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安訓
在新農村建設中科學挖掘農村金融市場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潛力的挖掘
□文/黃安訓
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措施:政府領航,充分發揮金融調節作用;銀行護航,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制度保駕,確保農村金融健康發展;創新轉型,充分挖掘農村發展潛力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的實施,農民的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日趨完善。當前,農村金融市場已經吸引了外資銀行逐步進入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因此國內金融機構如何科學合理地挖掘和占領農村金融市場,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現實課題。
新農村建設需要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進行綜合治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樣才能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盡管對于新農村的建設,國家已經投入了財政資金,但是相對于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些資金還是杯水車薪,這就需要社會上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現階段農村金融需求表現為以下的特點:
第一,資金需求量猛增。中央對“三農”問題的不斷重視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使得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春天。這些措施盡管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但是整個農村地區發展還是很低,尤其是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大部分農民仍然只能背井離鄉打工,這就使得提高農村生產力,改變傳統農業發展方式變得尤為重要。政府的一系列措施的出臺,促進作用要想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
第二,資金需求期限延長。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經濟不斷發展,使得農村結構不斷改變,如不斷出現特種和大規模養殖業,這就使得過去針對種植的小額貸款難以滿足農戶的需求,農戶對于數額大、中長期貸款需求不斷增多。
第三,資金需求多樣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提升,各類信息傳播迅速,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向全方位和多樣化發展,農民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除了貸款需求外,對于投資理財服務、消費信貸和存取款業務的需求不斷增多。
為拉動農村金融市場持續發展,充分挖掘市場發展前潛能,應從幾方面出發進行推動。
政府領航,充分發揮金融調節作用
政府投資可以帶動民間投資,也可以擠出民間投資,關鍵在于對政府投資的范圍、結構和力度的掌控。第一,繼續改革增值稅,以消除當前生產型增值稅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投資支出可能產生的擠出效應,同時擴大增值稅(如將營業稅并入)征收范圍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第二,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強化稅收征管,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的調節作用,與此同時,也發揮起集中財政收入的作用。第三,繼續改革與完善外資吸引政策,以減少、消除外資傾斜政策可能造成的對內資企業的擠出效應。
銀行護航,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為鼓勵農村信用社朝著更加貼近“三農”的方向發展,應保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縣(市)法人地位的長期穩定。人民銀行應該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方面的引導。對保持縣(市)法人地位的農村信用社,繼續按照現行規定,執行利率優惠的再貸款政策和實施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保持縣(市)法人地位長期穩定、且涉農信貸投放比例較高的農村信用社,擬進一步加大再貸款支持力度,支持加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對其采取相對優惠的利費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
另外商業銀行為了防范自身的金融風險,實施“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的戰略方針,并且大規模的撤銷、兼并基層的服務網點,而且上收貸款的審批權限,這加大了農村企業融資的難度。商業銀行應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從傳統的觀念中解脫出來,采取有利于國家發展的方針,以經濟未來的更好發展為自身的服務方針,在支持大型企業發展的同時,應該要努力去解決農村企業融資的困境。在確定資金扶持的對象上,一定要放棄那些規模或者行業的歧視,努力發現和選擇符合條件的客戶,來為解決農村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出一份力。
制度保駕,確保農村金融健康發展
一是實施土地金融制度。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在滿足農民對資金需求的同時,維護信貸資金的安全。針對土地金融制度的實施,建議在農村建立土地使用權抵押銀行,專門經營土地抵押信貸業務;同時,建立土地使用權交易所,規范土地使用權的流通轉讓。
二是改善農村金融監管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所有參與的市場金融主體都接受監管并且受到同等待遇,防止某些市場金融主體因為受到歧視而轉入地下,維護農村金融的公平有效競爭;二是要正確處理存款人利益與被監管者利益之間的關系,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并在此基礎上維護被監管者的權利,促使其快速發展;三是農村金融努力實現金融監管的規范性與統一性,這既是對完善監管制度的要求,又是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制度保證。
三是建立農村金融存款保險制度。發展多元化的資金供給主體,這些資金可能來自于當地的私人、村民、城市富裕階層、某些法人投資等等。因此,建立農村金融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利用這些人的閑置資金。
創新轉型,充分挖掘農村發展潛力
要保持農村金融發展不竭動力,無縫對接農村市場日益豐富的金融服務需求,轉型創新尤為重要。
一是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農村金融客戶日益快速化的金融需求更替,著重開發一些適合農民需要的、適合農產品需要的、適合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加強對產品的整合包裝。充分發揮產品凝聚力,整合產品種類,細分客戶需求,推動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包。敢于打破傳統產品種類框架,進行不同性質的品種整合。比如信貸產品同電子產品的整合、結算產品通電子產品的整合、代理產品同電子產品的整合等,多種搭配,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二是推動農村地區支付體系建設。通過完善分工合理、競爭有序的多元化農村支付服務組織體系,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支付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和其它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鼓勵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加入現代化支付系統,提高其支付業務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和效率。
三是注重服務模式再創新,緊密貼合客戶金融新需。著力發展如小額支付便民點、社區銀行等創新便民服務點,同時不斷暢通電子服務渠道、加強基礎社區建設,構建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網絡,實現金融服務“村村通”。
(作者單位:福建南安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