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
談人大新聞報道之前,應先弄清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主要職權通常又被概括為“四權”:即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選舉任免權。
弄清了人大制度及其主要工作,那么我們再來談談什么是人大新聞報道,人大新聞報道是指宣傳我國民主法治建設、報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新聞作品,或者簡稱為與人大制度相關的新聞作品。地方人大的新聞報道,是在此基礎之上,更加關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人大新聞報道。
那如何做好地方人大的新聞報道呢?省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省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的主要形式是會議,人大宣傳報道中,人大的各種形式會議的內容是新聞報道的寶藏,是新聞作品高產和高質量的主要發源地。地方人大會議主要有省人代會、人代會分組審議各種工作報告、省人大常委會、常委會分組審議各項法規、省人大主任會等等。剛才說了,人大及其常委會“四權”中最重要的“一權”便是立法權,立法往往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城鎮建設、保障民生、生態保護等等,而強有力的法制保障也是地方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而立法權最終要通過召開省人大常委會的形式投票通過,向社會頒布實施。所以要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首先要在人大召開的各種會議中,提高自身對新聞的敏銳性。
那么該如何報道好這“四權”中最重要的“一權”呢?
舉一個例子,2012年3月30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召開二十八次會議,會上,《桓仁滿族自治縣冰葡萄酒管理條例》被批準實施,其實從整個會上來看,省人大常委會批準了很多較大市報批的地方性法規,批準了很多民族區域自治縣報批的法規(注:憲法規定,省人大常委會可審查報請批準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但其中的《桓仁滿族自治縣冰葡萄酒管理條例》的批準具有標志性意義,它是我國葡萄酒行業首部地方法規,具有創制性。條例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保障此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保護其區域內的經濟穩定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常規的報道后,記者又對會議內容進行了進一步挖掘,采訪了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的負責人,談此條例的創制性對我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參考價值。記者還采訪了自治縣受益的行業負責人,談批準此條例的重要意義。所以說,對人大的新聞宣傳報道,不光是枯燥乏味的常規會議新聞報道,在會議內容當中,挖掘那些具有代表性,能直接體現人大工作對百姓生活有影響的新聞點進行報道,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條新聞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省人大“好新聞”一等獎。
談到人大立法的新聞宣傳報道,自然要考慮其報道時效性的問題,這里涉及到人大立法的程序。關于一條法規早期如何醞釀,如何調查研究,最后正式頒布實施,有很多新聞節點可以報道。
如在一項法規醞釀初期階段,就是一個新聞節點,可以先做預先猜想,但需要以嚴謹的態度去報道,要把握分寸,因為法規尚未進入立法正式程序,一切都是猜想,可以設想此法規出臺后,社會生活將會有哪些改變。
又比如新法規已通過立項,進入各項調查研究階段,也是一個新聞節點,可以報道立法工作人員在對某行業或某區域調查研究中,發現了哪些問題,設想法規頒布實施后,這些問題將會有怎樣的改善。
在一項法規剛剛被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即將頒布實施時,這更是一個重要新聞節點,可以以政府發布的形式對法規內容進行官方解讀式宣傳報道,這也是普法的一種形式,讓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法規的內容以及其頒布的重要意義。除了法規正式被人大通過外,之前任何報道都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記者都要以嚴謹的報道方式進行報道,不能在報道法規中夾雜個人主觀傾向,絕不能偏頗,不能對報道的內容進行歪曲或定向,法律法規的新聞報道,一旦失真,將會帶來無法彌補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動蕩。
人大立法的新聞宣傳報道除了在時間節點上有很多選擇外,在報道的模式上也有很多種,雖然人大常委會主要是以會議形式來行使其職權,但除了常規的會議報道外,引用同期聲、數據特技圖表、字幕板、會后與法規相關的委員采訪解讀等等,都是很好的報道方式。
人大立法工作的規范性較強,這些職權都由憲法和法律授予,履行職權的程序也由法律法規規定。所以人大立法新聞報道很難與其他新聞報道模式相一致,但新聞宣傳的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將人大頒布的這一項項法律法規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讓人民群眾認識法律、了解法律、使用法律,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權利,限制公權濫用,這也是我國建設民主法治社會的重要一環。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