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眾
溫嶺建筑垃圾清運公司:創新型管理的典范
李澤眾
這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城市“新陳代謝”的速度不斷加快,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出數量快速增加。而在認知理解不清、多頭管理協調難、法規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響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普遍存在無序填埋、亂傾亂倒等情況,加劇了城市土地、資源的緊張局面,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建筑垃圾的處理利用已成為城市管理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
四年前的溫嶺市也和所有發展中的城市一樣,建筑渣土垃圾清運中運輸車輛違規超載、拋灑滴漏、私拉亂運、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行為頻繁發生。而現今溫嶺建筑渣土處置卻被各地紛紛效仿,這又是為何?近日,記者走訪了溫嶺的暢達、曙光、順意三家建筑垃圾清運公司,深入了解了溫嶺市建筑垃圾在清運過程中的各個細節。這里,既有政府的頂層設計和引導支持,更有清運公司積極探索和創新突破。
時光回轉,2010年7月一場強降雨給溫嶺市敲響了一記警鐘。“那次強降雨讓溫嶺城區出現大面積積水,最深處超過2米,多處道路受淹無法通行,118條公路中斷,交通基本癱瘓,數千輛轎車當街被淹,5500多家企業停產,16個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溫嶺市行政執法局黨委委員王良海回憶道,這都是因為建筑渣土、泥漿隨意傾倒,導致河道排水不暢,出現了滯洪現象。
也正因為此次強降雨引起了溫嶺市委市政府對建筑渣土處置不規范問題的高度重視。2010年12月,溫嶺市政府出臺了《溫嶺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溫嶺市行政執法局會同十多個部門聯合制定了“建筑渣土資質核準、運輸市場準入、處置費用政府定價、費用結算監管、定點消納和全程動態監管”等六項渣土管理工作措施,并相應建立起嚴密的監管體系。
2011年3月,溫嶺市行政執法局通過實地考察、隨機走訪、市場調研,根據建筑渣土運輸市場準入制度,結合溫嶺市建筑渣土實際產生量,通過公開招標,落實了暢達、曙光、順意三家建筑垃圾清運有限公司成為溫嶺市建筑垃圾清運企業。

采訪當天,溫嶺正下著雨。記者隨行來到滿是泥濘的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卻見一輛輛干干凈凈的渣土運輸車從工地駛出,一路上也沒有發生拋灑滴漏。帶著疑問,記者走進工地,只見工地門口的自動清洗裝置正對一輛渣土運輸車的車輪進行沖洗。“這是沖洗輪機,所有車輛在出工地之前必須將車廂蓋板加蓋好并將整車上洗輪機進行高壓沖洗才能上路,到達消納場之后,傾倒完建筑垃圾還需再清洗一次,才可返程。”曙光建筑垃圾清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榮江說,清運公司還組建了隨時待命的應急救急小隊,如有事故或出現拋灑滴漏現象,應急救急小隊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維護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