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野
房地產稅猜想
楊博野
自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慶兩地房產稅方案正式實施以來,政府開始征收房產稅的猜想甚囂塵上。2013年3月,“國五條”提出要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2013年下半年,不斷有媒體報道,杭州、廣州、深圳等地制訂的房產稅方案已經成形并上報中央,杭州很有可能成為第二批試點城市。從地方政府到平民百姓都屏氣凝神地等待著官方的“辟謠”。
隨后三中全會召開,開征房地產稅的形勢幾近明朗。全會《決定》要求,“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因此,關于房地產稅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征收房地產稅應該已是大概率事件;二是立法先行,相關法律沒有完善之前,房地產稅不會開征。
房地產稅的時間節點似乎也大致定下來了。根據習近平主席關于《決定》的說明,“時間設計到2020年,按這個時間段提出改革任務,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隨后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房地產稅等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要在2016年基本完成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中央正式啟動立法工作。2014年11月2日,原財科所所長賈康公開表示,根據中央立法工作部署,房地產稅應該在2015年進入立法程序,2016年能夠走完,2017年可能就要開始依法征收房地產稅。另據《華夏時報》11月底報道,中央已經確定停止房產稅擴圍工作,轉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屆時,包括重慶、上海在內的已試點房產稅的城市,將全部按照新法實施。
廣東省極有可能率先開征房地產稅。2014年11月12日,廣東省率先出臺實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率先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按照保持現有財力格局基本穩定的原則,完善省以下分稅制財政體制,通過房地產稅等改革,使房地產稅等財產行為稅成為縣(市)級主要稅種。
財政是政府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改革會直接地對市場經濟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浙江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必須加大重視力度,加快研究謀劃,勇于先行先試,爭取“十三五”期間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房地產稅是浙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必要內容。中央明確提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三大重點任務。其中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礎。2014年9月2日和10月8日,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分別公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和《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為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法律依據和頂層設計。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必須要進一步理順政府間收入劃分。而收入劃分需在相關稅種稅制改革基本完成后方能進行。因此房地產稅是浙江下一步深化財稅制度改革的重點突破口。
當然,房地產稅是浙江填補營改增缺口的一個抓手。營業稅是浙江第一大稅種。2012年“營改增”第一次擴圍后,營業稅仍然占到浙江全部稅收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十二五”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目標,相應廢止營業稅制度。營業稅將逐漸并入到中央占大頭的增值稅中。即使通過稅收返還,浙江將來分享的稅額不一定會少,但地方稅收的靈活性和操作空間將大大降低。具有穩定稅收客體的房地產稅將增強政府調控能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房地產稅也是緩解地方政府支出壓力的重要出路。地方政府債務潛在風險較大,2013年政府直接債務率達59.2%,市、縣政府是主要風險敞口。隨著中央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地方政府違規借款、舉債的“暗道”逐漸被堵。同時經濟進入“新常態”,民生剛性支出只增不減,“十三五”浙江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建立相應的財力支撐機制。房地產稅是唯一一個體量大到能夠填補以上需求的稅種。
房地產稅覆蓋面廣、牽涉利益深、問題錯綜復雜,雖然聞起來“香”,卻不易啃。滬、渝兩地試點已是乏善可陳。浙江若要推行試點,必須打開門來集思廣益,既要爭取中央開口子,更要廣泛汲取群眾智慧,正面討論相關問題,如此方能找到利益共同點,最大程度獲取群眾和中央的支持。
作者單位: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