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遠
麗水發展生態型經濟需要新思維
李方遠

圖/金川
2015新年伊始,麗水市統計局發布2014年統計數據:麗水GDP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51億元,麗水正式跨入GDP千億城市行列,人均超過8000美元。而在日前閉幕的省兩會上,省委書記夏寶龍勉勵麗水做大生態產業,力爭加快發展早日摘掉“欠發達地區”的帽子。努力推動麗水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推動生態旅游業、養生(養老)業、文化創意產業三大重點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形成符合麗水實際的“3+3”生態產業體系,做大做強生態經濟,創造更多的綠色GDP,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指導思想的過程中,需要從麗水實際出發,重新勾畫具體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以全新的思路謀劃“十三五”以及未來的發展。
過去麗水為加快發展接受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彌補內生動力的不足,不得已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地價傾囊打造“洼地”設立開發區,在GDP快速增長的同時,接受產業“溢出”轉移得到的增量往往容易成為“去產能化”的首選目標,不少地方還吞下了生態惡化的慘痛苦果,“雙刃劍”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現下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已不再是制約麗水發展的“先天不足”與“切膚之痛”,反而成就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基礎。但生態環境本身作為資源既無法外輸,還需要加以保護,本身又不具備諸如阿拉伯石油那樣絕對的資源優勢,因此阻礙麗水發展的許多難題仍有待破解。
筆者建議,聘請或委托資源環境開發利用方面的權威專家和專業研究院所,專題研究麗水資源環境利用和項目的開發與包裝,提出相關優惠政策。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在國內外重點城市召開“資源環境和項目招商信息發布會”;另一方面主動向國內外有擴張意向的投資商拋出“橄欖枝”,點面結合吸引國內外投資者來麗水投資。在招商政策上,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麗水產業發展“負面清單”,不再沿用以往的“洼地”政策,也不追求不切實際的所謂“高地”,不屈不撓地沿著既定的道路前行。
這里,筆者移花接木利用了麗水納愛斯雕牌產品的著名廣告語。“對的”是指與麗水生態資源環境“合身”接地氣的生態產業項目,“貴的”是指高環境風險與代價、容易引發污染破壞環境的“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面對“發展”與“保護”的兩難選擇,只有勇敢選擇“求本舍小利”追求長治久安,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這是“金山銀山”和“生態屏障”的責任所在。
要按照“強存量、優增量”的思路,反傳統路徑、反梯度轉移、反低質擴張,根據麗水資源實際大力培育綠色環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的生態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著力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工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借助生態綠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使麗水真正成為長三角都市人自駕游的熱點目的地,同時也讓來休閑旅游的外地客人找到“家”和“親戚”的感覺,這才是麗水打開金山寶庫最有效的“金鑰匙”。
近年,麗水旅游等服務業引資、投資形勢已明顯開始升溫,全國著名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斥資百億打造青田“千峽湖”歐陸風情旅游小鎮,景寧外舍建設“畬鄉不夜城”等都將對麗水生態旅游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麗水未來還可以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大力引進和發展環保產業、特殊材料加工業等。
經濟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發達地區的成長壯大,一定程度上建立在當年資源富集地區統配物資“獻血”的基礎之上。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財政轉移支付具有十分明顯的“補償”、“平衡”色彩,因而也是天經地義的。與此同時,無論是獻血者還是受血者自身具備的造血功能又會迸發出新的活力,自求平衡繼續成長。也正因為具備生態和資源優勢,麗水的發展必然要充分利用生態資源的“造血功能”,全面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指導思想,通過發掘利用特色資源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常態、營造新優勢,在摘掉“欠發達”帽子的同時,加快“美麗幸福新麗水”目標的實現。
因此,應該積極建議省政府參照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履行“摘掉帽子,不減票子”的承諾,形成由地方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并和專項轉移支付相結合的轉移支付制度,同時建立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屬于重大基礎設施的項目如高鐵、公路國、省道等由中央和省政府全額承擔支出責任,縣鄉道等交通項目則相應加大省補比例,幫助麗水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對麗水經濟來說,猶如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電子商務為“跨越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平臺。對居民來說,足不出戶逛“網店”成了購物和休閑的新時尚;對麗水的生態農產品而言,過去可謂“養在深閨人未知”,如今“網絡當紅娘,紅杏喜出墻”,麗水農村電商發展風起云涌,并培育出了聞名全國的“遂昌模式”和“北山模式”,鄉野綠色土特產身價倍漲、銷量倍增,成為網銷世界的“香餑餑”。電腦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傳統的商品批零模式構成了革命性的沖擊并瓜分市場形成“楚漢相爭”之勢,也對物質產品制造業的傳統營銷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對麗水來說,一要解決好傳統經濟的欠發達和以電子商務為背景的新經濟模式的融合問題。麗水產品特別是農產品門類眾多但規模有限,應在品牌化、個性化、優質化方面做更多的文章。二要解決好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商品質量的高度關注與經營者對利潤的片面追求之間的矛盾。全面提高網商誠信經營意識、品牌營銷意識、綠色安全意識,同時開設政府網絡售假投訴平臺,網商協會建立網購質保體系,對網絡售假行為“零容忍”。三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更好發揮網絡營銷平臺的作用。鼓勵推行“眾品一牌”的模式,整合經營品牌和質量標準。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避免產業空心化、產業掉鏈等現象。四要抓住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電商網店、軟件編程等適宜個體經營的互聯網經濟新業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個體服務業,推動個體經濟業態創新。
生態市要靠生態市民來支撐。有不少人認為,假冒偽劣和欺詐是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一個現象,就像上世紀我國許多報章在評論臺灣社會時經常使用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一樣。麗水撤地設市遲、人口集聚進城數量大,農民變市民,山民變網民,各方面素質、修養都亟待提高。特別是要在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的基礎上,爭取“六城聯創”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幸福新麗水的重要時期,素質教育很重要,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和誠信經營意識尤其關鍵。
雖然誠信缺失在麗水還算不上普遍現象,但未雨綢繆加以防范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一要從基礎特別是娃娃抓起,加強全民“愛我家鄉”教育,提高麗水人民對家鄉的幸福感、自豪感;二要認真總結“五水共治”、“創衛”的經驗和存在問題,將城市衛生環境治理和管理“常態化”,堅決杜絕“臟亂差”現象的反彈;三要在敞開山門迎八方游客的同時,從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套全方位增強接待水平,提高服務能力,保證來麗客人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并將“秀山麗水”的“漂亮度”和文明“美譽度”擴散到國內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麗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