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課題組
推動浙江信息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省信息社會發展概況研究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課題組
2015年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為0.5674,處于信息社會發展的轉型期①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社會測評研究結果,信息社會指數小于0.3,表明信息社會處于準備期的起步期,在[0.3,0.6]區間內表明信息社會處于準備期的轉型期,超過0.6為信息社會的發展期。。
從自身縱向比,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穩步上升,但增長速度呈波動變化趨勢,2015年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增長率較上年有所回落,為3.81%,低于近8年來的均值2.23個百分點。

圖1 2008-2015年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ISI)及增長率

圖2 2015年全國前10名省市區信息社會指數和增長率比較
從全國橫向比,2015年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位居全國第5,與排名第4的廣東差距擴大了0.0147,與第6的福建差距較縮小了0.0248,整體處于“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態勢。2015年浙江省信息社會指數的增長率在全國信息社會指數排名前10位的省市區中排名第4,但由于基數大,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信息經濟:2015年,浙江信息經濟指數為0.4705,位居全國第5,比排名第4的江蘇低0.0042,比排名第6的廣東高0.0525,比全國信息經濟指數高0.091。2015年浙江信息經濟指數增長率為4.23%,為歷年最低,但仍高于全國1.19個百分點。
從影響信息經濟指數的四方面因素來看,研發投入的大幅增加,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研發能效的穩步增長,推動浙江經濟發展指數、人力資源指數、產業結構指數和發展方式指數全面上升,其中人力資源指數排名較2014年全國排名上升4位,但當前第19位的排名與浙江作為經濟發展大省的地位仍然不相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浙江省外來人口較多且受教育程度較低,再加上浙江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居全國前列,導致浙江成人識字指數位于全國第23位;二是浙江省教育資源稀缺,財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相對較低,教育投入指數僅列全國第29位,這兩項指標直接拉低了浙江人力資源指數的排名。
網絡社會:2015年,浙江網絡社會指數為0.4960,位居全國第7,比排名第6的內蒙古低0.0029,比排名第8的廣東高0.0022,比全國網絡社會指數高0.1108。2015年浙江網絡社會指數增長率為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9個百分點。
從影響網絡社會指數的兩方面因素來看,浙江省支付能力指數和社會發展指數分列全國第7位和第8位。其中,2015年浙江固定寬帶支付能力指數同比下降28.4%,排名從全國第6降至全國第13位,與此相對,移動電話支付能力指數同比上升43.5%,排名從全國第6升至全國第2位,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移動電話支付對固定寬帶支付的替代作用十分明顯。另外,由于浙江省空氣質量指數排名靠后,僅列全國第18位,拉低了社會發展指數的排名。但應該看到,近年來,浙江省多措并舉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空氣質量轉好的苗頭已經顯現,但浙江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環境壓力巨大,再加上機動車保有量居于全國前列,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仍占一定比重,污染物排放過量問題依然嚴重,對浙江而言,大氣污染治理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在線政府:浙江省在線政府指數基本穩定,2015年浙江省在線政府指數達到0.6016,與江蘇省持平,位于全國第11位,比排名第10的湖北低0.0353,比排名第13的云南高0.022,高于全國在線政府指數0.0566。
數字生活:2015年,浙江省數字生活指數為0.7242,位居全國第4,比排名第3的廣東低0.0416,比排名第5的福建高0.0382,比全國數字生活指數高0.2204。隨著浙江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及信息產品應用的普及,數字生活指數較高但增長率有所放緩,2015年,浙江省數字生活指數增長率為5.2%,低于全國4.58個百分點。

