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柴利能
新常態下寧波轉型發展的形勢與舉措
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柴利能
以創新轉型作為當前發展改革工作的核心任務,需要著力在重大戰略對接實施、重大項目謀劃推進、新興產業的培育扶持、市場環境的營造優化、經濟運行監測和企業服務上下功夫
從當前形勢看,全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增速穩中趨緩、動力開始轉換、結構出現變化。寧波經濟發展總的態勢與全國、全省基本一致,運行大體平穩,調整加深,轉型加快,質量效益提升,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年度目標任務總體上實現進度要求,但在需求萎縮、多方面矛盾和風險積聚情況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十二五”以來,由于寧波外向度高、臨港重工業比重大、中小民營企業多等特點,受內外需求萎縮、宏觀政策調整影響,經濟調整面更廣、程度更深、幅度更大,更早地表現出新常態特征。
先于全國進入增速換擋期。按人均GDP測算,寧波經濟發展至少快于全國7年,提前進入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轉化階段。早在2005年寧波經濟就開始進入調整期,增速從2005年之前的15%以上回落到10%-15%以內,而此時全國經濟增速仍持續上行。
調整幅度大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五”以來,寧波除2011年經濟增速達到10%以外,其他年份均為個位數。前四年年均增速為8.4%,比“十一五”放緩3.3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各季度經濟增長最高點和最低點相差4.4個百分點,幅度分別大于全國、全省1.2和1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發生兩大明顯變化。(1)服務業比重首超工業。“十二五”時期,寧波服務業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已達到46.8%,首次超過工業比重3.1個百分點。(2)工業行業中,汽車制造業成為第一大行業,占比12.8%,相當于石油加工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總和。
分行業結構看,傳統行業持續下滑勢頭延續,部分新興產業和業態增幅領先。(1)工業方面,紡織業、石油加工、化學制品、化纖等傳統行業增加值比重較往年回落;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材料、海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2)服務業方面,金融、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行業增加值比重2014年比2011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房地產業2014年增加值增速甚至出現下降。相比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勢較好,“十二五”以來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3.4%,增加值占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增長55.3%,成為全國首個交易額突破10億元大關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大宗商品交易所、航交所等貿易、金融、信息服務性平臺對經濟轉型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海鐵聯運“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速49.7%。信息傳輸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動力。
對投資驅動依賴增加,但后勁面臨考驗。(1)“十二五”以來寧波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增速(18.5%)要明顯高于消費(15.2%)和出口(9.1%)。2014年資本形成總額占GDP比重已達51.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投資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從行業結構看,房地產投資出現拐點,今年上半年占比縮小到29.9%,比2014年最高點下降3.4個百分點;工業行業中,造紙、化學制品、化纖、船舶等6個傳統行業投資降幅在20%以上,汽車制造業投資比重持續上升至24.6%。從投資構成看,上半年設備工器具投資下降7.8%,占比12.9%,比前幾年均有回落;土地購置費用增長9.6%,占比17%;建筑、安裝工程分別增長18.4%和7.7%,這些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動能在減弱,對長遠轉型升級不利。(3)產業項目接續出現斷層。新開工項目本年計劃完成總投資下降25.5%,石化類臨港產業投資急劇下降、大項目接續缺乏,PPP項目推進也不如預期。
出口拉動明顯減弱,結構升級質量效益提升不快。受全球市場需求低迷、出口產品結構升級不快等因素影響,寧波市出口增長的動力削弱,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構成中,凈出口占比僅為7.2%,比2011年減少8.5個百分點。
消費拉動趨于平緩,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在減少,新興消費熱點趨于形成。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構成中,最終消費占比為41.2%,比2011年提高5個百分點。消費結構中,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等傳統消費熱點貢獻率在下降,通訊器材、教育、醫療、娛樂、旅游等消費呈快速增長。
