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娟
綜合評價方法在政府考核評價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政府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較為準確的綜合判斷,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由于政府考核評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選擇具體綜合評價方案的過程中,會產生影響綜合評價結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因素,造成政府考核評價結果一定程度的效果損失。
綜合評價法,是運用多個指標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的方法,又稱為多變量綜合評價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將多個指標通過一定的方法處理轉化為一個能夠綜合反映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評價。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指標、權重系數和評價模型是構成綜合評價的5個核心要素。在錯綜復雜的信息社會,綜合評價法是一個實用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評價者厘清頭緒,形成對評價對象較為準確的綜合判斷,既可用于觀察同一評價對象在不同時期的縱向發展變化情況,也可用于同一時期多個評價客體之間某一評價對象的橫向比較,因而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等各方面。
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最終檢驗綜合評價方法好壞的重要判斷標準。政府綜合考核評價結果應能較好反映實際工作情況,形成較好的導向性,對決策實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并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但實際評價結果并非能達到理想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綜合考核評價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存在影響評價結果可靠性和有效性損失的因素。一方面是不同評價模型自身的系統性原因,任何一種評價模型均有其優缺點和適用性,會對最終評價結果的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政府綜合考核評價自身特點影響的評價工作中的一些常用做法,造成評價結果的效果損失。兩方面因素有時會相互作用,進一步疊加或放大評價結果效果的損失程度。
提高綜合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綜合評價方法在政府考核評價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評價結果真正體現決策者的意圖,達到推動工作的作用,需做好“三個轉變”:
轉變觀念,合理把握考核評價的度。綜合考核評價并非是唯一推動工作的抓手,考核評價越多,評價對象交叉重疊可能性越大,考核評價結果越多,考核評價的權威性反而會降低。尤其是涉及對公眾發布的評價內容,更應謹慎嚴謹,否則容易引起公眾的混亂和質疑。過度的考核評價,也會使被評價客體疲于應付,只做數字文章而無力解決考核評價背后反映的問題。
轉變評價主體,加大引入第三方評價力度。一方面,引進并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力量,采用政府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完善綜合評價方法在政府考核評價中的應用問題。與第三方合作,或直接由第三方獨立開展綜合考核評價,可以規避政府部門自我評價帶來的評價效果損失,提高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公眾接受度。同時,技術人才力量得到加強,通過不斷創新建立更為科學完善的綜合評價方法,減少評價方法中的系統性效果損失。任一綜合評價方案的設計都應隨所處發展階段、目標導向等因素的變化進行相適應的調整更新,更好滿足政府綜合考核評價的需要。
另一方面,“適度”引入公眾滿意度評價,讓老百姓參與綜合考核評價。老百姓滿不滿意是最終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可將公眾對評價對象的滿意程度納入綜合考核評價中。但公眾滿意度有其適用性,公眾對評價對象的滿意程度是其期望水平與現實狀況結合的綜合反映,滿意度高低與實際指標改善程度并非完全成正比,且公眾只對自身熟悉的評價對象的評價才具備更高的可信度。因而,政府綜合考核評價方案設計中公眾滿意度評價的應用要適度,且開展滿意度調查時應科學選擇相應的“公眾”調查群體。
轉變態度,科學解讀應用評價結果。既重視考核評價結果,又不能過于看重考核評價結果。只有對綜合評價結果分解剖析,真正深入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工作,才能使評價結果發揮最高的有效性。若僅糾結于評價體系中每個指標的數據高低,糾結于橫向比較時的前后位次變化,不能通過單個指標分析“以點帶面”研究相關問題,不能放開手去抓工作,綜合考核評價反而會使人誤入評價陷阱不能自拔,就指標數據抓指標工作,評價效果也會大大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