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評協一次座談會上,本人借用管理學概念,認為大所做文化,中所做人,小所做事。今天,我依然要說的是,大所不僅應做好本所的業務工作,同時還要承擔引領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社會責任。作為資深會員,應在做好本身工作的同時,擔負起在資產評估行業中引領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職責。面對改革的新形勢,本人認為:
1.處理好專業化與多元化關系。專業化是前提,專業化是多元化基礎,沒有專業化就沒有多元化。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曾經經歷過兼營到專營的過程,兼營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一種形式。多元化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資產評估業務多元化。國際資產評估行業從不動產評估,發展到動產評估、無形資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的綜合化發展。最具特點的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這些年頒布了《無形資產評估標準》和《企業價值評估標準》。資產評估機構應該應對所有資產評估的資產類型、經濟行為。資產評估機構多元化的同時,也要應對其他各方的多元化。具體來說,資產評估機構不僅要應對同類型資產評估機構的挑戰,還要應對房地產、土地估價機構的挑戰,以及應對來自財務顧問、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的挑戰。二是資產評估行業業務多元化,諸如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投資咨詢等。
2.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場決定作用認識的提高,資產評估業務量會不斷增加。同時,法定業務減少,自愿評估業務增加。法定業務減少,會對資產評估機構業務短時期內產生一定影響,但從資產評估行業發展前景而言,具有更積極的作用,帶來行業發展的正能量。以國家工商總局《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實施為例,以往需要非貨幣出資的資產評估報告,這是公司成立時的必備要件。評估報告為工商注冊所必需。委托方為了滿足工商局的需要,委托資產評估機構評估,提供資產評估報告。其目標是以能夠獲得工商局需要為準。改革后,工商局不再要求委托方提交資產評估報告,出資額確定由各出資人協商確定。這種情況下,為了確定各出資人的出資額,界定各方權益,各出資方會自愿委托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這種情況下,資產評估機構和注冊資產評估師的水平,直接決定資產評估結論的質量,影響到各方權益。委托方形成對資產評估機構和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制約。這樣實施的結果,水平高的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師會得到更多委托方的青睞,業務量會大量增加,水平差的資產評估機構和注冊資產評估師業務量就會萎縮,甚至被迫離開資產評估行業。業務水平高的評估師在收費方面會要求提高,委托方也愿意為較高服務水平的評估機構和評估師付出較高評估費。壓價競爭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3. 資產評估業務的開展、業務的拓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供給。目前,我國注冊資產評估師三萬多人。據統計,從2009年以來,北京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分別為3273人、3434人、3484人和3518人,同比增長分別為10.35%、4.92%、1.46%、0.98%。2009年,北京地區30歲以下的評估師71人,僅占總數的2.17% ,這項指標2013年為65人,占總數的1.81%。碩士學歷以上的評估師369人,占比11.27%。從全國來看,碩士和博士學歷的注冊資產評估師近年來穩中有增,但所占比例較低,僅占4.7%,人才結構狀況難以樂觀。這些年,資產評估學歷教育有了快速發展,資產評估本科專業培養院校已有40所左右,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院校也有60多所。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是以實務為導向的培養模式,需要緊密關注和聯系實際,需要資產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的支持。盡管學歷教育快速發展,但從總量上來說規模不大,而且大量資產評估專業畢業的學生并沒有在資產評估行業就業。因此,我們應該創造條件,探討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資產評估行業來,形成人才進入機制。此外,還應該加快研究制定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 ,探討注冊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的需求、供給以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