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璐璐 許 潔
金融工具引導出版價值的別國經驗及借鑒*
□文│王璐璐許潔
出版產業不是單純的商業型產業類型,出版物也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兩重屬性,出版產業承擔著宣傳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政府在出版產業創作生產過程中有責任起到引導價值的作用,文章從金融工具引導的角度出發,汲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總結可借鑒的相關舉措,明確金融工具在政府引導出版價值過程中的職能和作用。
金融政策價值引導出版業文化產業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最基本的功能仍舊是資金的融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的實質是投資者和籌資者之間運用金融工具直接或間接的交易,交易的達成是雙方在相互博弈中使彼此各自不同的目標趨于一致的過程。金融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出版業要生存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離不開國家應用金融政策積極引導,給予必要的支撐和激勵。
國家利用金融手段實行宏觀調控,影響市場主體的價值選擇,主要通過兩種方法實現:一是制定和實施金融政策,二是利用和影響金融工具。通過制定金融政策,影響貨幣、利率和匯率,對國家宏觀經濟走勢和經濟環境進行調控,對企業生產進行引導,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進行干預。國家可以作為投資主體利用金融工具,如發行債券、購買外匯等,也可以影響企業對金融工具的使用,如制定政策管理股票市場等。由于僅依靠市場自行調節分配無法保障金融資源在出版行業的真正有效分配,所以需要政府對出版產業給予金融政策和資金持續支持,從而引導金融對接出版。此外,由于出版產業和出版產品具有特殊性,其本身的意識形態文化屬性決定了對出版的金融引導不能僅停留在解決金融資本來源的問題上,還應該關注出版的外部性,這也是市場無法作為的,因而還需要政府對金融資本的流向進行引導。
美國、英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利用金融手段對包括出版產業進行引導、扶持,極大地促進了本國出版業的發展,在創造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宣傳了本民族優秀文化,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談及文化產業,就離不開版權的運營和管理。美國政府對文化產業倡導遵循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這種自由競爭是建立在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的基礎上的。
1.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版權處于美國文化產業運營的核心地位,美國政府更是將文化產業稱為版權產業,體現出美國對文化產業中版權的重視程度。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將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推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將推動知識產權的發展作為美國國家發展戰略之一,從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社會意識三個方面為創意形成商業價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法律法規方面,美國是世界各國第一個進行文化立法的國家,自1790年起相繼頒布了《版權法》《聯邦稅法》《國家藝術及人文事業基金法》《反盜版和假冒修正案》《反電子盜版法》和《跨世紀數字版權法》等等,[1]版權法律法規時刻跟緊科技發展和產業進程,起到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制度建設方面,美國不斷協調制度建設與產業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制度建設服務于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制度建設,[2]政府加大打擊侵權行為的力度,階段性提升版權保護水平,并積極加入國際公約,切實保護本土文化產品的權益。社會意識方面,知識產權意識可以說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美國人從小就有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就是自己財產一部分的價值觀,這得益于完善的知識產權體制,也讓政府舉措能夠更好地滲透到實踐中。
2.發達的金融市場和運作機制
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和金融體系為版權的流通提供充足的資本。美國集中性的全國金融市場、地方性的區域金融市場、納斯達克市場、場外柜臺市場交易市場組成了美國完備的金融體系,即擁有世界性的金融交易市場可以吸納世界各國的資本,有地方性和場外交易的金融交易市場,也可以為中小型的文化企業提供融資的機會。美國金融市場將融資劃分為高收益債、低收益債和優先股等不同的金融產品,用融資工具和手段完備的金融體系、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讓版權成為無形的資產得以交易流通,資本的融入又讓文化產品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開放這些金融市場,其目的在于支持原創作品,重視文化創意產業,著力扶持生產優秀內容的文化產品。
3.政府資金流向引導出版產業社會價值走向
美國政府十分重視政府資金流向的杠桿作用,通過聯邦政府的資金流動來激勵和扶持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投向文化產業。美國政府于1963年設立的國家藝術撥款委員會,以政府直接管理的機構對文化產業的融資提供實質性的支持,以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委員會在資助項目過程中,重視社會價值引導的重要作用,選取各個領域的優秀作品進行支持,該作品要對社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才能夠獲得基金扶持。美國政府還設有專門的國際藝術基金、人文基金,通過政府直接撥款或者民間集資的形式,為文化產業提供資本。美國政府為文化產業提供了企業基金、慈善機構、個人捐助的平臺,有良好的捐助公益事業傳統,社會效益高、經濟效益低的項目獲得資助的機會更大,這也成為引導文化產業和內容產業走向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來自于社會的資本具有多元性和民族性,客觀上保證了美國多元文化和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比如洛克菲勒基金會一直十分關心社會公平和機會平等問題,在相關文化產業項目上也給予關注和資助。
