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伴隨著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國家物流平臺”)不斷發展壯大,物流領域的相關企業和創業者獲得了新的機遇,那么他們如何借助國家物流平臺拓展自己呢?
今天我們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諸多改變,網絡購物、定時送達,配送包裹的信息也會及時發送到我們的手機上……
點擊鼠標,確認交易;通過物流,完成交易。這一看似輕松的模式,如果沒有物流信息化的支持就不可能完成。正是由于互聯網技術以及物流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革新與進步,今天的網絡購物才能得以實現。
杭州珍誠醫藥在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珍誠醫藥”)作全國首家獲得B2B醫藥電子商務資質的企業。作為民營商貿流通類的企業,珍誠醫藥上游連著眾多的醫藥廠家,下游連著眾多的藥店和縣級以下醫院,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珍誠醫藥副總裁姜雪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客戶要查詢藥品運到哪了,只能給公司打電話;公司也不掌握信息,只能給物流企業打電話;物流企業也不清楚藥品運到哪了,只能給司機打電話。然后物流企業再通知公司,公司告知客戶。查詢一條信息,需要打5個電話。“我們有15000家客戶,如果每個客戶查詢一次,就得打75000個電話,客服人員哪里忙得過來?”姜雪芳說。
這一問題對于很多電子商務企業來講更多的是自己上馬信息化,為其配送的快遞企業如今也是擁有了發達而完善的信息化對接系統。
這其中,珍誠制藥走的是與國家物流平臺相結合的路子。辦法很簡單,平臺制定統一標準,珍誠醫藥、物流公司和用戶的管理系統按照這一標準做接口改造后,就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
“比如說,公司有一單貨出了倉庫,我們把這條信息傳上平臺,物流企業、用戶的管理系統就能同時收到這條信息。貨到了物流企業,對電子標簽一掃錨,就完成了貨物驗收,信息同時傳上平臺。裝車付運、到達、交付這些節點也是這樣操作。這樣,就可以通過平臺輕松實現關鍵節點信息的查詢了。”姜雪芳介紹說。
對于過去的傳統物流更多的是基于配送的貨運起家,而今天我們看到更多的成功者是基于互聯網而起家并獲得發展。遠在哈爾濱的飛揚物流軟件公司(以下簡稱“飛揚軟件”)就是其中的一家,
如何開發出基于國家物流平臺的增值服務?面對這個商機,飛揚瞄準的第一個增值服務領域,是物流保險。
眾所周知,物流企業為避免運輸途中的風險,要投保,保費一般在萬分之四左右;保險公司做保險業務,需要業務員上門,一單一議,又是電話又是傳真,不勝其煩,而且每筆保費的20%~30%變成了業務員的收入。
粗放的業態,讓飛揚軟件總經理陳揚看到了商機。陳楊遂與華泰保險聯系,提出了“網上出單+系統對接(物流軟件與保險公司系統)”模式的看法。
解決的方案其實也很簡單:物流企業抱團投保,保費降至萬分之二;用軟件代替人工下單,點擊鼠標即可完成操作;每筆保費,飛揚提取5%的收入,并且原本屬于業務員旱澇保收的20~30%的保費也給了飛揚,但設計成浮動機制,出險先從這部分保費中理賠,到年底華泰再把剩下的錢結算給飛揚。
這就是華泰保險與飛揚軟件合作推出的貨運險。
這是物流公司、軟件公司與保險公司三方共贏的合作。而國家物流平臺,則為實現這種合作提供了可能。“物流企業可以用飛揚的軟件,也可以用自己的軟件按國家物流平臺標準作接口改造后接入貨運險系統。正是有了國家物流平臺,我們才能夠解決不同軟件間對接的問題,使貨運險成為一項無邊界的業務,擁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陳楊說。
淘寶支付寶,因解決網購的信任問題,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
物流領域,也有類似的業務——代收貨款。一筆陌生人之間的交易,貨主會將貨交給物流企業拿到一張票據,物流企業運給買家收回貨款,貨主再到物流企業憑票據結算貨款。每筆交易,物流企業收取少量服務費。
“傳統的代收貨款業務,貨主要跑兩次物流企業,貨款用現金結算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且貨主對貨物運輸狀態的查詢也費時費力。而信息化可以很簡單地解決這些問題。”陳楊說。
陳揚于是推出了代收貨款管理系統:制作“飛揚卡”,將貨主信息及收款銀行賬號綁定,在使用飛揚軟件的物流企業中通用;貨主只需跑一次物流企業,物流企業收到貨款后會按照約定期限打到貨主賬戶;提供貨物運輸狀態、收賬、到賬查詢和短信提示服務,方便貨主。
飛揚的盈利模式因此拓寬。硬件方面,每張“飛揚卡”收20元,并帶動讀卡器、掃描器等設備銷售;服務方面,每張“飛揚卡”收20元年費;每筆代收業務再收取2角錢服務費。
對于物流企業和貨主來說,使用這個系統,流程簡化了,信息實現全時可控,支出的費用只是節省成本的“九牛一毛”,也愿意花這個錢。目前“飛揚卡”已發出3萬多張,半年下來,代收貨款總額超過120億元,服務費的收入相當可觀,占了公司盈收的30%以上。
“這些業務,以前散落于各個物流企業,都形不成氣候。但碎片化的需求,一旦通過信息化集聚,就形成了巨大的商機。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陳楊說。
目前,有些物流園區也在推出類似的一卡通服務。更為重要的是,有了國家物流平臺,不同園區的一卡通有望實現互聯互通,做到一卡在手,貨通天下。
在國家物流平臺存在的大前提下,企業都按照平臺標準統一改造接口,依托平臺實現交換,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互聯互通。
標準是基礎,交換是核心,應用是關鍵,這是國家物流平臺作為一個政府主導而又秉承互聯網開放、共享意志的公共平臺不斷前行的法寶。也使企業嗅到了先機,看到了無限的商機。
代收貨款、物流保險、供應鏈融資等,都是增值業務,將金融引入平臺,打造物流支付寶企業,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伴隨著物流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新的增值業務也在不斷孕育,帶來更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