障研究”(15FXC049)階段性成果; 北京物資學院省部級科研項目培育基金項目(項目編號:GJB20144005)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