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探索創建義烏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
李金龍
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作為一種創新思路和措施,政策跨度大、系統性強,應積極做好前期的研究分析和政策解讀,突出政府主導地位、企業主體地位,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可實施性的方案措施
在全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改革攻堅、創新驅動的新常態下,義烏將緊緊圍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簡稱“義烏試點”)和國際陸港建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面對跨境電商發展中面臨通關難、退稅難、售后服務難、信息不對稱、信任度低等普遍性問題,積極探討創建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的新思路,打造義烏跨境電商的新模式,實現義烏“電商換市”的新發展,為我國跨境電商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依托實體市場和產業鏈優勢,義烏跨境電商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據統計,2014年,義烏跨境電商零售出口交易額153億元,同比增長42%。跨境電商正在成為繼一般貿易、市場采購貿易之后義烏新的外貿增長極。同時,隨著“義烏試點”的改革紅利釋放、國際陸港的建設發展、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各項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義烏創建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的外部條件越來越成熟。
——國際陸港的建設發展。2013年,義烏被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批準成為我國首批陸港城市。隨著國際陸港建設逐步推進,浙江省“大通關”試點城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義新歐”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正式開通、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正式啟動運營、“9610”海關監管方式已正式施行,國家郵政總局在義烏設立互換局和交換站即將設立,郵政小包集貨基地和國際郵件處理中心等國際陸港物流項目逐步突進,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全面的發展平臺。
——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經過30多年的發展,義烏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購基地,全國最齊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小商品信息發布中心。義烏匯集了20多萬家小商品生產企業、經營著180多萬種商品,義烏出口小商品市場具有單品價格低、種類多、更新快,以及單筆交易規模較小、交易對象多、交易頻繁等特點,非常適合跨境網絡銷售。
——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圍繞發展跨境電商,從中央到地方都把其當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扶持。早在2010年,商務部即啟動了重點推薦和培育電商平臺工作;隨后,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等先后下發了《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12年,浙江省在《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電商換市”的總部署;而《義烏市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試行)》明確了電商作為義烏未來發展的先導性和戰略性的產業,其中跨境電商更是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在組織機構、政策引導、經費保障、發展平臺、模式創新、人才培訓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舉措。
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聚集著大量外向型生產企業,市場外向度已達到65%以上,國際貿易是義烏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雖然依靠改革開放大環境和自身“雞毛換糖”創業精神,成就了今天義烏全球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美名,但不可否認,當前義烏傳統外貿模式增長已遇到瓶頸。這種情況下,如何將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實施、跨境電商高地的打造、國際陸港的建設發展三者緊密相結合,圍繞加快“電商換市”進程,探索創建跨境保稅物流平臺,進而創建獨具一格的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保稅出口新模式,作為新常態下“義烏試點”改革的重點舉措之一,意義重大。
——集中報關,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與傳統大額貿易交易不同,跨境電商訂單頻率高,賣家對送貨的快捷性要求較高,分次通關上將會產生更多的成本,并延長物流配送的時間,如果不加以解決,必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瓶頸。通過打造專業保稅物流平臺,在海關特殊監管狀態下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基礎上實施再創新,即可將外貿小訂單統一打包,將小包拼箱成大包,然后按目的地進行集中報關,貨到目的地后進行分類配送,最后分送到最終買家的手中,從而根本上解決單個訂單通關、物流成本高的問題。
——入區退稅,解決退稅難、結算難問題。對于多數實施跨境電商的企業,目前貨物的出口主要采用郵包、快件零散地出口,無法納入常規意義上的海關有效監管,否則監管手續太煩、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因此也就無法像大批量出口企業那樣獲得國家退稅。通過打造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把跨境電商的交易、物流、倉儲納入海關特殊監管范圍之內,為企業提供入區退稅一條龍服務,解決退稅結算等實際困難。
