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東
以開放理念引領浙江經濟發展
張漢東
五中全會對五大發展理念中的“開放”做了如下闡述:“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必須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結合浙江經濟實際,我們認為,應該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五中全會提出,“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為此,要在建設海、陸、網三大開放戰略高地、構建沿海和“義甬舟”兩個開放大通道、完善內外聯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三個方面大力推進。
——建設海、陸、網三大開放戰略高地。高水平建設寧波舟山開放高地,要積極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港口經濟圈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強化國際航運、物流、貿易、金融等開放功能,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培育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體系,完善江海聯運集疏運網絡,爭取上海自貿區政策向小洋山北側陸域延伸。高水平建設金華義烏開放高地,強化義烏國際商貿中心和國際陸港功能,進一步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加快推進絲路新區、陸港新區和科創新區建設,強化國際陸港樞紐功能,加強義烏國際陸路口岸、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郵件互換局建設,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高水平建設杭州開放高地,構筑以杭州綜試區為龍頭的網上絲綢之路,打造杭州國際信息經濟引領城市,加快推進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國際領先的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大數據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構建一條聯通世界的網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互補。
——構建沿海和“義甬舟”兩個開放大通道。沿海開放大通道方面,深入實施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國家戰略,以杭州、寧波、溫州三大都市區建設為核心,統籌沿海港口、海灣、海島資源,協同推進寧波、舟山、嘉興、溫州、臺州五大港口一體化發展,加快杭州蕭山、寧波櫟社、溫州龍灣、舟山普陀、義烏等國際空港建設,整合提升舟山、杭州、嘉興等綜合保稅區以及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和載體,高水平建設杭州城西科創走廊、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新材料科技城、嘉興科技孵化城等國際化創新平臺。“義甬舟”大通道方面,以寧波舟山、金華義烏為樞紐,以甬金鐵路、臺金鐵路為紐帶,聯通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輻射臺州、紹興、衢州、麗水等地區,聯動推進舟山、寧波、梅山、義烏等地保稅區建設,提升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發展水平,打造沿海和內陸開放、對內對外開放統籌聯動的大通道。
——完善內外聯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從外貿大省邁向貿易強省。完善對外貿易布局,創新外貿發展模式,加強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力,鞏固出口市場份額,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壯大裝備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要擴大進口,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優質原材料進口,為經濟轉型升級厚植基礎。要積極完善投資布局,擴大開放領域,放寬準入限制,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要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有較高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企業。積極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金融服務平臺。
五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贏并同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創新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全面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分層次、有重點放開服務業利于外資準入限制,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準入。創新外商投資監管體系,構建外國投資者信用管理和境外追償保障機制,強加安全審查和風險防范,建立外商投資的全過程全周期監管體系。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保障外商投資企業權益,建全省外商投訴處理協調機制。積極推進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深化溫州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形成事前服務引導、事中事后監管的新機制。
——建立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在跨境電子商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建設,全面實施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利用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手段,整合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海量數據,實現海關、商檢、外管、國稅等“數據化”監管,實現金融、物流、倉儲等領域的“數據化”服務,全面建立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型行政管理服務體系,為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政府管理創新提供經驗借鑒,也為參與構建全球貿易新規則新標準,打造貿易強國提供新思路。
——積極申報舟山自貿區。必須確立舟山申報主體地位不動搖,以海島為載體,建立全新的自由貿易園區的優勢,容易隔離和監管,可以真正實現“境內關外”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開展自由貿易。明確舟山自貿區功能定位,有別于上海自貿區擴大投資開放、發展高端服務業和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的特色,作為海島型自貿區,至少在初期還是要把著眼點放在傳統的貨物貿易上,充分利用深水岸線資源發展港口物流,實施以大宗商品為核心的貿易、投資、金融、運輸自由化,確保國家戰略物資供應安全,在此基礎上發展加工、倉儲、分裝、轉運、轉口貿易等傳統功能,適度發展國際補給、維修、休閑旅游等等。申報自貿區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做長期努力的準備。
浙江作為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浙江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至少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商貿物流樞紐區,寧波舟山區位條件突出,對外可以加強海上通道的互聯互通,對內可以通過長江經濟帶鏈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中西部地區,江海鐵聯運方式無縫對接,實現中西部地區借船出海。二是產能合作的先行區,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互補性很強,浙江產品深受“一帶一路”國家的歡迎,積極進行產能合作,把浙江優勢的產品、企業、產能、技術、管理輸出,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市場和資源,是浙江繼續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三是跨境電子商務的引領區。杭州具有全球領先的電子商務產業優勢,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的管理創新優勢,條件優越的綜合基礎優勢和適宜電子商務發展的區域優勢。
重點是三個方面:一是推動雙邊貿易。推動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發揮輕工、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國際采購的集聚地的優勢,爭當“一帶一路”的新源頭和新起點,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二是擴大雙向投資。提升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雙邊經濟技術合作水平。鼓勵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支持在沿線國家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三是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無疑是搭建了一條與周邊國家緊密往來的網上絲綢之路,通過發展網上貿易,實現與“一路一帶”建設的互動互促,進一步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
五中全會提出,“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
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三大國際貿易談判,包括以美國為主導,美歐日共同支持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力圖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今年10月5日,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泛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
TPP協議各方是浙江重要的貿易伙伴,浙江與TPP各方雙邊貿易、投資占全部貿易投資的比重均為30%左右,區域貿易協定的貿易轉移效應勢必將對浙江“十三五”開放型經濟產生重要的不利影響。
當然,協議的達成離產生重大影響還有一段時間。這個時間窗口時不我待,要善加利用,采取各種應對舉措,來趨利避害,減少沖擊,應對挑戰。一是中國應慎重研究、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啟動加入TPP談判進程。二是加快其他雙邊和多邊區域貿易談判進程,對沖TPP影響。三是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四是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2014年浙江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國家外匯儲備豐富,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愿望強烈,能力大大提升,對外投資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作者為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