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逸
依托市場培育浙江經濟發展新動力
閻逸
政府要保持定力,依托浙江市場創新的深厚根基,重點彌補市場的“不足”和“失靈”,不斷挖掘、培育經濟增長中新的積極有利因素,形成新動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浙江經濟運行呈現高開穩走向好態勢,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轉型升級組合拳和持續深化改革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動力。當前浙江經濟正處于一個重要轉折期,傳統支撐力量逐步消退,新興力量日益成長。政府要保持定力,依托浙江市場創新的深厚根基,重點彌補市場的“不足”和“失靈”,不斷挖掘、培育經濟增長中新的積極有利因素,形成新動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結合“互聯網+”發展要求,培育市場發展新環境。一是探索政府類信息平臺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強了電子政務等平臺建設,后臺數據庫積累了海量具有應用價值的核心數據,例如金融、交通、醫療、旅游、電力、住房、海關、教育、環保等,這些數據是“互聯網+”創新的重要基礎數據,具有很高的商業和社會價值。除了真正需要保密的核心數據,政府應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試點推進地理位置類、市場監管類、民生服務類等政務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應用,允許市場主體對政務數據資源進行增值業務開發。同時,整合部門數據資源,建立省、市、縣政府部門橫向互通、縱向一體的信息共享共用機制。二是促進企業跨界融合發展。放寬“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市場準入管制,優化政府監管方式,鼓勵企業之間以市場化方式整合資源,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浙江可在金融、教育、文化、旅游、醫療、社會管理等領域先行先試。三是構建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發展環境。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保護信息消費的企業商業機密和居民個人隱私。加大對“互聯網+”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企業開發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產品。
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文章,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一是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民營企業牽頭建設低碳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制定《浙江省碳排放交易指導手冊》,試行碳排放信息公開制度。積極鼓勵民間資本打造低碳服務產業集聚平臺、低碳產業資產交易電商服務平臺等,提供低碳減排能源管理認證、創新技術投資孵化服務等、技術轉讓,產品交易及投融資咨詢服務等。二是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筑產業鏈,創新生態經濟新模式。如打造以“生態+”為特色的全產業鏈,把生態高效農業、休閑旅游、養老養生、民俗文化、農家樂和民宿經濟、農村閑置宅基地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城市、山區、農村以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探索更有效率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培育區域發展新活力。一是加快構建企業主導的協同創新體系。從政府主導、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企業參與的模式,轉變為企業主導、院校協作、成果分享的模式,政府要從選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領式轉變。二是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構筑有利于企業創新的支撐機構,包括高校、研究所、中介機構、行業協會、金融風險投資機構和發達的供應商群體等。三是建立健全重大創新工程和項目容錯機制。引入任期激勵、股權激勵等創新導向的中長期激勵方式。四是探索知識產權資本化交易。建立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知識產權交易機構,逐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交易試點。五是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展。在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健康養老等領域篩選一批收益比較穩定、技術發展比較成熟、長期合同關系比較明確的項目開展試點。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PPP項目的金融產品。完善配套實施細則,推動相關立法工作。
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一是結合浙江5家“一帶一路”沿線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支持浙商設立境外貿易公司。鼓勵注冊和營銷自有品牌,實現對渠道、品牌等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的控制。二是鼓勵企業設立境外研發基地。通過新建、購并、聯盟等多種投資方式,獲取境外先進的科技、智力資源,實現對研發、設計等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的控制。重點選擇本行業具有優勢的國家(地區)的相關集聚區,收購國際高技術企業研究院(所)。三是支持在設備、技術等方面有較強優勢的浙商,以新建、控股、參股等方式開展境外加工貿易。轉移全球產業價值鏈低端貿易摩擦高發環節,提升企業的國際分工地位。四是結合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延伸疊加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優勢。把電商和實體市場有效聯結,支持義烏小商品城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分市場,或設立特定的進出口公司等方式集中承銷浙江商品,推動浙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作者單位: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