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同步』 奠定『五項基礎』
青田縣國土資源局殷金蘭
-----青田縣『五同步』開展農村產權『兩權』登記經驗簡述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近年來 青田縣始終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確權登記作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來抓 立足求穩抓實 按照權籍合法、界址清晰、面積準確的原則 堅持農村數字地籍調查與農房建筑面積測繪同步進行違法用地與違法建筑處置同步進行 違法用地與違章建筑處罰后補批同步進行 宅基地使用權與農房所有權權籍認定同步進行 宅基地使用權與農房所有權登記同步進行 并將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與創建無違縣、無違鄉鎮相捆綁 與實施不動產登記相捆綁 與奠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基礎相捆綁 與謀求“兩違”處置罰沒款收入投入農村產權改革需要相捆綁 與逐步彰顯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證功能作用相捆綁 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 取得了積極進展。
1.捆綁招標
據初步調查 青田縣共需要完成數字地籍調查測繪面積140.8平方公里 宅基地約87000宗 前兩輪已完成數字地籍調查77.8平方公里 宅基地調查42000余宗 本輪需完成數字地籍調查63平方公里 宅基地調查約45000宗 方能實現農村數字地籍調查成果全覆蓋。縣域農房建筑面積540萬平方米 從未進行過大規模測繪。按照農村數字地籍調查和房屋建筑面積測繪中介服務市場化運作 共需要投入資金1215萬元 其中數字地籍調查756萬元 農房建筑面積測繪459萬元。為切實降低政府投入成本 謀劃將農村數字地籍調查與農房建筑面積測繪捆綁一塊進行公開招標 確定由一家中介服務單位承擔。既解決多頭調查、測繪數據建庫難統一 相關部門管理使用障礙多的問題 又降低了財政投入。通過公開招標 確定浙江省測繪大隊為青田縣農村數字地籍調查和農房建筑面積測繪技術合作單位 招標金額1040.4萬元 與市場價比對 減少財政支出200余萬元。
2.扎實推進
建立由國土、建設為牽頭單位的協調督促機制 按照倒排的作業計劃 每周一次難點會診 協調鄉鎮 街道 搞好配合 督促中介加快工作進度。截至7月底 已完成數字地籍調查面積50.64平方公里 宅基地調查30600宗 分別占年度任務數80.4%和68.0% 已完成全縣重點區域農房測繪面積465萬平方米 占總任務數86.1%。從而為來年全面啟動不動產登記實現宅基地和農房數據建庫創造了前提條件。
3.講究精度
提供有效宗地和建筑面積數據是實施不動產登記的基礎。對此青田縣不僅通過常規的質檢程序驗收其精準度 而且采取確權登記發證終端來檢驗成果質量。從而為下步實施不動產登記建立統一數據庫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是摸清底數。據調查摸底縣域共有違法用地18500宗 違章建筑282.1萬平方米。
二是供給政策。針對這一實際 出臺了《青田縣實施〈浙江省違法建筑處置規定〉細則》及補充規定等相關政策 明確了處置標準 設定了處置流程。
三是有序處置。本著先易后難、先鄉后鎮、先偏遠山村中心村莊的原則 有序推進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同步處置 為提升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合法率做足前期功課。同時 拓開了投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資金來源渠道。截至目前 18個鄉鎮已基本完成“兩違”處置 處置違法用地11950宗土地面積51.3萬平方米 處置違章建筑面積182.9萬平方米 收取罰沒款4398萬元 無違鄉鎮 街道 創建申報率達56.25%。
1.從嚴掌控標準
對“兩違”處置后的補批 在遵循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建設規劃等控制性規劃的基礎上 實行審批限額控制 即 1至3人戶用地面積控制在90平方米以內 4至5人戶用地面積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 6人以上戶不超過120平方米 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處罰后補批面積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 超過審批限額20平方米 必須作分戶處理 或暫緩補批。一方面確保了政策設計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極大消化了符合建房審批資格條件的數量。
2.從簡辦理補批
精準設計出了既符合建設規劃和用地審批法律法規 又貼近工作實際的建設規劃與用地補批流程從村到鄉鎮 街道 、到建設和國土、到縣級政府在一張表單上完成補批作業 做到每個單位一次意見一個印章 形成一式兩份權籍資料 作為用地和房屋登記合法權源。截至目前 已開展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處置后補批4325宗。
1.借助政策支持
針對1986年12月31日之前 建設規劃和土地使用管理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完善 農村私人建房極少審批的實際 借助國家層面允許對1986年12月31日之前形成的農房至今未拆擴建可按現狀作權籍認定的政策頂層設計。
2.接受社會監督
結合青田實際 設置了宅基地所有權和農房所有權同步進行權籍認定的工作流程 即行政村對權利人用地和房屋按現狀制作公告文稿 公示15天無異議的出具認定意見上報審批。
3.核實公示確認
經村公示無異議后 由當地政府核實無異議即予以認定 作為登記發證的合法權屬依據。截至目前 已落實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權源按現狀認定2352宗 用地面積22.1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46.3萬平方米。真正使歷史形成的宅基地和農房納入數字管理。
1.選擇試點 推廣經驗
選擇高市鄉洞背村進行同步測繪、同步處罰、同步補批、同步認定、同步登記工作試點 形成由當地政府牽頭、村級配合、主管部門辦理的工作流程 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的落實推進計劃 積極整合建設、國土等部門人員力量和技術資源 有序進行“五同步”工作試點。6月下旬 完成了“五同步”試點所有環節的工作 舉行了集體建設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證一并頒發儀式。同時 對形成的經驗在全縣范圍進行了推廣。
2.有序擴面 積累成果
部署每個鄉鎮 街道 確定一個行政村作出首批“五同步”推進單位。目前 全縣32個行政村正在實施“五同步”確權登記相關工作 將于10月份完成設定的流程同步發放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證。
3.點面結合 放大績效
在著力抓好首批32個行政村整村同步開展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房所有權登記發證的基礎上 點對點抓好農村數字地籍調查 點對點進行農房面積測繪 點對點落實確權登記程序 堅持點面結合 有序推進 不斷做大做實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基礎工作。今年市政府下達青田縣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10485宗 目前已完成8985宗 占年度任務的85.7% 應完成農房登記發證7311宗 已完成登記發證5885宗 占年度任務的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