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周華富
推動浙江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再謀新篇章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周華富
以《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公布施行為標志,浙江項目稽察工作進入了新常態。接下來,須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稽察質量、進一步擴大業務領域、進一步強化規范管理,推動浙江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再謀新篇章
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起步于2002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積累,成效成績不斷顯現,作用地位空前提高。特別是省政府令第338號--《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的公布施行,標志著浙江省項目稽察工作進入了新常態,呈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個特征,全過程監管成為發改職能的強化方向。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國務院推動了新一輪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其核心是簡政放權,其焦點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其重點是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權限。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要“兩個同步”,即“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限的同時,堅持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為此,省政府印發了《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浙政辦發〔2015〕75號),事中事后監管成為本輪機構改革的強化重點。為什么只強調事中事后而沒講事前?按照我的理解,是因為對投資項目的前道管理一直非常重視,“重申報,輕監管”是投資項目管理的舊常態。進入新常態,在繼續抓好前道管理的基礎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就形成了完整的全過程監管。
第二個特征,全覆蓋監管成為信息系統的突破重點。2014年,全省新開工投資項目27675個,完成投資總量23555億元,擴大有效投資的任務十分艱巨,全覆蓋監管的難度很大。目前省稽察辦每年稽察項目保持在200個左右,加上近年有市縣相繼獨立開展稽察工作,全省稽察監管項目數有所增加,但跟海量的在建項目總數相比,覆蓋面仍然不足1%。事實證明,要對全省投資項目實行全覆蓋監管,采用傳統的現場稽察方式是行不通、做不到的。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為投資項目全覆蓋監管提供了可能,依托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標。比如開發建設的浙江省中央投資項目稽察監管信息系統,已經對全省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項目實現了全覆蓋管理,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在線監測、統計分析和預警整改,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充分肯定。由此類推,只要依靠信息技術,用好信息系統,創新運用“制度+技術”模式,完全可以實現投資項目全覆蓋有效監管,把項目管理推向更高水平。
第三個特征,協同化監管成為項目管理的必然趨勢。項目管理屬于綜合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與許多職能部門有關,也與各級發改系統內部多個處(科)室相關。只有這些部門和單位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管好項目,發揮出投資應有的效益和作用。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投資管理方式建立協同監管機制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12號),要求建立投資項目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就是要按照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的統一部署,切實發揮好省市縣三級發改部門的監管作用;“橫向到邊”就是要與財政、審計、規劃、國土、環保等綜合管理部門以及交通、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同時,發改機關內部必須做到“無縫銜接”,把省發改委11個項目管理處室、市縣區各項目管理處(科)室有機組織起來,實現更加有效的協同監管。
第四個特征,法制化監管成為稽察工作的基礎支撐。今年8月,省人民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并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38號公布,自2015年10月1號施行。《稽察辦法》吸納了項目稽察的最新成果,在稽察職責、稽察程序、稽察監管機制和法律責任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為稽察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支撐。以《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的公布施行為標志,浙江省項目稽察工作進入了新常態,到了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個大好時期。全省稽察戰線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學習適應稽察工作新常態,全力以赴做好稽察工作,為發改系統履行投資綜合管理職能、擴大有效投資作出貢獻。
今年5月,習總書記來浙江調研時,提出了“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要求。全省人民歡欣鼓舞,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項目稽察工作更要抓住《稽察辦法》施行的契機,利用這一十分難得的大好機遇,在新常態下開拓創新永無止境、干事創業再謀新篇,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稽察質量、進一步擴大業務領域、進一步強化規范管理,推動浙江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再謀新篇章。
