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 陶國勝
把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工作納入依法行政軌道
——關于《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的解讀
浙江省重大項目稽察特派員 陶國勝
《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以政府令形式出臺,這是浙江省重大項目稽察工作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提升重大項目稽察工作權威性、加強稽察隊伍建設、促進稽察工作、提高稽察成效等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2015年8月21日,省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8月31日,李強省長簽署了第338號省政府令,正式頒布了《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并于10月1日正式實施。《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以政府令形式出臺,這是浙江省重大項目稽察工作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提升重大項目稽察工作權威性、加強稽察隊伍建設、促進稽察工作、提高稽察成效等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稽察辦法共包括六章33條,六個章節分別是總則、稽察職責、稽察程序、稽察監管機制、法律責任、附則,主要內容有:
根據當前投融資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方向,《辦法》第二條對“重大建設項目”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重大建設項目”是指使用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三級財政性資金或者政府融資資金達到本級政府規定數額的建設項目,使用國家各類專項建設資金的建設項目,以及獲得政府投資補助、轉貸、貸款貼息等支持的企業投資重大建設項目。
本《辦法》的適用層級是省市縣三級,適用主體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這是現《辦法》與原《辦法》最大的區別。本《辦法》第四條明確將三級發展改革部門確立為組織和管理重大項目稽察工作的責任主體,為全面加強全省重大項目稽察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稽察人員包括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任命的稽察特派員和其他由國家工作人員擔任的稽察工作人員”,明確將稽察人員作為稽察工作的責任主體。特別是《辦法》明確了稽察人員包括“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任命的稽察特派員和其他由國家工作人員擔任的稽察工作人員”,這也為市縣發改部門增設稽察特派員、稽察機構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據。
此外,《辦法》提出稽察工作根據需要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機構參與,這也為借助監管力量、拓展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成效留下了發展空間,比如委托中介機構開展稽察、評估評價等等。
本《辦法》第八條和第九條,區分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和企業投資重大建設項目,明確規定了相應的稽察職責,劃清了政府與市場的界限。
對于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辦法》第八條規定稽察職責包括三點:一是監督國家和省有關投資建設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劃等的執行情況。二是檢查重大建設項目投資計劃下達與執行情況,包括建設規模、內容、標準和工期等。三是檢查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落實、建設程序履行情況;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投資控制情況;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執行情況;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項目竣工驗收、投資效益情況。這三點內容很多,可以說是全面覆蓋了政府投資項目監管的要點。但《辦法》也同時規定,對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可以是針對前款所列內容的全面稽察,也可以是針對前款某項內容的專項稽察。也就是說可以針對不同的稽察目的、重點和項目類型,靈活選擇監管的重點內容,從而提高監管的成效。
對獲得政府投資補助、轉貸、貸款貼息等的企業投資重大建設項目,稽察內容則要簡單很多,《辦法》第八條規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主要就其是否符合支持政策、政府資金的管理使用、投資效益等開展稽察。
明確規范的稽察程序是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稽察的重要依托,也是稽察辦法的核心內容。稽察程序章節共有9條內容,包括稽察計劃、稽察通知、稽察取證、緊急情況處理、稽察報告、問題處理、整改抽查、處理決定和成果運用。
稽察計劃。《辦法》規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要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與上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制年度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抄送同級有關部門。這里要求每一級發改部門都要編制年度稽察計劃,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稽察通知。稽察通知是開展稽察工作的告知行為。《辦法》規定了二種情形,一是應當提前5日向被稽察單位發出書面稽察通知,給項目單位留足準備材料的提前量;二是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持書面稽察通知直接實施稽察。
稽察取證。《辦法》規定稽察人員對稽察發現的問題,應當如實記錄,并取得相關證明材料。被稽察單位應當對稽察發現的問題進行確認,由其主要負責人簽字并蓋章。這里主要是對問題確認、固定證據及合法取證的程序進行了規定。
緊急情況處理。如在稽察中發現存在可能嚴重危及重大建設項目工程安全、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以及其他緊急情況的,《辦法》規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應當責成被稽察單位采取相應措施并及時通報項目主管部門和所在地政府。
稽察報告。稽察報告是稽察活動最主要的成果。稽察結束后,應當形成稽察報告。《辦法》規定了稽察報告的格式和內容、報告征求意見和報送的程序。特別提出“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應當將稽察報告報本級人民政府,并抄送同級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這與稽察計劃制定的程序相呼應,也保證了項目稽察成果的權威性。
問題處理。稽察認定項目存在嚴重問題的,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有權發出整改通知書,責令被稽察單位限期整改。也就是說,對于未存在嚴重問題的項目,出具稽察報告即可,稽察報告中已包含了整改的要求;對于存在嚴重問題的項目,在出具稽察報告的同時,必須發出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
整改和抽查。《辦法》規定“被稽察單位應當按照稽察報告提出的整改意見和整改通知書的要求進行整改,并上報整改結果。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適時組織抽查”。對于整改結果,發改部門根據情況進行抽查,也可以委托下級發改部門復查。
處理決定。稽察處理是提升稽察震懾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抓手。《辦法》依照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充分考慮合法性和可行性,提出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作出下列處理決定:(1)通報批評;(2)納入不良信用記錄;(3)提請財政部門暫停撥付或者收回財政性資金。
成果運用。在處理決定之外,《辦法》特地增加了成果運用條款,規定“項目稽察結果應當作為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一定期限內審批、核準建設項目和財政主管部門安排政府投資資金的重要依據,期限最長不超過5年”。這一規定將稽察結果與項目審批、資金安排相掛鉤。
為落實國務院建立投資項目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的精神,《辦法》在總結提煉浙江稽察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新增了“稽察監管機制”的章節,監管機制包括6條內容,分別是建立省市縣三級“縱向監管機制”、部門“橫向協作機制”、信息系統“網絡監管機制”、評估評價“績效監管機制”、失信懲戒“信用監管機制”和信息公開“社會監管機制”等六大機制。
特別是結合浙江工作經驗,《辦法》提出“運用網絡數據技術,建立覆蓋全省的重大建設項目稽察監管信息系統,健全在線監測和問題預警機制以及定期監測分析報告、質量評價等常態化監管制度。有關項目業主單位和參建單位應當如實填報有關數據信息”。通過省政府令的形式,為我們的加強稽察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稽察參與各方的法律責任,包括妨礙執法責任、行政機關責任、參建單位責任、稽察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責任等四點,加強對各方的法律約束,進一步規范了權利和責任。亮點有二:一是第二十九條明確了妨礙執法責任,對阻撓稽察、未按要求進行整改、拒不執行處理決定的要追究責任;二是第三十一條對參建單位違法違規行為要追究責任;加大了對被稽察單位和參建單位的責任追究力度。
《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稽察辦法》的頒布,是浙江省重大項目稽察工作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各級發改部門要緊抓機遇,開拓進取,爭創浙江重大項目稽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