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瑞琦
探索亞洲傳播模式推進“一帶一路”下的民心相通
——《亞洲國家與地區傳媒研究叢書》述評
□文|趙瑞琦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目標和支撐,在促進“民心相通”以建構共同體意識、塑造集體榮譽感的過程中,媒體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新聞報道、節目共享、稿件交流和人員往來等形式,向亞洲各國人民介紹彼此的生活、信仰和價值觀,可以增進亞洲各國和人民間的彼此理解和相互認同,減少合作中的猜忌和摩擦。
長期以來,全球的傳播體系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非西方處于一個被動的“他者”地位,自己的形象根據西方的需要而變化,其中的偏頗與扭曲,甚至被妖魔化,并不鮮見,這直接影響了發展中國家彼此的認知。曾任美聯社社長的肯特?庫柏,在英帝國控制海空大權、路透社獨霸全球新聞時曾言:美國人要以自己的雙眼觀察世界、不需要由英國人幫我們觀察。現在,是亞洲人用自己的思想和“鼠標”來探索、建構世界的時候了。為了將形象塑造權和話語傳播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亞洲傳媒必須像發展經濟那樣在世界格局中建立自己的份額與地位。
自2009年起,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開始集中力量展開“亞洲國家和地區傳媒研究”叢書撰寫工作:計劃出版35本左右的專著,對亞洲各國與地區的傳媒業狀況進行仔細梳理研究,以期超越既有的歐美學術范式,發掘并建立亞洲的傳播研究范式,促進亞洲各國傳媒在語言表述、價值取向上突破對西方媒體的沿襲和“盜版”。
基礎性研究。對亞洲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傳媒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進行全面梳理,建立起內容翔實、脈絡清晰的基礎性資料,梳理其獨特特征,以完整性和系統性來彌補亞洲傳媒研究領域的總體性不足。
應用性研究。亞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匯聚區,傳媒在各國政治生活、國家形象建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亞洲各國傳媒業的整體狀況、發展路徑和未來范式,不僅可以透徹了解和把握亞洲各國傳媒的運行模式和發展規律,也可以為我國傳媒發展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教訓和支持性經驗。另外,在推動文化交流、價值觀溝通、認知模式建構以助推“一帶一路”戰略、促進世界和諧的過程中,這項工作也將在更好地利用當地的媒介提供幫助、減少誤區和盲目性方面,為我國政府決策、新聞傳媒和話語權建構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構建亞洲視野和亞洲意識。通過對亞洲各國傳媒的深入研究,全面考察各類媒介形態對國家社會變遷的影響,思考亞洲傳播的現實本質,理解并解釋亞洲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和爭議,探索亞洲新聞傳播的對立和統一,并最終找到各國可以普遍認同的亞洲媒介傳播的共通價值觀,建立亞洲視野和亞洲意識,以此輔助頂層設計和國家行動,進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
這套叢書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自2012年9月起推出,目前已經出版包括《新加坡大眾傳媒研究》《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研究》《印度大眾傳媒研究》《印度尼西亞大眾傳媒研究》等在內的4部專著,其他30余部專著正在緊鑼密鼓地撰寫和出版之中。
作為原創性的思想文化項目,這套叢書將亞洲傳媒國別研究置于全新的視角之下,全面考察各國各種媒介形態尤其是新媒體對國家社會變遷的影響,其撒播的種子,不僅可能培植出亞洲傳媒研究的參天大樹,也可以進一步促進“一帶一路”戰略下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和政經合作。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