——境內關外,解決售后服務難題。跨境電商的線上交易較傳統線下交易復雜,信息更不透明,容易產生爭端,特別是在退、換貨程序上十分繁瑣,不僅僅涉及到來回運輸,還涉及來回報關、備案、檢疫等手續,這些都增加了其售后服務的難度,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售后服務質量。通過打造專業保稅物流平臺,利用其“境內關外”的倉儲、加工等功能優勢,能夠使得售后服務更快捷便利,可以提升售后服務水平。
——信息服務,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跨境電商涉及到國際貿易,因此相對于國內貿易來說,貨物流轉的信息更加不容易獲得;同時,網絡環境下買賣雙方信任障礙問題也很突出。通過在專業保稅物流平臺上面搭建信息系統,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操作,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并作為政府主導運行第三方公共平臺,容易解決貿易雙方的信任問題。
另外,通過打造義烏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進行改革試點先行先試,提升改革水平,具有很強的社會示范意義。
義烏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的創建,需結合義烏在國際陸港建設發展的資源優勢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以小商品市場“電商換市”為特色,借鑒國內其他電商試點的經驗,逐步形成服務于跨境電商巨頭集聚、市場轉型升級的保稅物流平臺。
積極爭取國家跨境電商國家試點。一是向國家申請將義烏納入國家跨境電商服務試點城市,明確陸港新區作為試點的核心區域,并依托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打造新型的海關監管區域,采用企業“分批送貨,集中報關”并自行運輸模式,爭取試用“市場采購”監管模式。二是培育一批跨境電商服務商,創新電商融資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快構建電商產業鏈,促進跨境電商物流、支付、信用、融資、保險、檢測和認證等服務協同發展。三是以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正式啟動運營為契機,積極探索在跨境電子商務貨物通關、結匯、支付和退稅等管理體制方面進行突破,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管理模式。四是在國際陸港規劃海關特殊監管保稅區域布局郵政小包集貨基地和國際郵件處理中心等物流項目,把國家郵政總局在義烏設立互換局和交換站落地、功能發揮到位。
加快現有設施功能的轉型升級。以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為監管園區,利用其保稅功能開展跨境電商保稅出口業務。企業將商品整批或分批申報存入保稅物流中心,當境外企業、個人等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時,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相關監管辦法核放出口,出口業務主體定期歸并“商品清單”向海關申報。通過跨境電商市場采購保稅出口新模式的運行,把義烏打造成新常態下外貿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的新典范,并帶動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高標準、高水平建設,為其向綜合保稅區擴容、升格創造良好條件,并為未來義烏航空口岸向空港保稅區轉型,構建“陸港+空港”的雙功能綜合保稅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搭建跨境電商信息服務平臺。根據上海、杭州等試點經驗,搭建義烏跨境電商信息服務平臺,利用平臺整合商貿基礎信息資源,規范電子商務數據標準,搭建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共享,提供電子商務通關、物流、數據交換、外貿協同、商務信息、商務信用等綜合服務。積極協調海關、商檢等相關部門,通過跨境電商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實現進口貨物“分送集報”、出口郵件快件形成一般貿易報關單以及“無紙化通關”功能。
實現與物流金融業務的聯動發展。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增長,必將對金融、支付、結算等環節提出新的要求。在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的基礎上,利用保稅物流平臺模式下的境內關外政策以及保稅倉儲設施,實現與第三方支付和金融機構在平臺上的業務聯動,開展倉單質押、貨權融資、融通倉等物流金融業務,提升服務效率,并嚴格防范相關風險的發生。
打造跨境誠信體系建設。信用是義烏市場和經濟發展的生命。長期以來,“雞毛換糖”形成的守信踐諾意識在義烏根深蒂固,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使義烏小商品交易市場得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誠信基石,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文化基因。在創建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的過程中,要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建設誠信交易保障體系。該體系作為社會公共聯合征信平臺的一個子系統,利用大數據將市場監管、海關、檢驗檢疫、國稅、銀行等相關職能部門集中起來的各類主體經營情況、認證情況、信用記錄一并匯總到征信平臺上,為跨境電商發展打造堅固的誠信基石。
總之,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平臺作為一種創新思路和措施,政策跨度大、系統性強,應積極做好前期的研究分析和政策解讀,重點結合“義烏試點”和國際陸港建設發展情況,根據義烏“電商換市”實際進程,突出政府主導地位、企業主體地位,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可實施性的方案措施,保障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義烏市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