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蔚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在老有所養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中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國家。截至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解決好老有所養問題日益緊迫地擺在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面前。而社區養老服務將成為今后中國養老服務的主要模式之一。
因此,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作者結合社區采訪報道實踐,在此談談對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一、增加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財力投入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
養老服務業涉及長期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乃至飲食服裝、營養保健、休閑旅游等方面。社區老年服務發展所需資金主要是來源于政府、各地街道、社區居民捐獻、社會捐獻等,但這些資金的數量是極為有限的。
以沈陽市興順街道神瑞社區為例,2013年用于為社區老年人服務的資金不超過4000元。資金主要來源有政府財政撥付,針對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補助100元,90歲以下老年人政府會針對低保情況予以相應的補貼,而社會捐助2000元左右。顯然,在發揮政府主體作用方面,目前還沒有形成相應的機制。社區老年服務作為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影響了社區對“三無”老年人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在服務主體內容上只能“獻愛心”,沒有“盡責任”。在服務的方式上,只能停留在“幫扶”上,沒有能力從根本上“解困”。除了 “三無老人”之外,對于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獨居老人的服務上缺乏有力的措施和辦法。
因此,政府需要盡快建立公共財政支出社區養老的比例,不斷拓展經費來源的渠道,形成長效機制,把政府的投入、政策的扶持、社會的支援、老人的支付和子女的贍養義務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對非營利性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這種補貼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實施。通過政府財政向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直接購買,實現政府財政效力最大化。
二、提高社區老年服務隊伍的素質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首要前提
目前社區服務老年人的隊伍主要是社區的兼職工作者隊伍、居民志愿者隊伍和日間照料公益性崗位人員隊伍。這些人員在養老工作制度方面沒有固定的機制約束,也沒有相應的考核管理要求。在專業技能方面,多數人不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使得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簡單粗放。
以沈陽市大南街道多福社區為例,社區有專兼職服務老年人的工作人員10人,志愿者30人。這些人員多數不具備專業知識,很多志愿者也只是單純出于義務奉獻和愛心。但他們的知識、能力、道德、修養如何,是做好社區養老工作的關鍵所在。因此做好對社區老年人的服務工作,就要進一步配備專業人員,增加工作者數量,穩定從業人員數量和質量。職能部門要定期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和業務指導,還要有計劃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把養老服務的教育培訓作為國民教育內容之一。在社區養老服務人員的招聘使用上,實行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認可確認制度,不斷提高服務隊伍的質量和水平。
三、完善養老服務場所和設施,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求各地發揮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服務的功能,支持社區引入社會組織和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運營老年供餐、社區日間照料、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項目,支持社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
從我省社區建設的實際情況看,近幾年大部分城市的社區建設了星光老年之家、日間照料室。實際工作中,這些場所有的沒有完全發揮出其功能,如有的社區日間照料室只有兩個床位,滿足不了轄區需要照料的老年人需要。因此,政府還要加強統籌協調,不斷滿足養老服務設施需求。要注重社區養老設施的統籌規劃,尤其是社區養老的各類服務設施的建立,不僅需要政府出面,將其納入到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做到統一規劃,實行統一設計、統一實施、配套運作。而且對于社區內企業、機關、學校的資源,如閑置場地、設施等,政府應出面協調、整合、開發,合理利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活動鍛煉和醫療服務、日間照料的場所,使政府有限的財力和存量資源得到優化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四、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多元主體參與機制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必然選擇
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廣泛的參與,民政、殘聯、教育、衛生、醫療、保險等部門和機構整合資源共同關注,要強化政府在社區內的行政職能,明確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責權利,制定工作制度,使社區養老服務日常工作有序協調和諧開展;要強化全民的生活養老意識的宣傳教育,倡導全社會樹立人性、人文的社區養老觀念;還要大力扶持鼓勵民間企業資本和社會力量的投入,需要全社會共同廣泛的參與;同時要落實好《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各項優惠政策,調動各階層的積極性,使有條件的個人、集體、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引入市場機制,使之產業化、經營化、福利化并舉,采取自辦、合辦、聯辦等方式提高養老的社會化程度。
五、健全監督評估體系是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
對社區養老服務項目進行必要的監督和評估是確保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加強對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民辦民營等形式的社區養老服務業的監管,定期對其設施及專業人員配備、服務質量、政府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益等進行評估和督導,不斷改進經營管理和服務質量。開放社會養老服務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準入制度,加強對從事社區養老服務業的企業的管理和指導,開展服務質量評估和服務行為監督,定期進行嚴格的審核驗收,對不達標的企業予以吊銷資質。逐步推進行業監管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形成有序競爭機制。組建養老服務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自我管理。通過上述措施,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時代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