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遼寧省阜新市中心血站,遼寧阜新 123000
微柱凝膠卡式法在臨床安全輸血中的應用價值
劉 芳遼寧省阜新市中心血站,遼寧阜新 123000
目的 觀察微柱凝膠卡式法在臨床安全輸血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收集送檢的2013年2月~2014年2月有妊娠史、輸血史需接受輸血治療的5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于輸血前采用微柱凝膠卡式法進行抗體篩查,并與抗人球蛋白反應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 500例患者中,抗體檢測陽性8例,陽性率為1.6%,其中自身抗體陽性2例(25.0%);Rh血型系統抗體陽性5例(62.5%),其中抗-E陽性4例,抗-Ce聯合抗體陽性1例;抗-Lea陽性1例(12.5%)。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10例,陽性率為2.00%,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試驗和傳統抗人球蛋白實驗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不規則抗體篩查是保障輸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且相較傳統輸血方案而言,微柱凝膠卡卡式法是安全輸血的最優方案,可降低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率,提高輸血的安全性,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輸血;微柱凝膠卡式法;安全;交叉配血;不規則抗體
輸血目前已成為臨床上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1],而輸血前對患者作血型鑒定,實施交叉配血處理是保障輸血安全性的關鍵措施,同時也是避免發生輸血不良反應的基本條件[2]。當前臨床上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包括酶法、鹽水介質法與聚凝胺法等,但已有部分研究報道顯示,傳統交叉配血方法的操作過程較為繁瑣,且耗時長,靈敏度低,可能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干擾,輸血安全性低[3],而微柱凝膠卡式法是目前臨床上興起的輸血方案之一,其避免了傳統交叉配血方案存在的缺陷,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快速且靈敏度高的優勢,在臨床輸血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廣[4]。基于此,為進一步證實微柱凝膠卡式法在臨床安全輸血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500例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將收集的2013年2月~2014年2月有妊娠史、輸血史需接受輸血治療的5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例,女 例;年齡 歲,平均(2.3)歲;有妊娠史82例,輸血史293例,短期內多次輸血3例,有妊娠合并輸血史8例,有輸血合并短期內多次輸血者11例,有妊娠史、輸血史合并短期多次輸血患者1例。
血型檢查卡、抗球蛋白檢測卡、抗篩細胞、鑒定細胞、離心機、孵育器、抗球蛋白血清;譜細胞購自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
對入院研究所有輸血患者均應用微柱凝膠卡式法進行抗體篩查,嚴格按照試劑操作說明,入院后抽取患者靜脈血清,取20 μl濃度為5%的篩選細胞懸液與患者血清40 μl進行混合,放入反應孔內,在37℃溫度環境下,孵育15 min,采用離心機離心,觀察反應結果。若血清紅細胞懸浮于凝膠上部與中部則為陽性,沉于底部則為陰性。同時所有患者均接受抗人球蛋白抗體實驗,確定血清陽性情況。對陽性患者則采用譜細胞與血清作抗體鑒定。
取濃度為5%的紅細胞20 μl,放于微柱凝膠卡中作離心處理,并根據凝膠凝集強度評估反應結果。抗人球蛋白實驗及鹽水介質法嚴格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5]進行操作處理。
統計抗體篩查陽性率,比較患者抗體篩查陽性患者臨床資料與檢測結果的符合度。記錄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患者與篩選細胞反應的結果。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納入500例接受輸血患者,抗體檢測陽性8例,陽性率為1.6%,其中自身抗體陽性2例(25.0%);Rh血型系統抗體陽性5例(62.5%),其中抗-E陽性4例,抗-Ce陽性1例;抗-Lea陽性1例(12.5%)。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10例,陽性率為2.00%。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試驗和傳統抗人球蛋白實驗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6,P>0.05)。
8例抗體陽性患者一般資料與檢測對照結果如表1。

表1 抗體陽性患者一般資料與檢測結果對照表
8例抗體陽性患者中6號血清標本采用20組細胞鑒定結果提示為陰性,同時采取鹽水介質法反應結果同樣為陰性,自身對照檢測為陰性,7號標本,采取鹽水介質法血清與Lea陽性細胞不聚集,但在抗人球蛋白介質中聚集(表2)。

表2 8例規則抗體篩查陽性患者血清與篩選細胞反應結果
早期有研究通過對北京市區某輸血中心輸血相容性檢測質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有較多醫療機構輸血科室對抗體篩查不夠重視,并未開展輸血前抗體檢測,導致輸血不良反應提升,影響了患者的輸血治療效果,降低了醫療服務質量[6],因此,為提高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必須對患者開展輸血前的抗體篩查。
微柱凝膠卡式法是近年來醫療領域研發的新型免疫檢測方案,是免疫血清學技術與微柱凝膠技術結合的產物,相較傳統檢測方法而言,其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操作簡單、重復性好等優勢[7]。有研究報道顯示,相較聚凝胺法來說,微柱凝膠卡式法的靈敏度較其高出3個滴度左右,相較抗人球蛋白及酶法則高出5個滴度左右[8],在特異度方面,傳統檢測方法對部分弱抗體檢出率較低,較易造成漏檢,同時對部分血清抗體檢測特異度較低,無法捕捉微弱的抗原抗體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輸血治療的風險性[9]。一般不規則抗體常見于Rh系統,是導致患者出現溶血性輸血反應、交叉配血不合的關鍵原因。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臨床上由不規則輸血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占比>60.0%,而妊娠史、輸血史則是導致患者產生不規則抗體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實驗統計顯示,患者每接受1 U血液輸入,其紅細胞致敏風險則在1.4%左右,而多次輸血導致同一抗體產生的概率高達18.0%,且有研究表示,>80.0%的Rh陰性輸血者在輸入Rh陽性血液4個月內即可產生抗體[10],因此,對部分需輸血治療的產婦、患者,特別針對伴妊娠史、輸血史及短期內多次輸血治療史的患者而言,在接受輸血治療前必須進行抗體篩查,明確抗體類型,選擇與患者血型相配血液進行輸注,可避免溶血病的發生,提高輸血的安全性[11]。
