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竹偉
增強憂患意識確??诩Z安全
管竹偉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則是基礎的基礎。浙江糧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全省糧食生產總量只能維持150-160億斤左右,僅占年消費總量420億斤的35.7%-38%,對外依存度高,自給能力非常脆弱。
當前,浙江在糧食安全方面尤為擔憂的幾個問題:一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土地剛性需求不可逆轉,優質耕地大幅減少。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1500萬畝基本農田底線將被突破,保持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難度加大。
二是城鄉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人口機械增長趨勢不可逆轉,加上相應可作為補充的耕地后備資源嚴重匱乏,保持一定數量的糧食自給能力根基不穩。
三是全國糧食十一連增,一些市縣領導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程度有所放松,加上受人力資源成本、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物化成本上升快,種糧比較效益大幅下滑,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四是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農村中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沒人愿種地、沒人會種地現象突出,一些地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土地質量退化、有機質含量下降,導致大面積糧食單產提升難度增大。
五是城市居民不儲糧,用糧單位、企業不儲糧,千家萬戶農戶很少儲糧,國家糧庫倉儲能力有限,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糧食安全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為此,筆者建議如下:
藏糧于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首先穩定耕地保有量,切實保護好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必須剛性劃定、優先確保1500萬畝基本農田作保障,痛下大決心加強監管、落實主體責任,保護好這個底線。通過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杜絕非糧化現象,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有效培肥地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作制度、高產栽培模式、提升復種指數,集成增產要素,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強化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涵養灌溉水源,增強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確保旱澇保收的優質良田不減少。
域外建庫,拓寬糧源供給渠道。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育和引導浙江糧食專業大戶和糧食經營企業走出去,到省外、境外開疆辟土,建立相對穩定的糧食基地。鞏固現有的域外基地,對服務于省內糧源供應的新型主體和種糧專業大戶,按實際調入量,享受省內同等的獎勵激勵政策;加快省外、境外糧源、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糧源運輸渠道;加強風險評估、防范和規避,與當地政府建立有效的具有法律保障的投資合作保護協定,加大法律援助,保護域外糧源安全、糧企利益不受損失,以備后患。
儲糧于民,積谷防饑備災荒。浙江省的糧食自給率低,對外依存度高,如遇自然災害的不可預測和市場調入受省外、境外交通運輸、政府行為等人為因素,糧食安全危機不可小視,建議省糧食主管部門應積極應對并采取:一是加強節約用糧、科學儲糧、積谷防災積極意義的正面宣傳,增強城鄉居民儲糧的科普知識和防災意識。二是實施分類施策:引導缺糧少耕地區的山區、海島、庫區農戶應儲備至少半年谷物(人均150公斤稻谷),“家儲半年糧,心里就不慌”,其他農村農戶家家戶戶至少應有一季谷物(人均75公斤稻谷)儲備,以積谷防災,城市居民能應急一個月左右(人均10-15公斤大米)的糧食儲備;大型伙食單位,包括學校、工廠以及鄉鎮工業發達、人口集聚度高的地方,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糧食儲備;鼓勵用糧企業防災儲備和商業經營儲備。三是為種糧大戶借庫儲糧、建庫儲糧,提供貼息貸款、創造建庫用地必要條件;重視支持研發和推廣符合防蟲、防鼠、防潮、低溫要求的小型儲糧倉柜設施,以提供方便城市居民安全儲糧、農村農戶科學儲糧的設施。四是政府重在省的戰略儲備,掌握可靠的糧食控制權,確保軍需、城市居民和特需用糧,讓“米袋子”更安全。
作者為浙江省政府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