圖3 浙江信息社會重點領域發展情況
從影響數字生活指數的三方面因素來看,浙江省移動電話指數、電腦指數及互聯網指數分別位于全國第4、5和6位。其中,移動電話指數增長迅猛,增長率高達9.09%,電腦指數及互聯網指數的增長率也均超過了3%。
根據11個設區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包括寧波、杭州、舟山、嘉興、紹興等5個設區市,該類地區信息社會指數均超過0.6,進入信息社會的發展期,其中寧波信息社會指數首次超過杭州,并突破0.7。第一梯隊信息社會指數的平均值為0.6582,相當于全省發展水平(0.5674)的116.01%。
第二梯隊:包括金華、溫州、湖州等3個設區市,該類地區信息社會指數均值為0.5469,相當于全省發展水平的96.38%和第一梯隊地區的83.08%。
第三梯隊:包括臺州、麗水、衢州,該類地區信息社會指數均值為0.4543,相當于全省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80.07%和第一梯隊地區的69.02%。
綜合比較來看,寧波、舟山、嘉興、紹興、金華等5個設區市無論是信息社會發展水平還是發展速度均好于全省平均,其中,寧波、舟山分別以0.7322的信息社會指數和10.75%的信息社會指數增長率高居全省榜首,表現搶眼;與之相對,衢州的信息社會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均低于全省平均,發展潛力尚待挖掘;溫州、湖州、臺州、麗水等4個設區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雖低于全省平均,但其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積累的發展能量正在逐步釋放。此外,杭州的信息社會發展水平遠高于全省平均,在此基礎上仍保持與全省平均基本持平的發展速度,前景看好。
多數設區市在全國排名靠前。2015年,在全國336個城市中,浙江11個設區市除衢州居125位、麗水居83位、臺州居63位,其余8個設區市均居全國前50名。
絕大多數設區市在全國排名上升。2015年,除杭州仍保持全國第12位,其余設區市在全國排位均有提升,按照上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為:舟山(上升14位,下同)、嘉興(14)、溫州(13)、湖州(12)、寧波(8)、金華(8)、臺州(8)、麗水(8)、紹興(6)、衢州(3)。

圖4 11個設區市信息社會發展水平分層情況

圖5 2015年全市11個設區市信息社會發展分布情況
大力發展信息經濟。5月,浙江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4〕21號,以下簡稱《意見》),成為國內率先把發展信息經濟作為一大戰略提出的省份?!兑庖姟访鞔_指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信息產業、提升發展電子商務、擴大信息消費、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同時從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強化人才創新支撐等方面對優化發展環境提出明確要求。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浙江省重點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啟動建設8個綜合性示范區域和8個專項示范區域,全面推進機器換人、智能化新產品和裝備開發、骨干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等專項行動,推動信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推動社會和諧普惠。浙江進一步深化智慧城市示范試點建設,2014年底,90%以上的示范試點項目基本完成系統建設并投入應用。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逐步顯現,以寧波為例,智慧物流運行僅半年,就將空車率下降到30%以下,較原先下降10%以上;智慧健康已實現9個縣(市、區)與市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在線共享,有效減少了重復檢查;全門診預約、分時段診療、邊診斷邊結算免除了反復排隊。加快推進信息惠民建設試點,抓住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等四個城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首批信息惠民試點城市的契機,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實現跨部門信息協同共享為抓手,著力構建以人為本、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能力。
加強政務信息化建設。6月,浙江開通了全國首個搭建于公有云平臺、省市縣級采用一體化模式建設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浙江政務服務網,在打破電子政務條塊壁壘,匯聚政務服務資源,面向全社會建設網上政府方面邁出了具有全國影響的領先一步。截至當前,浙江政務服務網提供省市縣三級政府3300多個部門的9000多項網上在線審批服務和2.4萬項服務資源,已初步建成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互動交流、效能監察等功能于一體,省市縣統一架構、多級聯動的公共服務平臺,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全國政府網站的范例予以推介,還被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評為2014年中國政府網站“最佳政務平臺實踐獎”并列首位。
加快信息技術普及。浙江加快實施“寬帶浙江”戰略,加快寬帶普及提速、光纖到戶、無線城市和4G等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步伐,現代信息技術的擴散為應用夯實了基礎。另一方面,浙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信息化應用,加大跨境電子商務扶持力度,阿里巴巴、天貓商城、淘寶網分別在B2B、B2C、C2C行業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支付寶占全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的比重接近一半。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反向推動電腦、手機及各種移動終端的普及和互聯網的應用,加快了信息技術在居民中的普及程度。
(執筆:王寧江 應瑛 杜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