本研究中,500例接受輸血治療患者,輸血前抗體篩查共檢出8例抗體陽性者,其中自身抗體陽性2例,Rh血型系統抗體陽性5例,抗-Lea陽性1例,8例中4例均有輸血史,3例有妊娠史。進一步證實輸血史、妊娠史是血清抗體陽性的相關因素,因此,應選取不規則陽性抗體所對應的陰性抗體與患者實施交叉配血與輸血[12]。
綜上所述,不規則抗體篩查是保障輸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對有妊娠史、輸血史及短期多次輸血治療的患者而言尤為重要,且相較傳統輸血方案,微柱凝膠卡式法是安全輸血的最優方案,可降低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率,提高輸血的安全性,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周雪麗,閻石,李鵬,等.微柱凝膠卡式法Coombs試驗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1):31-33.
[2]陳麗娟,劉燕明.微柱凝膠卡式法不規則抗體篩查與輸血安全[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0):884-885.
[3]張軍.微柱凝膠卡式血型檢定法的臨床應用[J].實用全科醫學,2006,4(1):95-96.
[4]唐任光,黃慶,李榮顏,等.微柱凝膠卡式法和傳統試管法檢測新生兒溶血病3項結果的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1):913-914.
[5]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89.
[6]史恩祥,范海麗,王苗武,等.卡式微柱凝膠法檢測血小板抗體的應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9(1):70-71.
[7]袁碧和.卡式微柱凝膠方法在血型鑒定中的應用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5):1838-1839.
[8]原敏,唐聰海,張添新,等.微柱凝膠法測定紅細胞表面C3b 及臨床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9):725-726.
[9]葉巧國,張衛良,盧德權,等.微柱凝膠卡式法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12(1):54-56.
[10]王麗榮,杜肖剛,武洪琳,等.獻血者Coombs′試驗陽性在安全輸血中的意義[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3):285-286.
[11]葉巧國,楊毓,何靜,等.微柱凝膠卡式法在交叉配血及不規則抗體檢測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1,11(12):59-61.
[12]黃梅香,袁茜茜,曾德理,等.自身抗體引起的疑難配血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6):102-103.
Application value of micro-column gel test method in clinical safe blood transfusion
LIU Fang
Blood Center of Fuxi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Fuxin 123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icro-column gel test method in clinical safe blood transfusion.Methods500 eaaminated patients needing to receive the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having pregnancy history,history of blood transfusion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col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nd they were given antibody screening using micro-column gel test,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ntiglobulin reaction results.ResultsAmong 500 patients antibody test of 8 patients was positive,the positive rate was 1.6%,and among them there were 2 cases(25.0%)with positive auto-antibody;there were 5 cases(62.5%)with positive Rh blood group antibody,among 5 cases,anti-E test of 4 cases was positive,anti-Ce combination antibody of 1 case was positive;anti-Leaof 1 case(12.5%)was positive.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was positive in 10 cases,the positive rate was 2.0%,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the results of micro-column gel antihuman globulin and traditional antihuman globulin,(P>0.05).ConclusionThe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micro-column gel test method is the best plan for 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This metho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as high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Blood transfusion;Micro-column gel test method;Safety;Blood cross matching;Irregular antibody
R457.1+2
A
1674-4721(2015)02(a)-0132-03
劉芳(1970-),女,本科,副主任檢驗師,主要從事免疫血液學檢測工作
2014-11-12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