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在受到新媒體的沖擊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要想留住受眾,必須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根據受眾需求辦節目。筆者認為: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在當下若想留住受眾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體現節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來勢洶涌之時,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要發揮各自擁有相對廣泛和忠實的受眾群體的優勢,準確真實地提供權威的新聞信息。
例如,2014年供暖期來臨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諸如鐵嶺市將對停供用戶收取熱網基礎用熱費及煤炭價格下調、取暖費下調的消息熱傳。辦理停供也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以及取暖費要下調,這事兒到底是真是假?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將信將疑,特別希望得到一個確切的答復。
鐵嶺廣播電視臺《民生110》欄目記者也注意到微信圈瘋傳的這則消息,迅速聯系物價、供暖部門,答疑解惑,權威發布,正式辟謠?!度∨M下調?別信》等報道的播發,吸引了大量的受眾,在那兩天,鐵嶺廣播電視臺《民生110》節目甚至出現了重播節目收視率攀升的現象。事實證明,一旦主流媒體能準確及時地提供真實權威的新聞信息,公眾就會減少通過其他方式搜集信息的行為,各種謠言和小道消息就會自然消失。
二、 貼近群眾 ? 服務性強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要想獲得受眾的喜愛,在節目內容和形式上都要貼近群眾,要關注人民的生計、百姓的生活,要滿足受眾對諸如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政策需求,要體現出新聞不僅是信息,更要強化服務。
也就是說,節目選題要以人為本,站在受眾的立場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多渠道聽取受眾意愿和呼聲;要報道老百姓的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貼近群眾還表現在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不要高高在上,板著面孔說教,而是要講故事、嘮家常,娓娓道來。把信息放到故事當中,用實事感染受眾,喚起受眾的興趣,影響觀眾的思想和行為。
比如:在鐵嶺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當中有一檔以連線報道為主要播報方式的新聞直播節目《直播鐵嶺》。該節目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該節目中開設《現場幫您》《今日提示》《幫你找工作》《說天氣》《連線119》等單元,在節目中,穿插報道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各面的信息,既貼近群眾,又服務性強。
再比如,鐵嶺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民生鐵嶺》欄目,開設的《農家金鑰匙》《人力與社保一周》《今日工會》等板塊,及時發布農業方面的知識,幫助指導廣大農民在種植和養殖方面遇到的問題,解讀老百姓最關心的社保問題和工會等問題。
三、 加強融合互動 ? 擴大影響力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受眾對于廣播電視節目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因而一檔參與性節目要做到知名度、美譽度和參與度多贏實際上是很難的事情,這就需要研究受眾心理,對節目進行準確定位,增強節目的參與性。
現在的受眾不僅對信息有需求,還想獲得知情權,更加注重話語權。從這點上看,不論是廣播新聞節目還是電視新聞節目都要搭建起節目與受眾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受眾參與到節目中來,享受話語權,發布各自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在搭建參與平臺的時候,要求傳播者與參與者之間、參與者同參與者之間平等相待,公平分配表達表現的機會和時間。
過去,我們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體也非常注重互動,但多是以電話、手機短信、網絡留言等方式為平臺,讓百姓自由表達呼聲。但是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這些方式都顯得落后。開通官方微信,讓受眾一邊收聽收看節目,一邊暢所欲言,發表見解非常之好。這種互動平臺的建立,不僅可以為節目贏得堅實的群眾基礎,使普通民眾的話語權得到極大的提升,還可以為節目增色,使媒體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源、更高的節目收視率和受眾忠誠度。
總之,在新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若想留住受眾群需要繼續發揮自身傳統優勢,揚長避短,注重貼近群眾,服務群眾,體現節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積極推進與受眾的互動交流。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