資源要素產出率相對較低。(1)土地利用比較粗放。2014年,寧波市國土開發強度達到19%,遠高于浙江省11.5%的平均水平。(2)單位能耗仍在上升。上半年寧波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上升0.5%,全省下降2.6%,節能形勢仍然嚴峻。(3)人均碳排放明顯高于超過全國、全省水平,2013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僅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的46.9%。
持續的創新驅動對寧波經濟轉型推動的成效有限。(1)企業創新投入不斷增加。201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35%,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全部授權專利的比例達到13.3%,今年上半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94.4%,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分別增長32.5%和66%;(2)政府創新平臺載體的謀劃在加大。先后啟動建設新材料科技城和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諾丁漢大學寧波新材料研究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正式簽約落戶,寧波海洋研究院和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等引進共建工作實質性啟動;(3)創新主體得到發展。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半年培育創新型初創企業495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0家,認定眾創空間4家、創客服務中心5家。但從總體上看,僅有的創新舉措見效有限,并不足以推動寧波經濟轉型升級目標的實現和區域競爭中寧波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行業、企業、區域的分化明顯。從行業看,上半年35個工業行業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增速低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從企業看,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數量增長11.3%,虧損面達24.3%;從區域看,一些傳統上實力較強的縣(市)區和重點產業(功能)區主要指標增長乏力。二是金融、房地產、債務等領域風險進一步積累。不良資產規模上升速度明顯加快,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貸款率為2.39%,關注類貸款率為4.39%,分別比2014年初提高0.81和1.68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庫存面積消化周期28個月,其中商業用房供需不平衡更為突出,消化周期普遍在60個月以上。政府性融資平臺償債壓力也在加大。三是生態環境倒逼機制進一步強化。能耗總量控制要求提高,水資源開發強度接近極限。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剛性約束會進一步強化。除此之外,人口紅利逐步弱化,勞動力面臨數量減少、結構不優等問題。
從總體看,寧波市結構調整仍在深化,以往拉動寧波發展的“出口+傳統工業”、民營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政策三大優勢正在逐步弱化,同時,資源、環境、要素等制約日趨突出,短期內,新舊動力轉換艱難,仍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但從長期趨勢看,新興產業發展苗頭初顯,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成長迅速,支撐新一輪發展的動力正在逐步形成。在這一經濟結構重構的關鍵時期,需要因勢利導,下決心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逐漸贏得新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實力。
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關鍵在于把握機遇、發揮優勢。當前,國際經濟緩慢復蘇的大格局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新一輪產業革命、技術革命蓬勃發展,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國內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仍然具備,中長期發展戰略布局,重大改革開放、創新驅動舉措等密集出臺,力度空前;這些大背景必將對寧波的創新轉型帶來全新的機遇,產生深遠的影響。
——面臨重大戰略全面布局的新機遇。目前,國家三大戰略頂層設計基本完成,正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資源整合和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這有利于寧波加快“港口經濟圈”戰略謀劃和推進,為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拓展市場空間、擴大開放領域、提高合作水平提供新契機。
——面臨供求結構深刻調整的新機遇。(1)從需求看,國家積極推進六大消費工程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利于不斷提升居民需求層次、消費總量,促進消費模式、消費結構升級。同時,資源環境約束、國家碳峰值目標等倒逼機制的不斷強化,也將在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新領域產生多方面新的需求。(2)從供給看,以信息、生物、智能、新材料、低碳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融合創新,制造業服務業化、智能化、生態化發展趨勢在不斷強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空間在逐步打開,引發制造業、能源、健康等領域新增長點形成,為供給結構深度調整創造了條件。(3)從寧波當前的發展階段研究和評價來看,寧波正處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階段,迫切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發展動力轉換的要求。因此,新常態下,供求結構的深度調整,總體上有利于寧波的率先轉型,實現產業體系的重構和升級。
