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國土資源局 胡一婧
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平湖市國土資源局 胡一婧
約集約利用,是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也是城鎮化建設的必然戰略選擇。近兩年來,平湖市涉土政策呈環炮連發模式“動作頻頻”。歸納起來,這些涉土政策可以用五個關鍵詞來概括。
嚴格耕地保護和推進土地節
按照平湖市出臺的《進一步加強工業用地差別化管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中的規定,近期,該市對4宗工業用地實行彈性年限出讓制度,出讓期限均為30年。此舉將該市的彈性出讓工業用地出讓年限由常規的50年變為30年,改變了以往的工業用地以最高年限出讓的慣例,同時也成為創新工業用地供應模式的有益實踐,為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那么,土地成功供應出去后,用得好不好如何評判?批后監管又該怎么入手呢?為此,平湖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與批后監管若干意見》和《關于切實做好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的意見》。與原有政策相比,新政對約定開竣工期限更合理,違約責任追究更嚴格,并新增了履約保證金制度,明確公開出讓的土地中標確認書生效后,競買保證金的50%轉為項目開竣工履約保證金;協議出讓的土地,在繳納土地出讓金時,一并繳納土地出讓金總額的10%作為開竣工履約保證金;劃撥的土地,按劃撥價款10%繳納開竣工履約保證金,最高為每宗地500萬元。土地出讓后,土地受讓人不能按期支付土地出讓價款的,每日按遲延支付款的1‰向出讓人償付滯納金,二個月未交的直接解除合同并沒收保證金;不能按期開竣工的,受讓人每日按出讓價款0.2‰向出讓人償付違約金;土地構成閑置的,按總額20%收取閑置費乃至無償收回土地。
2014年該市全年共收回空、閑置土地42宗1092.18畝,征繳合同違約金423.7萬元,對15宗未按時繳納出讓金的土地收取滯納金6531.02萬元,對于兩宗出讓地塊拍賣成交后超過兩個月未按期繳納出讓金的項目,撤消其出讓合同,并沒收保證金合計650萬元,全年共收取履約保證金1.18億元。
若想守住耕地紅線,就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管控和激勵雙管齊下,根據《平湖市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細則》,要對承擔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經濟補償,縮小基本農田和建設用地的利益差距,2014年首次確定市基本農田補償標準為每畝每年50元,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提高補償標準。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形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塊,納入基本農田整備區,一并實施補償。2014年,該市就對2013年度承擔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的行政村(社區),按照補償標準50元/畝,同時實行差別化補償政策,對已建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等重點區域內的耕地,補償標準為每畝每年100元,共下撥兌現基本農田保護補償資金1643.4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市去年成功爭取到了省級2014年度基本農田保護補償試點補助資金804萬元,占全省補助資金總額的4%,進一步助力基本農田保護工作。
耕地保護補償費發放還要與“兩違”遏控、“無違建”創建、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和破壞耕地、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直接掛鉤。對村(社區)在當年度發生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發現1宗,扣發當年度10%基本農田保護補償資金,及時自行糾正的除外;發現3宗(含)以上,不得發放考核獎勵;發現5宗(含)以上,將扣發當年度全額基本農田保護補償資金。
而對于違法用地,平湖市也是絕不手軟。根據《平湖市土地共同監管和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關于加強土地管理嚴格責任追究的通知》,違法用地責任人還將被逐級追究責任。該辦法明確了六種情形,將對鎮(街道)“一把手”及主要責任人責令整改或作出書面檢查。其中還包含了“年度內本轄區村級組織(含村民小組)‘以租代征’違法用地累計面積5畝以上、10畝以下的”的情況。村(社區)有義務,且必須履行巡查發現、勸告制止和向上報告職責。對未認真履行職責,按干部管理權限,由鎮(街道)黨委、政府(辦事處)責成相關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國土信息員作出書面檢查,并按照相關規定從重給予相應處分,直至免職。涉嫌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近年來,農民建房規劃布點偏少、土地空間指標不足等與農民建房需求強烈的矛盾日益突出。作為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的農民建房問題,也隨之被擺上政府工作日程,《平湖市農民建房用地管理辦法》在去年重新修訂出臺。通過該辦法的實施,該市進一步規范農民建房用地管理,促進農村集體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社會公平正義,讓農民建房不再是個難題。根據該辦法,農民建房必須符合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禁止在村莊建設規劃區外翻建、新建、擴建住房和原房加層。
