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雄
浙江經濟在轉型中加速升級
應雄
保持定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精準發力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浙江經濟實現穩速、提質、增效、升級,朝著“升級版”的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要求,保持定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精準發力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浙江經濟實現穩速、提質、增效、升級,朝著“升級版”的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穩中求進是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怎么看待浙江經濟形勢?我們不能過于樂觀,更不能過度悲觀,而要客觀辯證看待,要看經濟運行穩不穩,更要看“穩”中有沒有“進”。
這是平穩運行的速度。這些年,浙江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經濟增長一直處于合理區間,沒有大起,也沒有大落。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來衡量,浙江GDP2011年增長9%,2012年增長8%,2013年增長8.2%,2014年增長7.6%,基本圍繞8%小幅波動。今年一季度GDP增長8.2%,上半年增長8.3%,前三季度增長8%,明顯高于去年同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呈現“高開穩走向好”的走勢,能夠完成8%的“十二五”規劃目標。
這是穩中有進的速度。有效投資有進,2011-2014年全省投資分別增長24.8%、21.4%、18.1%、16.6%,今年1-9月增長11.2%。投資效率不斷提高,前三季度全省1元錢的投資產生1.56元的GDP,而全國1元錢的投資僅產生1.24元的GDP。社會就業有進,1-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3.9萬人,提前完成80萬的年度目標。居民收入有進,1-9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64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4元、增長9.5%,繼續位居全國前列。財政收入有進,1-9月財政總收入6694億元,增長8.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34億元,增長8.2%。企業收入有進,1-8月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246億元,增長4.7%,高于全國6.6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利潤799億元,增長14.8%。生態環境有進,1-9月完成黑臭河整治415公里,新建污水管網2832公里,221個省控斷面Ⅰ-Ⅲ類占70.1%、同比增加7.2個百分點;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1.4億平方米,拆違1.1億平方米。浙江大地正變得越來越美麗。
這是來之不易的速度。這是在全球經濟處于錯綜復雜的深度調整期、浙江外貿出口受到沖擊的情況下取得的,1-9月全省出口增長1.2%,同比回落7.4個百分點。這是在全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PPI連續45個月下降、工業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尤為可貴的是,這是在浙江痛下決心壯士斷腕、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的情況下取得的。全省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500家、整治淘汰“低小散”企業作坊1.9萬家,據測算,這影響工業增加值增速約0.8個百分點。面對嚴峻復雜、風險多發的外部環境,如果沒有全省上下的齊心協力、克難攻堅,集中精力抓轉型、促升級,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發展業績。
產業決定速度、決定質量、決定效益。浙江經濟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必然伴隨著成長的煩惱。解決煩惱最好的辦法是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關鍵在于穩速、提質、增效、升級。浙江經濟可喜的變化,就是“速”穩了、“質”提了、“效”增了、“級”升了。
“浙江制造”正在加快爬坡?!罢憬圃臁笔钦憬洕母憬圃爝€達不到德國制造的精度和高度,成為軟肋。工業增速雖然放緩,但“浙貨”的地位在爬升。政府的抓手是全面實施“四換三名”工程和“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重點培育信息、環保、時尚、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
——勞動效率在提升。特別是“機器換人”,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在連年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今年1-9月達到4535億元,增長17%,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前所未有的73.9%。帶來的好處是減人增效,1-8月規上企業從業人員減少3.3%,勞動生產率增長7.9%,達到18.2萬元/人(折年)。
——質量標準在提升。浙江首次發布實施20項優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浙江制造”標準,瞄準行業的“第一”和“唯一”,由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現代產業集群為主制修訂,力爭實現國際互認。
——附加值在提升。1-8月,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高出全國0.29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新高。38家“三名”培育企業,實現利潤360億元,增長20.8%,平均每家達9.5億元。
——市場份額在提升。浙江出口2013年增長10.8%、2014年增長9.9%,今年1-9月出口1.26萬億元(折合2054億美元),增長1.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高于出口大省。浙江出口占全國出口的比重,從去年底的11.7%提高到9月末的12.3%。
