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士達 管竹偉 姚升厚 譚建榮
穩健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
桑士達 管竹偉 姚升厚 譚建榮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抉擇,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對目前唯一的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的浙江而言意義更大。能源消耗大省的浙江不可再生能源匱乏,而可再生能源相對較為豐富。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浙江繼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著力開發利用之后,在發展生物質能源上邁出新步、前景看好,初顯山增綠、天護藍、民創收“一石三鳥”之功效。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工程光伏發電項目投用,捷足先登、首開“生光”先河。
生物質直燃發電,是生物質燃燒產生的熱能和電能的綠色能源工程。作為浙江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的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廠坐落于龍泉市查田鎮金圩工業區,占地面積18.661公頃,項目總投資3.37億元,建設2臺75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直燃鍋爐配2臺15MW汽輪發電機組,設計年運行6000小時,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項目由浙江能源集團下屬企業浙江興源投資公司(51%)和浙江天地環保工程公司(49%)共同投資,2013年3月開工,2014年12月投運。每年可利用25萬噸廢棄木屑、竹屑、菌菇棒等農林棄物和竹木制品加工廢物,平均每噸發電600多度。每年可替代6.5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6萬噸;也為農民增收7500萬元,周邊的慶元、云和等地長期受益。為進一步推進綠色能源理念,項目公司在生物質堆料棚屋頂實施了1.44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用于補充企業自用電。從而使之成為國內首家生物質能源與光伏發電同時運行的清潔能源綠色電廠,自年初投產至今,機組運行情況良好。截至9月底已累計發電7791.6萬,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
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技術開發的政策,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其中生物質能年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4%。生物質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浙江省乘勢而上、扎實起步,國企民企合作合股,有力推動生物質能的開發進程,全省生物質發電企業已有10多家,日前浙江物產集團下屬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的農業廢棄物焚燒綜合利用發電項目也投入運行。
但工程的成功投運,并沒有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相反公司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以龍泉生物質電廠為例,項目采用循環流化床技術實現爐內脫硫和效果最好的布袋除塵裝置,單位發電裝機投資成本1.12萬元/千瓦時,是常規燃煤發電機組單位裝機的3倍,投資大,燃料成本高啟,單位發電燃料就需1.56kg/kWh,折合成本0.52元/kWh,投產第一年即面臨虧損。
目前,生物質能開發經營成本壓力大具有一定的共性,提高經濟效益關鍵在于降低生物質能資源成本。預計至2015年底,浙江省生物質能裝機容量約80萬千瓦,其中垃圾發電占據較高比重,生物質直燃發電僅占不足20%。制約浙江生物質發電主要因素:一是浙江經濟相對發達,人力成本高,丘陵地區運距較長,竹木砍伐廢棄的枝椏與茅桿等生物質資源收集成本高。二是生物質發電實行全國統一上網電價(0.75/kWh),由于省內燃料成本高,生物質運營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嚴重制約了企業投資的熱情。三是燃用廢棄生物質的自用鍋爐星羅棋布,卻沒有任何除塵脫硫設備,環保投入少,排放超標嚴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鄙镔|能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物質發電是實現生物質能源大規模高效產業化利用的新技術,也是二氧化碳減排量最大的一種形式。浙江要完成國家即將試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指標任務,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比例,加強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是一條重要途徑。
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生物質發電是穩定性的新能源,浙江省的一些企業參與生物質發電項目開發的積極性比較高,例如在浙西南這一帶已有龍泉、龍游、蘭溪、江山、松陽生物質發電企業,而這些地區的生物質資源已出現嚴重匱乏,合理置業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關聯大,為避免盲目發展和無序競爭,須特別重視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空間布局和工程規模,堅持省級審批,避免燃料收集過度競爭。
實行生物質能源差異化電價機制、恢復申報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建議參照國家光伏發電政策,實行差異化的區域電價機制。一是向國家建議,根據生物質資源擁有量制定不同地區的上網電價;二是抓緊向國家能源局上報盡快恢復申報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企業名錄。省內部分生物質發電公司雖然及時在網上申報注冊成功,但書面申報程序停止,尚不能享受國家補助,財務負擔加重,建議可再生能源基金優先安排給省內。
省級財政應支持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建設。生物質直燃發電作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對節能減排有貢獻,建議一是將生物質發電列入浙江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補助范圍,以此減輕企業的固定成本壓力;二是由省財政對生物質直燃發電進行電價補助,建議浙江上網電價調整至1元/kWh,以此鼓勵浙江的生物質發電企業健康發展,提高收購價格,擴大收購半徑,進一步惠及農民。
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浙江不少生物質發電企業已陸續開展國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CCER)的開發,例如龍泉生物質公司就已經取得第三方核查機構的初步審定報告,最近國家發改委要進行備案審查工作。建議浙江盡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碳交易機制,體現生物質電廠低碳概念,減輕經營壓力,促進生物質發電可持續發展。
抓好生物質資源的收集儲運和培植種植。充裕的生物質原料是發電的保障。國內著名的“凱迪新能源集團”通過在全國建立的500多個生物質原料收購點,解決了旗下36個生物質發電廠的“口糧”,已“吃”下900萬噸農林廢棄物、產出53億度電,贏利2.7億元,帶動上百萬農民增收,更為減少焚燒秸稈、凈化大氣環境作出了貢獻。浙江德清的“村收集、鎮運輸、縣加工”的模式也值得推廣,需加強縣級政府組織協調的支持力度。隨著全球利用能源的方式發生演變和邁入“種植能源新時代”,做好“種植能源”這篇文章大有作為,如在“能源草”培育上,美國取得一畝地年生產24噸鮮草的驚人成果,相當于4.6噸動力煤;我國農林科研機構培育的能源草亦有12噸,增加了國土綠化面積、又改善和修復了生態環境。浙江既有大量農林廢棄物資源需要變廢為寶,建議浙江可將荒山、荒坡、荒灘轉化為速生林和速生草的種植基地,鼓勵探索“速生林—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建設。
加強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的頂層設計和技術研究。調整能源結構,亟需推進新能源技術革命。數據顯示,全球每年通過光合作用轉化可產生約2000億噸生物量,相當于990億噸標準煤,而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消費消費總量約合130億噸標準煤。比之風能、太陽能只可生產一到兩種能源商品,生物質能源可實現電能、熱能、燃氣和燃油等4種能源商品全覆蓋,潛力巨大,生物質能源完全可承擔起替代化石能源的責任和使命,未來發展的空間巨大。浙江在編制“十三五”規劃中,應把開發生物質能源作為促進“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專項來布局。浙江缺煤、缺油、缺氣,但有豐富的生物質自然資源。全省正在推進“森林浙江”建設,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到2020年,林木保有量將達到9000萬畝,森林植被總生物量達到4.2億立方米以上。如將每年產生的農林廢棄物,如枝丫柴、稻草、麥草、油菜稈、黃豆稈、棉花稈、玉米芯(稈)、油茶(桐)殼、核桃殼及加工后的竹(木)屑等廢棄物,其采收、運輸、倉儲、粉碎,再轉化為電能、熱(冷)能,形成很長的產業鏈,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觀。建議省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加強頂層設計,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再創新,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和新產品開發,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新貢獻。
作者均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