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蔭
學會做謙卑的“一”
楊樹蔭

在漢字里,最容易認的字莫過于“一”。而在中國人的話語世界里,“一”字的內涵,其實豐富得很,辭海》里,對“一”字的釋義,居然有十多條。比如,一二三四五”,這里的“一”,表示最小的正整數;而一生”、“一輩子”,這個“一”,則是“滿”的意思;杜牧阿房宮賦》里的“六王畢,四海一”的“一”,又是“統一”的意思;《荀子·勸學》里的“一可以為法則”中的一”,更是“一概”的意思。
至于與“一”字組成的詞語,猶如滿天星斗,哪能寫得盡、數得透。最簡單的字,卻最是變幻無窮,就像萬花筒,隨意一轉,即能現出燦爛的圖形。中國文字之妙,大概也是由“一”而始吧。
不管如何變,“一”字最原始的意思,就是一個最小的數字(正整數),一根草、一棵樹、一滴水、一縷光,天下萬事萬物,無不從“一”而起。生命的一輩子,從每一天開始;廣廈千萬間,始于每一粒沙、每一塊磚;天下讀書人,無不從“一”字而遨游學海。“一”字,最小最微,卻代表著生命的起步、知識的起步、財富的起步。
“一”字不僅簡單微小,而且沉穩大氣,透出一種精神:比如搞學問的,講究一心一意、一板一眼;搞企業的,當是一諾千金、一絲不茍;當官的,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一塵不染。這里的“一”字,已經不光是一種處事方式,而是一種處世的境界、為人的標準。然而,現今卻有不少的人更熱衷于另一種與一”字的搭配,讓“一”字顯得更大更沉重:
“一本萬利”,這是經商的人朝思暮想的詞語。能以一本求萬利,這大概是天底下最好的生意,但凡是人,都會動心,于是眾心想望,只要能掙錢,什么都顧不得。與此相應,“錢生錢”“包裝上市”“空手套白狼”等新式詞匯,一哄而上。
“一鳴驚人”,這是讓渴望出人頭地的人熱血沸騰的詞語。寫一篇文章,便是作家;唱一支歌,便是歌唱家;舞臺上說了一句笑話,成了笑星;銀幕上露了一個臉,成了影星。古人說,十年磨一劍,現如今誰還耐得住。只要能出名,什么手段都可使。于是,“找托”“追捧”“熱捧”等新式“幫襯”,一呼百應。
“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這是說那些玩世不恭的人具有的“特異功能”的詞語。忠言、良言、肺腑之言,不少人都懶得聽,甚至開會聽報告,但凡不愛聽的,都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在腦子里不會留下半點痕跡。做人至此,渾渾噩噩,又似乎看破紅塵,只盼著一夢不醒、一醉方休,爭做糊涂人之多,可謂一窩蜂。
“一把手”,這是對官員階層中權威人士的稱謂。一把手,在早先很有點江湖老大的味道,如今成了領導班子中正職的代名詞。很有些人當了官,就思謀、活動,爭著當一把手。當上一把手,也就是占上了地盤,一旦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但凡權力,一把抓;但凡說話,一言堂;但凡決策,一錘定音。此中的“一”,已然是“獨一無二”,“只此一家”。“一”到了這個地步,是“一”之幸,抑或“一”之不幸?
社會浮躁,人心浮躁,這些與“一”搭配的詞語,便會生出勢利、霸氣的意思來。而社會發展、人心思進之時,“一”便會組成意氣風發之詞,諸如“一往無前”“一馬當先”“一日千里”等等。漢字之“一”,實在太豐富太深刻,萬般有一,萬般又歸于一。從人生來說,由一聲啼哭到一命嗚呼,由一根臍帶來到一雙空手歸,這是規律,生命就是由無數個“一”延伸、積累,從“一”而起,又由“一”而終。“一”,其實既直白又深奧,既謙卑又偉大。
而人世間,往往是越偉大越謙卑,誠如“一”字,不論如何,它都是在謙卑的位子上,謙卑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學會做謙卑的“一”,離偉大也便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