還有,1-9月浙江汽車制造增長17.3%,前8月利潤增長29.2%,特別是浙江本土品牌逆勢而上。這樣的浙江制造,特別鼓舞士氣。
“浙江服務”正在加快提升。2012-2014年,浙江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3%、8.7%、8.7%,連年高于第二產業增速,去年首次形成“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全省積極培育金融、旅游、健康等重點產業,服務業蓬勃發展,前三季度增長11.3%,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0.1%,為GDP貢獻了5.3個百分點。
——金融業平穩發展。截止到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8.85萬億元,增長9.3%;本外幣貸款余額7.58萬億元,增長8.3%。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6.1%,為GDP貢獻了1.2個百分點。
——房地產業明顯回暖。1-9月,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4100萬平方米、增長39.6%,銷售額4306億元、增長40.5%,同比分別回升52.5個和60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12%,為GDP貢獻了0.6個百分點。
——平臺經濟遙遙領先。浙江誕生了以阿里巴巴為龍頭的一大批電商平臺,買全球,賣全球,奠定了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地位。今年1-9月,全省實現網絡零售額4721億元,增長46.3%;其中省內居民消費2560億元,增長33.7%。重要的是,電商平臺徹底改變了B2C(制造商-消費者)的傳統模式,形成了C2B(消費者-制造商)的新模式。還有義烏市場采購貿易平臺,1-9月出口增長52.4%,占全省出口的10%以上;跨境電商出口2.5億美元,增長337倍;12家外貿服務平臺出口34億美元,增長1.7倍。這是獨特的浙江平臺經濟。
——旅游業蓬勃發展。1-9月,全省接待國內游客3.9億人次,增長9.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70億元,增長12.8%。接待入境游客716萬人次,增長6.8%;實現國際旅游收入47.6億美元,增長10.1%。
——文化產業欣欣向榮。目前有1200多家影視及動漫公司在浙江注冊,其中民營公司占90%以上。浙產電視劇的生產數量、獲獎數量、在央視及衛視頻道播出比例、投資比例、市場占有率、回報率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今年7月國內電影票房54.9億元,其中浙產片票房達45億元,占了82%。
值得一提的是,靠競爭取勝市場的營利性服務業,1-9月增加值增長20.4%,為GDP貢獻了1.5個百分點。這樣的浙江服務,特別令人期待。
“浙江農業”正在加快升級。浙江農業是浙江經濟的“壓艙石”。浙江農業有兩大亮點:一是互聯網+農產品,擁有農村電商服務點7800個,農業特色館25個,淘寶村250個,60%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生鮮農產品網上銷售,全省沒有出現農產品賣難買難的情況,而且農產品的附加值大幅提高。二是旅游+農業,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四級聯創,注重打造景觀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精品農業,大力發展富民農家樂、全產業農家樂、創意農家樂,接待游客數和營業收入均增長15%以上。全省正朝著綠色農業強省的目標,加快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促進農業更優、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浙江活力,世所公認。活力源于浙江人的“四千”精神,成就于老百姓經濟,投身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
活力來自創業。截止到9月底,全省在冊市場主體456.7萬戶,增長12.6%;其中企業139.8萬戶,個體工商戶309.8萬戶。也就是說,每12個浙江人就有1戶市場主體,每40個浙江人就有1家企業。80后、90后后來居上,據說歐美發達國家的創業也不過如此。
活力來自創新。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大科技城、6家國家高新區、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25家省級高新園區,149家重點企業研究院、6232家高新技術企業,153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都是浙江技術創新的主力軍。1-9月,全省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7.1%,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到59.4%。衡量創新最重要的指標是發明專利。全省發明專利申請量45472件,增長29.1%;發明專利授權量15912件,增長69.3%;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活力來自創造。一是特色小鎮。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等首批37個特色小鎮正在加快建設,全年有望完成投資370億元。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嘉興南湖基金小鎮和寧波梅山海洋金融小鎮引進各類基金公司、投資公司2200家,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600億元。二是智能工廠。工業4.0的核心就是智能工廠。青山湖科技城有家浙江恩大施福公司,是家智能服務企業。去年,該公司幫助一家傳統工廠改造成為智能工廠,運營成本降低20%,生產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0%,直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20%。三是跨國并購。今年全省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3家,上市公司發起并購重組327起,交易金額1324億元。跨國并購成效尤為顯著。
2015年是承前啟后之年,浙江昂首闊步走在“兩富”“兩美”的大道上,經濟在轉型中加速升級,將給這個特殊的年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為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