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快遞
國務院印發《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從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部分地區試行,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意見》要求,對各類市場主體基于自愿的投資經營行為,凡涉及市場準入的領域和環節,都要建立和實行負面清單制度。《意見》從四個方面明確確認方式及與現行制度的銜接:一是做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的銜接;二是做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銜接;三是做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的銜接;四是做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設定的市場準入管理事項的銜接。
追蹤解讀:
歷經數年的醞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千呼萬喚始出來”。《意見》明確了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配套措施,有利于劃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形成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國務院還配套發布了《工作方案》,由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牽頭組織開展試點工作。
國務院印發《關于第一批清理規范89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清理事項不再作為行政審批的受理條件,涉及發展改革委等25個部門的53項行政審批
《決定》提出,清理規范的主要方式有三類:第一類是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評估、論證、鑒定、證明等材料,共37項。第二類是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相關材料,改為由審批部門根據審批工作需要自行委托有關機構開展技術性服務,共15項。第三類是仍需由申請人提供相關材料,但申請人可按照要求自行編制,也可委托有關機構編制,同時保留審批部門現有的技術評審評估,共37項。
追蹤解讀: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規范中介服務工作。今年4月已出臺“減少環節、破除壟斷、切斷利益關聯、實行清單管理、規范收費、加強監管”等6個方面的清理規范措施。此次清理的事項,集中在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工程許可、企業和個人資質資格認定等領域,直接關系到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改革。實施后,將對減輕企業負擔、便利群眾辦事產生重要作用。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意見》明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意見》要求,加強規劃引領,科學編制規劃、嚴格實施規劃、完善標準規范;統籌有序建設,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海綿型建筑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態修復;完善支持政策,創新建設運營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融資支持。
追蹤解讀: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意見》的出臺,有利于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
《意見》明確,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具體目標是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綜合效益更加顯著。重點任務是培育壯大快遞企業,推進“互聯網+”快遞,構建完善服務網絡,銜接綜合交通體系,加強行業安全監管。為此,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快遞市場環境,健全法規規劃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進快遞車輛管理,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追蹤解讀:
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近年來,我國快遞業發展迅速,但問題也層出不窮。《意見》將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更好發揮快遞業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作用。
浙江省政府頒布《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把稽察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加大對重大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重大建設項目稽察需要編制年度稽察計劃、下發稽察通知、開展稽察取證、形成稽察報告等程序。對稽察發現的問題、整改和抽查、問題處理決定以及稽察成果運用等也作了相關規定,使稽察工作從啟動到閉合的全過程更具有規范性。特別是在問題的處理上明確通報批評、納入不良信用記錄、提請財政部門暫停撥付或收回財政性資金,以及將稽察結果和項目審批、投資安排掛鉤,為嚴肅查處重大建設項目違規行為提供了依據。
追蹤解讀:
《辦法》最大的亮點是明確了稽察主體,即省、市、縣三級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為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主體,適用于省、市、縣三級。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被明確納入各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的職責范疇,由各級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實施統一領導。另一亮點是對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職責作了明確而詳細的規定。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浙江省加快智能制造發展行動方案(2015-2017)》,培育發展智能制造產業。要求到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智能裝備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
《方案》明確了近期浙江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任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備開發和產業化,圍繞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試點及推廣應用,完善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的裝備層、應用層、平臺層“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加快構筑浙江省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使智能制造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追蹤解讀:
除了比拼技術外,掌握標準才是核心創新。《方案》進一步指出,要加快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編制浙江省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組織制修訂引領產業發展的國際和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建立智能制造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化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