——面臨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新機遇。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多方面舉措推進實施,如國有企業、壟斷行業改革,負面清單管理,投融資體制改革,價格改革,信用體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自貿試驗區等,覆蓋了創新轉型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體制突破的力度,還是政策的含金量都在不斷提高。寧波外向度高、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高,具備先行先試的天然優勢,更有利于把握改革機遇,為產業的創新轉型營造良好環境。
著力在重大戰略對接實施上下功夫。一是深入推進港口經濟圈謀劃建設。著力擴大港口經濟的輻射面,加快多式聯運國際樞紐港發展步伐。著力增強港口經濟的帶動力,繼續打好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這張牌,抓緊申報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著力提升港口經濟的開放度,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對接、洽談和合作,拓展第三方合作市場。做大做強跨境電子商務規模。二是穩步提升新型城市化建設水平。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盡快制定出臺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及居住證制度等相關配套政策。推動新型城市建設,爭取國家試點。培育發展中小城市,把城市經濟這篇文章做出來,把產城融合發展的模式落下去。
著力在重大項目謀劃推進上下功夫。一是進一步明確重大項目的謀劃方向。圍繞國家重大項目布局來謀劃,再研究梳理一批重大項目,強化后續項目的謀劃和儲備。圍繞產業結構的創新轉型來謀劃,謀劃重大產業平臺,謀劃重大產業項目。圍繞消費需求轉型升級來謀劃,提升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能力。二是進一步創新重大項目的推進手段。簡政放權,推進項目審批提速,實施重大項目的部門“聯審聯批”,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公私合作,創新項目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PPP模式。強化監管,提升項目建設實效。
著力在新興產業的培育扶持上下功夫。一是立足試點,拓展新的市場空間。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化,需要以新的需求為前提,目前國家密集搞試點,其中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通過試點來挖掘出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增長點。當前寧波主抓的國家級試點主要是低碳城市和新型城鎮化試點,可以挖掘的空間是巨大的。今年還將申報一批新的試點,比如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微電網試點、“互聯網+”綜合試驗區、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等。二是依托基礎,打造區位成本優勢。立足寧波實際,可以充分發揮臨港產業的規模優勢、相關制造業的配套優勢,以及物流優勢,打造區域綜合成本優勢,為新產業的謀劃和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三是凝聚共識,營造產業發展氛圍和環境。
著力在市場環境的營造優化上下功夫。一是切實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頭作用。牽頭協調好市里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任務,從問題和發展兩個導向出發,研究提出下階段改革重點任務的建議意見。二是完善金融扶持機制。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投資+金融資本”、“政府投資+民間資本”等多種融資機制。加快設立各具特色的創投引導基金,運用好市里的創投引導基金,做好與國家的對接,爭取更多國家支持。做好產業基金方案出臺實施,實質性組建和用好海洋等四大產業基金;探索以基金運作的模式來代替服務業等政策性資金。三是完善打造社會信用平臺。加快構建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拓寬信用信息的市場化應用領域,積極爭取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四是完善價格調控機制。一方面是放開搞活,國家正在抓緊制定加快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的若干意見,新的中央和地方定價目錄將于近期出臺,分步推進醫療服務、電力、天然氣、鐵路等重點領域價格市場化改革,要積極跟蹤對接與發展緊密相關的電力、天然氣等價格改革;另一方面是完善調控機制,在差別水價、能價、排污收費、垃圾收費等方面,形成有效倒逼和激勵機制。
著力在經濟運行監測和企業服務上下功夫。一是不斷完善經濟運行監測的機制和手段。推進企業監測擴容工作,謀劃新的監測體系和手段,在現有統計監測的基礎上,著力拓展一些與經濟運行直接相關的大數據應用,如在電力、能源、關鍵原材料消耗、人口就業等方面,提高對經濟形勢、趨勢判斷的預見性、準確性。二是加強企業服務。立足發改系統職能,把企業服務和經濟運行監測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發現一批企業運行中的共性問題,特別是對各類成長型企業和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要予以重點關注,及時發現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好的苗頭動向和主要障礙,為對策研究和政策建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