在之后的規劃實施過程中,考慮到部分新農村建設點離農民原宅基地、農田過遠的情況,平湖市自2014年10月開始按照法定程序對當初的104個新農村建設點進行了完善與優化,形成了“1+X+N”規劃布局,即“1”作為新市鎮,“X”作為中心社區,“N”作為保留點,目前全市范圍內的新農村建設點調整至127個。農民建房按照“個人申請、村級審查、鎮(街道)審批(委托)、市管農轉用”的審批模式。即建房戶首先應向戶口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建房申請,村民委員會在討論后認為符合建房條件的,要在村公示欄內對申請詳情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就能與村民委員會簽訂原宅基地收回協議。隨后,待國土資源所、村鎮建設管理站審查完畢后,申請就完成了。對于不符合建房條件的,鎮(街道)也將書面告知理由。
為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保障“兩新”工程順利有序實施,2014年平湖市重新制定出臺了《平湖市調整完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激勵政策的意見》,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建立分配、調劑、獎勵和減負機制,進一步完善土地復墾激勵政策體系。該市去年完成建設用地復墾1049.6畝,新編立農整1490.48畝,完成墾造耕田891.37畝,對破解該市土地供需矛盾、解決長遠發展用地需求起著積極的作用。
該意見首先明確復墾指標分配。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獲得的復墾指標,按照85%、15%的比例歸項目實施主體和市級統籌,分別用于搬遷農戶建房、新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益事業、公共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用地。其中,市級統籌部分由市財政給予40萬元/畝的補助。其次是建立復墾指標調劑機制、建立復墾指標交易平臺,相關指標在滿足搬遷農戶建房、新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要前提下,節余部分可跨鎮(街道)有償調劑,并可在市平臺進行交易。同時,明確今年基準價格(調劑指導價格)為50萬元/畝,今后每2-3年更新公布一次復墾指標交易基準價格。再次是落實整治項目稅費優惠措施。復墾指標用于搬遷農戶建房、新社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稅;使用復墾指標供應的建設用地,指標有償使用費減半收取,不包括使用市統籌指標供應的土地。此外,我市還積極調整市財政以獎代補政策。對完成復墾驗收的土地給予8萬元/畝的獎勵。同時,鼓勵項目提高節地率,對項目節地部分面積再實行累進獎勵,節地率在20%-30%、30%-40%和40%以上部分,分別給予每畝3萬元、5萬元和7萬元獎勵。對復墾地塊總面積70%以上達到水田標準及高標準基本農田標準的部分面積,給予2500元/畝獎勵。
經國土資源部批準,嘉興市去年被列入全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平湖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也于2014年上半年啟動。此項工作將歷時4年,分為前期方案報批和方案批準后具體組織實施兩個工作階段。
按照《平湖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探索、封閉運行、結果可控”的要求,平湖市接下來將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創新,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結合城市有機更新、“三改一拆”等工作實際,該市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范圍確定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城鎮擴展邊界范圍內不符合現行規劃用途、利用粗放、布局散亂、設施落后、閑置廢棄和不符合安全生產與環保要求的存量建設用地,以及在“三改一拆”中計劃實施改造和已經拆除建筑物的土地。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2014年的任務,平湖市強化資金保障、技術保障、組織保障、統籌借鑒,完成了城鎮低效用地調查、再開發專項規劃及年度實施方案編制等前期報批基礎工作,明確了首批城鎮196個低效用地7629.2畝的再開發目標任務、性質用途、規模布局、時序安排和保障措施等。據了解,2014年共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999.73畝,完成年度目標的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