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珍
作為遼寧農業大市,鐵嶺農業比重大,全市30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就有207萬,人口比重達到69%,如何辦好農民愛聽的廣播,是鐵嶺廣播電視臺一直努力的方向,從2013年年末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改版以來,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從三方面著手,著重加強為農民服務,引導農民致富,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辦農民自己的廣播。
一、把廣播辦成農民致富的好參謀
辦鄉村廣播,首先要清楚農民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聽到的是什么。在改版之處,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的領導到農村進行了廣泛調研,聽到最多的就是希望通過廣播了解農民致富信息,學習人家的致富經驗。因此讓廣大農民坐在自家炕頭上就能收聽到收音機里發出的致富信息被定位為《鐵嶺鄉村廣播》的重中之重。如何通過廣播向農民傳播致富信息,鐵嶺鄉村廣播進行了精心的策劃。
1.貼近實際,圍繞增收增效開設欄目。鄉村節目的傳播內容是農業,傳播對象主要是農民。因此,《鐵嶺鄉村廣播》開設了適合當地農民的種養殖致富經驗的欄目——《遼北莊稼院》,面向農村、面向農民,向農民介紹收益好、切實可行、有市場前景,能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名優特產品,同時也通過廣播把其他地區的好項目、好經驗、好典型以及現代農村先進生產模式,積極向當地廣大農民進行宣傳和推廣。廣播利用接近性優勢,選擇適宜本地種植推廣的農產品、新技術介紹給農民朋友。
2.深入基層,向農民學習。真心為民才能站在農民的角度,從農民的利益出發,做出農民朋友想聽、愛聽的節目。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遼北莊稼院》節目還根據農民提出的農業種養殖等技術難題,采訪當地農業專家和本地農民,為農民答疑解惑,農民聽了很感興趣。
二、加強服務,為農民牽線搭橋
在遼北農村,還有相當一部分村屯信息渠道不是很暢通,農民生產出的產品找不到銷路,或者急需購買一些農產品卻找不到門路,針對這種情況,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開辦了遼北地區唯一一個專門為農民提供供求信息的《趕大集》欄目。2014年鐵嶺縣大甸子鎮農民劉玉富家種植的寒富蘋果喜獲豐收,但苦于沒有銷路,看著堆在院中的蘋果一個個爛掉,劉玉富急得嘴上起了好幾個大泡。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劉玉富把電話打進了《趕大集》欄目。主持人席子在節目中多次對劉玉富家的蘋果進行了播出,同時欄目組還聯系了鐵嶺幾家大型超市,幫助劉玉富將蘋果送進了超市,解決了劉玉富蘋果銷不出去的苦惱,劉玉富逢人便說,這《趕大集》真為咱農民辦實事。
三、嘮知心嗑、說心里話
廣播電臺在為農民致富出招的同時,也要為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瑣事、難事出主意、想辦法,多為農民說話,做到與農民心與心的交流,因此在節目設定上,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還開辦了一個為農民排憂解難的欄目《心有千千結》,在為期一個小時的節目中,主持人宏瑞會耐心傾聽,為打進電話的聽眾排解心里的煩心事,并在節目中與聽眾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其尋找答案,化解矛盾,穩定社會。
用廣播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在一些人看來,莊稼人平時出力流汗,閑暇時不打打麻將、喝點小酒沒有什么樂趣,這是農村文化貧乏的集中表現。因此針對這種情況,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開設了《二人轉大舞臺》,讓農民不出家門,就能收聽到影視劇、戲曲、小品之類的文藝節目。在節目的選取上,欄目組除選擇娛樂性強的小品、小戲、二人轉等農民愛聽的節目外,也會挑選一些如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心助人、見義勇為等頌揚文明道德的農村題材的文藝節目進行播出,通過“文化樂民”建設新農村,促進社會和諧,通過“文化育民”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
為農民辦,辦給農民看,讓農民成為主角,把農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是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的節目定位,改版一年以來,鐵嶺廣播電視臺鄉村廣播一直站在農民的角度來看問題、分析問題,用最通俗的語言、最直觀的表現手法來制作農業節目,使節目真正成為農民朋友的知音。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