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偉
2013年下半年歐盟項目“中國食品供應鏈中可持續生產與消費模型和認證工具研究”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西班牙電子信息技術行業協會(GAIA)、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IQSTAP)、中國商品學會(CSCS)、中國農業大學(CAU)、中國商業聯合會(CGCC)、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主要承擔。希望通過該項目,對食品行業存在的諸如食品企業水資源的大量消耗,高濃度有機廢液的隨意排放以及能源的粗放式利用給環境帶來嚴的重影響;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員工工作環境無法得以保證,產品質量屢出問題,導致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全球化的影響以及消費者的偏好導致傳統的生產系統和小企業的消亡等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地解決。
生態食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為使食品企業全面、系統、科學地理解可持續發展,充分、合理、有效地開展可持續發展活動,指導和評價食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狀況,編制《生態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準則》成為項目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評價準則》的實施,將提高食品行業的生產能力,促進可持續生產方式并通過幫助及鼓勵消費者選擇可持續性的、生態型食品,促進可持續消費。
記者了解到,《生態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準則》的編制,參考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的G4標準,在內容上,本評價準則以我國法律法規,批準、簽署或加入的國際公約為基準,參考和借鑒了《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2.0)》、《中國企業社會評價準則》、《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和食品加工行業補充指南》等國際、國內可持續發展評價準則和《GBT?27301-2008?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肉及肉制品生產企業要求》,明確了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狀況的評價準則,使之即順應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趨勢,又符合我國食品企業的發展規律和現實需要。
截至目前,《生態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準則》征求意見稿已經編制完成,并送達相關組織和專家征求意見,歡迎有興趣的組織和個人與項目組聯系,對《評價準則》征求意見稿提出改進意見。本評價準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中國商品學會發起研究提出。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參與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