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處 呂曉瀾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地質資料檔案館 陸 浩
開拓創新 服務大局
-----對浙江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要謀新篇的幾點思考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處 呂曉瀾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地質資料檔案館 陸 浩
地質資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廳黨組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地質資料管理工作,2008年省政府第250號令公布的《浙江省實施〈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辦法》2012年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批準在蕭山區建設省地質資料中心,歷任廳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匯報,2004年以來省廳制定出臺地質資料管理的規范性文件達12個之多等,都是各級領導和部門在不同時期對地質資料工作重視的體現,地質資料工作在浙江省全體地質資料人員的不斷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通過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強化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全省地質資料匯交量進一步增加,匯交范圍進一步擴大,全面完成的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項目,實現館藏資料規范化、信息化管理開展的鉆孔數據庫建設、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啟動實物地質資料收集工作、積極探索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管理試點工作以及省地質資料中心新大樓建設即將建成投入使用,各項地質資料工作成效顯著,位于全國前列。今年以來繼續不斷取得新成效。
1.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有新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匯交并通過驗收合格的地質資料352種,其中19種已按期轉交全國地質資料館。據國土部統計,上半年浙江省匯交率高達81.3%,遠高于34.2%的全國總體匯交率,名列全國前茅。截至今年9月底,省地質資料檔案館館藏地質資料總量達10830余種。去年全省31個匯交單位中,主要地勘單位匯交的地質資料質量較好,返工修改少。
2.地質資料利用工作有新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省地質資料檔案館共為813人次提供1058份次19265件次的地質資料服務,其中數字化地質資料738人次、961份次、17446件次,復制光盤70張,246份報告、17307件,復印紙質地質報告54份報告、3672件。主要利用單位和部門有地勘單位、科研部門、協會學會、大專院校、礦山企業等。其中服務重點和民生項目70個,服務715份次,931件次,占地質資料利用率的88%。
3.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有新成效
積極推進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制定《浙江省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工作方案,2013-2015,》,印發《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下達浙江省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任務書的通知》,浙土資廳函〔2014〕315號,召開了全省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及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座談會。在圓滿完成2014年重要地質鉆孔數據庫建設任務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完成所有剩余10000個鉆孔。浙江省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成績較為顯著,共有在線目錄10703條、報告2840檔、電子文件25779件。其中在線總電子文件排列全國第三位。新增在線報告410檔、電子文件2408件,排列全國第三位。平臺累計訪問量為43910次,其頁面訪問量與獨立IP訪問量分別排列全國第三與第二位。
4.實物地質資料工作有新成效
2014年完成浙江常山黃泥塘“金釘子”剖面鉆探巖心采集、入庫工作和部分稀少標本和巖心收集,完成嘉興市的地面沉降孔巖心、龍游黃鐵礦區部分重要鉆孔巖心、遂昌西坑螢石礦鉆孔巖心等3000余米的收集,擴充實物地質資料臨時庫房約300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收集了“浙江省頁巖氣初步調查評價鉆孔”和“浙西地區古生界頁巖氣資源調查與有利區優選項目鉆孔”的實物資料,目前已進入整理期。通過幾年的推進,整個實物地質資料工作已逐步進入常態化。
雖然浙江省的地質資料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和收獲,也要清醒地看到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還存在中長期規劃、制度配套、人員配置、地質資料欠交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缺少新規劃
過去幾年,全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發展規劃沒有落地,中長期發展目標不明確,缺少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導致全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工作疲于應付、被動盲目,缺乏前瞻性、系統性、統籌性等一系列問題。
2.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呼喚新制度目前浙江省出臺的部門規章制度中包含了接收、保護和利用的部分制度文件,但是地質資料管理相關配套制度還不夠健全,造成地質資料匯交信息不暢、匯交質量不高,資料信息資源分散、服務能力不夠強大,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地質資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3.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缺乏新力量
個別單位領導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對在新形勢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表現在人員配備不足,身兼多職人員變動快,專業素質不高,地質資料管理經費少,場地、設施老舊等。目前省地質資料檔案館與廳信息中心合署辦公,事業編制26人專門負責地質資料管理的只設地質資料檔案科,在編人員只有3人,人員力量遠不能滿足工作要求。
4.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存在新問題
部分地質資料匯交人對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不夠重視,不清楚匯交資料的義務,沒有依法履行匯交義務,存在匯交不及時、匯交的地質資料質量不高等新問題。近年來,全省有1145個項目欠交地質資料,其中,探礦權項目125個、采礦權項目為79個、工程勘察項目157、一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784個。
1.從“四個全面”的新要求看
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四個全面”的治國理政戰略思路和戰略布局清晰展現在世人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心環節是經濟健康發展,大家都知道,經濟建設離不開地質資料的支撐,因此,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看,加強浙江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是緊迫而必要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要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等指標的權重,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這些要求的落實都離不開地質資料的支撐,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看,加強浙江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是緊迫而必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求我們在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也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必須執行。