美國的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為中小型文化產業提供信貸的擔保和風險擔保,同時為了支持美國的文化產業出口,進出口銀行還向外資投入者提供了各種貸款優惠政策,并為企業降低風險,在文化企業運營期間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證。國家進出口銀行的支持推動了本國文化產業的出口貿易,為國家出口優秀出版物做出良好的鋪墊。
英國政府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例如政府直接撥款、準政府組織資助、基金會資助、政策催化等,并且建立了政府、銀行、行業基金會與文化產業之間的投融資模式,經過多年的磨合,已經逐漸走向完善。英國政府不僅直接支持文化產業的具體項目,也采用政策激勵私人投資流向文化產業。而對于優秀的文化產業項目,政府首次投資頗有成效,也在國內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那么政府在再次投資時加大投資力度,以支持更多的優秀文化產品的生產行為。
1.政府專管部門為投融資提供平臺和援助
1997年,英國政府成立了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簡稱DCMS),這標志著英國將文化產業正式列為國家重要政策。DCMS自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關注文化產業的投資和援助等融資問題,發布了《融資一點通》和《創意產業資金地圖》,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便利,指導企業和個人如何從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獲得援助,也為想要投資的企業提供了官方設立的平臺。另外,英國政府對于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實施“政府陪同資助”的融資模式,政府直接進入企業的投融資過程,與企業共同決定投資的項目或企業,保證了投資活動的質量,也有利于政府促進文化產品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3]
2.有效利用中介處理政企關系
英國政府在處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時,采取“臂距原則”,這也是英國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基本原則之一。一方面,政府并不直接對文化產業、文化企業和相關機構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相關文化政策時參考多方意見,對企業或機構的撥款、監督和評估也大多通過中間機構進行。這種方式為文化企業提供了投融資的中介平臺,以規范行業行為和有針對性的投資。例如政府直接成立了藝術委員會,以援助優質的文化藝術活動為目的,對有價值的藝術文化產品予以基金支持。英國政府還采取通過政府財政政策間接介入文化產業管理的方式,對圖書、期刊、報紙、音樂出版物免收增值稅,同樣極大地促進了相關市場的繁榮發展。[4]
信息時代推動全球經濟與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國家文化多元化發展已成大勢所趨,這也成為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英國本身就有地緣性差異,政府通常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治理四個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包容多元文化的存在,尊重少數群族對國家文化產業做出的貢獻,并予以大力支持,營造多元文化氛圍,構建良好的文化交流環境,進而促進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
區別于美國和英國,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在世界文化產業排名中名列前茅,這得益于政府對本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正確定位以及恰當的舉措和政策。
1.健全的政府管理體系
韓國政府建立了決策機構、組織運營機構、協調機構和分支機構的文化產業運營管理體制,以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即決策機構)為核心,由文化觀光部、產業資源部、行業協會等機構輔助,韓國政府在各地設置了文化產業的支援中心(即分支機構),以多方綜合管理的方式對文化產業進行規劃和監管。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文化產業政策,決定國家文化產業運營管理模式,檢查各項文化工作實施情況,等等。文化觀光部、產業資源部和信息通信部作為主要組織文化產業運營的政府部門,對應文化產業不同的部分,設立相關部門進行監管和支援,再加上地方協同贊助文化產業的支援中心,在資金援助的同時也能夠起到監管和指引的作用。[5]
2.設立專項基金扶助優質作品生產
韓國政府大力推動本土文化產業發展,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手段就是設立專項基金來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文藝振興基金、文化產業振興基金、信息化促進基金、企劃制作初期基金、動漫·形象設計·漫畫基金、電影振興基金、出版基金、文化產業財務出資者配合基金等。韓國政府采取母基金的模式運營各項基金,即政府出資50%,余下50%來自民間募集,然后通過公平競標的形式選擇民間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完全實現市場化管理。由母基金牽頭,風投公司、創投公司、中小型企業或項目、民間投資多方參與,組成了韓國特有的基金資助產業運營模式。雖然在運行母基金初期,許多投資偏向大公司、大項目、大制作,也引發了大企業該不該運用政府基金的爭議。但母基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制定了更多針對中小企業的利好制度,其在幫助中小文化企業和中小成本文化產業項目改善融資難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6]
發達國家的經驗有三點值得我國借鑒。一是政府高度重視,并通過財政資金、專項資金等進行扶持引導,但必須把握好度。二是建立以法律法規、社會環境、投融資三方為落腳點的服務體系,營造優質產業環境。三是引導方向必須符合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體現良好的價值。
1.政府高度重視、積極介入
