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慶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位出色的編導,雖然前期策劃準備細致入微,但與其合作的攝像員在拍攝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地理解拍攝意圖,拍攝的大量素材,真正能用得上的寥寥無幾,使編導在后期剪輯時只能望著素材興嘆。相反,一位出色的攝像員與缺乏電視拍攝實踐經驗的編導合作,就會產生另外一種情況:盡管是一個非常好的拍攝題材,攝像員也拍攝了許多精彩并能夠充分表述故事情節的畫面素材,但片子播出時,感受不到攝像員的“用心良苦”,此時攝像員也只能是望片興嘆了。
這兩種現象,皆由電視編導與攝像員之間存在的主動創作意識與審美差異引起。對攝像員來說,一方面要加強與編導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也是更具主動性的方面,則應當是注重自身主動創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攝像員主動創作意識的重要性
如果攝像員沒有主動創作意識,他的攝制工作只能是“木然的記錄”。一位攝影大師說過:“如果畫面的視覺語言過于簡陋和貧乏,那么會使最初良好的藝術意圖化為烏有。”攝像員的主動創作意識貫穿在整個電視畫面拍攝的過程中,體現在對拍攝方案或拍攝腳本意圖的創造性貫徹之中。“方案”或“腳本”是電視編導對客觀現實存在事物的“有感而發”,也是電視編導對拍攝題材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成熟的攝像員在接到拍攝選題后,往往是以拍攝方案所陳述的內容,對拍攝方案中可能出現的場景、季節、氣氛、人物、時間、情節等視覺元素,進行必要的整理,并加以調整后,寫在拍攝提綱中,這也是一個創作過程。
一部優秀的電視片,它的敘事結構,畫面基調、光線色彩以及畫面時空的運用、畫面視覺的形象、拍攝時同期聲的采集、特色環境光線照明效果的呈現等等,都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拍攝過程得以體現,讓觀眾通過觀看電視節目,更深刻地體味到編導的藝術思維、審美情調和創作激情。可見,攝像員主動創作意識的增強,是產生優秀電視片的重要基礎之一。
二、將精準“感覺”作用于畫面,是實現攝像員主動創作意圖的關鍵
攝像員“感覺”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電視畫面的美感質量和觀眾審美的愉悅程度,也是攝像員主動創作能力高低的“有形”標準。成熟的攝像員都具有自身獨特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認識、觀察、理解,不斷積累而培養成熟起來的。
電視的畫面之美,雖然體現在取景框內,但真功夫卻在取景框之外。攝像員在對美的判斷、創造、提煉、欣賞的過程中,以全部的藝術積累對待拍攝的審美對象,但其個人的審美能力、文化素質的差異也全部具體地體現在創造電視畫面美感的終極結果上,不同水平的攝像員對電視畫面的創作與電視畫面美感的呈現,也就會出現很大的差別。同一題材的“片子”,不同水平的攝像員去拍,產生的藝術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攝像員的審美意識決定了電視畫面和電視節目所傳遞信息的審美價值,攝像員的個體審美素質也是決定電視畫面和電視節目審美價值的主要因素。
如果把電視編導的拍攝方案比喻為利用邏輯思維進行敘事的電視作品,那么攝像員就是通過現象思維把拍攝文案轉化成利用電視畫面的視覺語言來書寫完成的電視作品。
工作實踐告訴我們,要想成為出色的電視攝像員,必須努力去建造能夠承載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之間的“橋梁”,而且要在拍攝過程中不斷地培養自身主動創作意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