2.從“十三五”的新要求看,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節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勾畫出未來五年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路徑與藍圖。與此同時,全省上下各行各業正開展“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十三五”期間,必將對地質資料的供給使用提出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要服務保障“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要適應和緊跟新形勢。
3.從“部省合作”的新要求看
國家地質調查局和省人民政府為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質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新機制,用五年左右時間提交一批高質量的地質工作成果,為“兩富”“兩美”現代化浙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地質保障,于今年6月24日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第六條合作內容是,促進地質調查成果轉換應用。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統一匯交、管理和利用機制,實現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館藏規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公共化。充分發揮浙江互聯網資源優勢,建立地質信息數據庫打通地質信息全方位服務渠道,探索形成“互聯網+”的地質調查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不斷提高各行各業和社會公眾對地質信息的辨識度和利用率。隨著這個重要合作協議的實施,對浙江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4.從保障服務的新要求看
新的省地質資料中心即將建成使用,建成后的省地質資料中心包括地質資料館、地質博物館、實物地質資料庫等設施,總建筑面積33970平方米,不但能滿足未來30年地質資料服務工作的需要,而且與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新的基礎設施建成使用,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地質資料管理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也對地質資料管理服務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四個全面”戰略思路和戰略布局,按照“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要求,緊密圍繞全省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強化匯交、做優服務”為總體工作思路,在謀劃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新篇章方面,應著重思考以下四方面工作。
1.要從地質資料規劃編制和實施上謀創新
開展地質資料工作的專項規劃編制,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在省一級,之前從未有過。因此,開展地質資料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是一項探索性很強的創新工作。在省廳安排的《浙江省地質資料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編制中,要以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信息建設為主線,以全面提高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能力為核心,認真分析研究浙江省地質資料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需求,明確浙江省在今后五年以至更長時間的地質資料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主要的保障措施,為浙江省地質資料保護與開發利用厘清思路、構建框架、確定工作方向,適應國土資源管理發展的需要。
同時也要做好新建地質資料大樓的使用規劃,把握好“二館一庫”,(即資料館(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地質博物館、省級實物中心庫)的功能定位。要使地質資料新大樓成為既能滿足地質資料館藏需要,又能提供社會化、網絡化便捷、高效的服務,具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省級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同時也是充分展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成果的全省科普教育基地。
在編制好規劃的基礎上,今后的地質資料工作要以規劃為向導努力實施規劃設定的目標、任務和措施,通過規劃的實施把地質資料工作水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2.要在完善管理制度上思創新
要考慮提請省人民政府修改完善《浙江省實施〈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辦法》,并建立配套的適應新形勢需要的相關制度,把《辦法》能真正執行到位,使地質資料工作在更廣的領域得到有效管理和應用。
要針對新形勢對實物地質資料工作的新要求,建立具有浙江省特點的實物地質資料收集、匯交、驗收、保管、利用、服務的管理制度。要包含制定館藏機構的職責分工制度、實物地質資料篩選專家認定制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規程、地質博物館(綜合陳列館)標本樣品收集指引等制度,從制度上進一步創新。
3.要在管理機制上求創新
通過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管理試點工作,努力探索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向市、縣延伸的新機制。去年以來,省廳選定舟山市(市本級)和紹興市柯橋區為試點地區,探索建立浙江省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統一匯交、管理和利用的新機制有進展。目前,這兩個地區試點工作推進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之中,已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之后還要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擴大試點。試點的目的是探索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匯交的方法、途徑和有效著力點。并要使有關地勘單位也參與并積極支持試點工作,推進專業單位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動,為機制創新建立積極氛圍。
4.要在地質成果轉換利用上促創新
落實部省合作,以推進匯交制度建設和管理利用制度創新為契機,把地質資料作為一種公共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努力實現地質資料管理的全面覆蓋,保證政府和館藏機構能為全社會提供充分完整的地質資料信息資源公共服務能力,及時將地質工作成果轉換為應用,保證社會大眾共享地質資料信息的權益,強化地質資料的信息化和集群和產業化建設,開發出系列、權威、標準化的地質資料公共服務信息產品,提高地質資料開發水準,通過建立地質資料數據中心,開發可以依托浙江省已建立的科技信息發布平臺的地質信息服務系統,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眾能充分利用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需求,體現出地質資料各項工作其最終目的是提供利用服務的宗旨,提高地質資料利用水準。
通過創新思考,推進創新探索,在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上不斷謀新篇,使浙江省得以在地質資料工作水準上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從而不斷提高各行各業和社會公眾對地質信息的辨識度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