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第三產業的市場也成為各國爭相搶奪的目標。這樣的背景下,包括出版業在內的文化產業被各國定位為國家重要戰略產業。與此同時,出版業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管理功能也應當引起國家的重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出版物產品往往在生產創作之初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更需要政府財政資金和專項基金的支持和援助。對于企業而言,其目的是獲取利潤,看到前期政府有所投入,彌補了生產成本,才會跟進投資,一是前期“沉默成本”已經被政府承擔,二是利于企業獲得社會效益。出版市場若無政府進行宏觀管理,則會出現市場失靈等經濟現象,進而產生負的外部性,不利于出版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也是政府必須積極介入的原因之一。
但是,政府在扶持出版產業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介入的度,不能放任市場自由發展,也要適時地對相關企業或個人進行扶持或監管。可采取間接介入的方式,建立宏觀管理部門,專門制定國家出版產業的宏觀發展方向以及文化產業體制等,從宏觀的角度把控國家出版產業的前進方向。其次,設立專管部門,專項專管,具體指導執行出版產業國家政策和文化產業發展進程,并由專管部門設置專項基金,為文化產業中的優秀項目提供援助,為文化產業中參與的個人或企業提供投融資的全面信息。此外,政府應主動引導行業建立行業協會,一方面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相關服務并實施監管,一方面為政府的政策實施提供平臺。
2.出版產業配套設施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健全
引導出版產業健康發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需從三個方面入手,建立以法律法規、社會環境、投融資三方為落腳點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是政府營造優質產業發展環境的基礎。
首先,法律法規應切實維護企業和生產者的權益,建立嚴密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制定文化產品管理辦法,根據科技和社會發展推行新的法案或者修訂原本的法規,做到與時俱進。全面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橫向的出版產業相關的一般法律法規為基礎,以縱向的出版產業各行業門類的法律法規為主體的完備法律法規體系,將法律法規分門別類,專項專管。
其次,社會環境方面也要為出版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將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深入到社會文化之中去,發展文化出版產業的意識也要滲透到社會各界,鼓勵更多的資本、資源、人才投身文化產業。隨著經濟的迅速騰飛,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這使得文化出版產業也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政府在推動文化出版產業進程時,更要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時期。
再次,健全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是支持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國均重視建立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機制,并采用國家直接投資、完善稅收政策、設置專項基金、銀行支持、動員社會資本等手段為出版產業提供必要的資本支持。政府的直接投資為社會各界對出版產業的投資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直接投資必然意味著政策的傾斜,領導更多的民間投資轉向出版產業。財政稅收政策也是有效的激勵產業發展的手段,為政府大力發展的出版產業實施減免稅政策,能夠大大激發企業生產的動力。而基金扶植、銀行支持則為出版產業的優秀項目和企業發展提供了資本保障,是繁榮出版產業的前提和基礎。此外,為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個人等民間資本流向出版產業,可為投資出版產業的企業或個人實施財政傾斜政策和社會資助,鼓勵多方主體投融資,形成出版產業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3.金融體系支撐,價值導向明確
文化的本質是價值體系,而價值則要在內容的思想層面上展開。出版產業的核心是出版產品,出版產品的核心是內容和形式,而內容則離不開價值的衡量。通常,內容產品的價值可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內在價值是指萬事萬物的真、善、美,個人、國人、民族、人類的價值,等等,外在價值是指文化產品流向社會產生的社會效益。可以說,價值是出版產業中產品、服務等參加市場博弈的重要條件。出版產業以滿足人們的思想精神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承擔著將傳統文化或當代文明的價值資源變為現實社會經濟效益價值的重任,所以在產業表達中,思想文化價值的因素十分重要,也成為能否取得市場成功的核心要素。
完備的金融體系和財政手段可以讓資本流向出版產業中具有美好精神、極具價值的產品,投融資機構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優秀作品予以扶持,以金融為手段切實引領出版產業的價值導向,使社會資本流向質量較高的出版產品。只有當出版從業者從文化認知、文化認同、文化共識獲得文化共力之后,而背后的強大的資本市場則成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文化強國目標所需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先進當代文明傳播體系才能得到彰顯。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機制建設研究”(11AZD017),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出版課題研究項目“優秀文藝作品出版引導機制問題研究”(2015-7-1)的成果之一
[1]國家知識產權局[OL]. [2015-03-15].http://www.lawtime. cn/info/zscq/zscqlw/20120213128167.html
[2][3][4][5]程立茹.文化產業金融創新問題研究——國別經驗與典型案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94-100
[6]凡影周刊[OL].[2015-03-23].http://www.zongyijia.com/ News/News_info?id=3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