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英
適應新常態發展新興產業
朱玉英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的核心是推動轉型升級,改變工業經濟發展對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過渡依賴,轉向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創新驅動,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當前,紹興市經濟發展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從經濟運行看:全市生產總值“九五”期年均增長16%,“十五”期年均增長13.6%,“十一五”期年均增長11.4%,“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014年分別增長10.5%,9.7%,8.7%,7.5%,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增長速度逐年放慢。從投資情況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逐年回落,投資驅動在減弱。2011年投資1426.25億元,增長14.5%;2012年完成投資1722.56億元,增長20.7%;2013年完成投資2001.98億元,增長16.2%;2014年完成投資2304.7億元,增長15.1%。處于逐年減緩的狀態。同時,企業成本增加。紹興市以紡織、機械、輕工、食品為主體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發展步履艱難。去年,紡織、化纖傳統行業產值僅分別增長0.8%和1.4%。化纖行業開工率在70%左右。工業成本上升,據調查,人工成本年增長10%至15%,財務成本維持在10%左右,環保成本增加20%至30%。導致企業壓力較大,效益下降。
投資驅動、要素驅動已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針對目前狀況,企業須尋求新的發展方式,這就要靠創新,以創新驅動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使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平穩發展,實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紹興市實現工業總產值9606.2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2892.2億元,占比達30.1%,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與此相比,紡織機械、化工、輕工、食品等四大傳統產業比重下降到59.2%。新常態下,創新驅動已成為很多企業自主選擇。去年,紹興市工業新產品產值達2974.1億元,占比達31%,全省排名第三。新產品產值率的大幅上升,其說明紹興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針對新常態,筆者認為:
——“機器換人”壯大產業。去年,紹興市完成工業投資1106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902.3億元,占81.6%,為產業升級打下基礎。如:一套衛生用品智能化流水淺,只需10個工人,就能產生1億元產值。人均產值貢獻率從5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增長20倍。
——“電商換市”興旺產業。紹興市電子商務發展已遍地開花,越來越多傳統企業接軌電商,柯橋的網上輕紡城、諸暨襪業、嵊州領帶、上虞雨傘等,加快電商換市的步伐,搭上信息快車道。目前,上虞經濟開發區,占地3000多畝的電商物流城正在建設,總投資50億元,打造成一個新型電商物流儲備基地。
——“整合企業”強大產業。當今,國際舞臺上演兼并重組產業鏈,培育新興產業,整合產業鏈。要通過上市公司,優勢企業,去并購重組,使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去年紹興13家上升公司開展20次并購,交易額44.8億元。
——搭建平臺,發展產業。在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對紹興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如紹興黃酒是紹興傳統產業之一,紹興黃酒集團公司針對黃酒市場低迷,高檔酒,團購銷售下降的實際情況,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拍攝《女兒紅》電視劇,爭取年底上中央電視臺,擴大黃酒知名度,建設黃酒產業園和黃酒文化園,大力弘揚酒文化。加大廣告宣傳,配合銷售抓終端,做好上海,浙江,江蘇等成熟市場廣告投入力度。完善紹興市場“酒管家”推廣模式,突出“私人定制”營銷模式,利用重大節假日、節會做好地面推廣活動。重視渠道建設,開展“百城千店”活動,全年新增15家專賣店,進一步完善銷售網絡。對新產品開發,逐步減少三年以下產品開發,重視對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腰部產品開發,做好網上銷售工作,擴大與電商戰略合作,力爭網上銷售實現50%的增長。利用紹興黃酒本土特產的優勢,做好企業的團購工作。
培育創新主體,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紹興市要在培育主導產業及重點產品上下功夫。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作為企業要用好用足省扶持發展七大產業的政策機遇,政府要強力推動,構筑具有紹興特色、現代化特征、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目前,要做大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高端紡織、經濟信息等新興產業,并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今年紹興市政府提出,要培育超千億“旗艦型”和“超百億”企業集群,形成規模化企業群體梯隊。向培育科技領軍企業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科技型企業500家的目標發展,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