一要明確職能機構編制。《稽察辦法》最大的亮點是明確了稽察主體,即省、市、縣三級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為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主體。《稽察辦法》第七條規定“稽察人員包括由縣以上人民政府任命的稽察特派員和其他有國家機關擔任的稽察工作人員”,突出了稽察特派員的地位作用。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被明確納入省、市、縣三級發改部門的職責范疇,這既是做好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的前提,同時也加強了省、市、縣三級稽察系統的建設。
二要加強人員學習培訓。落實職能編制的關鍵因素是人員,是高素質的稽察干部隊伍。要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加強實踐鍛煉,著力培養一支有事業心的、熱愛稽察事業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努力適應新常態下稽察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
三要用好技術支撐力量。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和日常維護,省經濟信息中心提供了強力支撐。稽察業務的深入開展,有一批專家單位和業務人才適時出謀劃策,這些支撐力量同樣是做好稽察工作的關鍵因素,各級發改部門要善于借助和充分運用。
四要優化協同管理機制。要與財政、審計等相關監管部門密切配合,從不同角度強化對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要與規劃、國土、環保、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進投資項目的規范實施。要加強與委內專業處室的協同,做到“無縫銜接”。要運用信息化平臺,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完善協同管理機制。
一要點面結合。通過稽察監管信息系統,實現了面上的全覆蓋監管。通過單個項目稽察,精心“解剖麻雀”,實現點上的重點突破。同時,要注重點面結合,通過面上分析找準突破口,通過點上突破找出共性問題,通過不斷創新辦法,進一步提高稽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近年來,浙江省運用監管信息系統的監測分析成果,編制年度項目稽察計劃,考核各地的項目稽察質量,效果很好。可以說,同樣是每年稽察200個項目,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目前這200個項目是通過全覆蓋項目數據監測分析后篩選出來的,代表性和針對性很強,通過這些項目深入稽察分析,可以找出典型問題及解決辦法,由點到面地帶動整個面上項目的管理水平。
二要全程監管。依托稽察監管信息系統,目前浙江省已經實現了對中央投資項目實現全過程監管。也就是說,從項目列入中央投資項目計劃開始,就進入了稽察監管視野,直到竣工驗收投入使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都在信息系統監管范圍中,項目單位要按規定報送信息、主管部門要審核項目數據直到竣工驗收為止。項目稽察是發改部門的內部監管,一個重要的功能是“以查促糾”,而全程監管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項目單位及時糾錯,從而提高項目實施質量,改善發改系統的項目管理水平。
三要閉環管理。項目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稽察實踐表明,導致項目實施出現問題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前期工作不細致不到位,前期決策失誤會導致后期的實施困難,而且這些問題在后期往往難以整改。項目稽察的一個任務是要找出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并反饋到包括項目前期的整個項目管理體系,從而促進整個項目管理體系的水平提高,實現投資項目的閉環管理。為此,在稽察監管信息系統中探索進行自動跟蹤評價,按照設定指標對每個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打分,直觀地反映項目總體實施情況。通過跟蹤評價結果運用,指導項目加強前期工作,形成閉環管理,打造完整的項目監管鏈。
一要加強地方財政資金項目監管。目前稽察信息系統監管的重點是中央投資項目,這是項目信息化監管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接下來要把監管領域逐步擴大到地方財政資金項目。今年100多個資環類項目已經進入信息系統,實施效果不錯。下一步要逐步把其他省級資金項目納入信息系統監管,有條件的市縣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這是項目稽察監管的必然趨勢。
二要把寧波項目納入稽察監管信息系統。寧波的中央投資項目稽察信息系統已經投入試運行,接下來要繼續加快進度,確保年底前全部納入全省信息系統,真正做到全省全覆蓋。
三要加強重大問題的研究。新常態下稽察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地出現,全省稽察系統要加強調查研究,把重大問題研究透,積極探索有效的應對措施。《稽察辦法》出來以后,同志們歡欣鼓舞,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實施。《稽察辦法》不可能解決各地的所有問題,很多具體的問題還需要各地依據《稽察辦法》的立法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具體的對策措施。
一要強化規矩意識。“打鐵還需自身硬”,稽察干部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身過硬。要牢固樹立黨章黨規黨紀意識,守紀律講規矩,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六條禁令”,在項目稽察過程中自覺做到廉潔自律。
二要嚴格依法稽察。稽察干部要積極宣傳和嚴格踐行《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自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稽察,自覺做遵紀守法的表率。
三要完善制度規范。要依據《稽察辦法》的立法精神,不斷探索實踐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并上升到制度層面,不斷地豐富稽察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項目稽察工作規范化管理水平。
*本文系周華富副主任9月29日在全省重大項目稽察業務工作培訓班上的講話,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