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巴拉克·伊明江 王 梅 滕 亮 常占瑛 王 玲 李 巖
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藥劑/物化教研室,烏魯木齊 830054
藥學作為衛生事業中的子系統,因其研究內容與生命息息相關,需要從業人員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嚴謹的科學作風,所以高等藥學教育培養人才目標中除重視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外還安排實驗教學[1]。實驗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大量實踐操作進一步掌握及鞏固理論、提高動手及獨立思考能力,使“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有機結合[2],以便他們在將來的藥學崗位上能扎實工作,解決及預防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滿足醫藥生產、流通、教育及科研領域[3]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為實現醫藥事業社會任務打下扎實的基礎。
藥學教育就是把人類研制藥物的實踐活動系統化、理論化,因此,實踐教學在高等藥學教育中占據著戰略性的重要地位[4]。藥劑學是藥學教育的一門專業課程,研究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5]。藥劑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體系,實驗教學成為其不可分割的實踐部分,也成為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重要部分[6]。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加以驗證及掌握[7]的同時,還要求運用理論課的知識指導實踐,觀察、發現、分析及解決出現的專業問題而成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如何使學生在較短的實驗教學時間內鞏固藥劑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實驗思維模式及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結合多年實驗教學實踐,筆者針對歷屆學生實踐教學中不愿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主動完成實驗能力差,實驗報告互抄,缺乏獨立性等較多出現的問題進行觀察、總結并探討其可能原因,在藥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藥劑學實驗根據性質分為基本技能型(驗證型)實驗、綜合實踐型實驗、設計型實驗等三種類型(表1)。在教學中實驗內容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實驗的教學效果[8]。根據各類性質實驗如下優缺點,改革傳統模式,采用符合由淺到深學習規律的“基本技能型為基礎,綜合型為主、設計型為輔”模式,保證合理順序及分配比例。

表1 實驗性質及組成類型
驗證實驗是驗證學生已學理論內容、強調加深對理論教學的感性認識而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9]。該類實驗目的及意義在于:①使學生鞏固理論教學中各不同類型劑型處方設計、制備工藝及質量評價的基本原則及方法,為明確藥劑學傳統研究內容中有關常用劑型特點及制備方法奠定基礎;②使學生熟悉藥劑學普通制劑生產中常用設施、設備類型,基本構造,原理,使用方法,為熟練使用相關設備奠定基礎。因基本技能型實驗以教師為中心,問題和結論都已知,學生缺乏自主性而無法提高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也在一定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于高素質、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10]。
綜合實踐型實驗是掌握制劑處方設計及制備工藝基礎上對制劑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和相關藥學課程知識,使各學科知識得到應用和鞏固,注重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驗實踐,學生能充分體會藥劑學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看待和解決專業問題方面能進行綜合性的思維和應用[11]。
設計實驗是教師根據已講授理論知識,提前根據已確定的實驗題目,要求學生通過檢索文獻,篩選并確定處方組分及比例范圍,劑型類型及制備工藝,質量評價指標及實施方法,完成書面設計報告,提交給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報告內容總結存在問題、發現獨特設計思路。實驗教學實施前一天安排兩節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實驗設計并以互動模式組織匯報組提出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實際設施、設備條件,處方可行性,選擇普通和緩控釋兩種類型的典型處方,實驗教學實施時安排兩組同時實施其中一類,以便進行結果及質量評價指標組間比較并根據藥劑學理論知識揭示差異原因。該教學模式下教師由傳授者變成指導者,而學生由執行者變成主動參與者,因而能幫助學生發揮潛能,激發求知欲[12],主動通過實踐驗證設計合理性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并找出問題原因,結合理論知識和教師指導給出合理解決措施。設計型實驗給予學生在制備和測定中驗證自己設想的機會,不但能鞏固理論知識,還可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與其他藥學實驗教學內容一樣,無論實驗類型屬于哪一類,傳統實驗教學內容均由實驗目的、要求、指導、內容及思考題等五部分組成。“目的”有助于學生明確掌握、熟悉、了解內容層次。“要求”有助于學生將所需預習、復習理論內容與實驗內容相結合以便操作過程中通過理論知識明確處方組成原理及合理性、制劑質量控制依據。“指導”列舉本實驗有關理論知識并在指導教師講解下為實驗實施奠定基礎。“內容”則是藥劑實驗核心部分即學生實驗實施流程的敘述,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階段;是否順利完成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及教師講解內容的理解有關以外,還與是否理順實驗步驟、嚴格按照制備工藝完成操作有關。“思考題”是實驗目的是否達到的評價階段,考察學生完成實驗操作部分內容后,根據對處方設計、制備工藝及質量控制的理解、掌握回答相關問題。
教學中除上述內容框架外,還增加以下環節達到完善實驗教學內容同時促進學生主動預習、學習、查閱資料,實驗課程延伸到課外的目的,無形中延長實驗教學學時,培養學生之間的科研合作與交流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操作與結果間不可分割的關系。
2.2.1注意事項
根據處方成分理化性質及制備工藝原理保證藥物制劑達到所要求質量標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將操作部分內容制備工藝與處方設計聯系得到合格制劑。一般學生因對處方設計原理相關內容缺乏理性認識和實踐經驗而在制備工藝中未完全、嚴格按其操作造成制劑質量評價結果組間差異較大。教師的講解及強調可避免工藝中被忽略的關鍵步驟而出現問題的現象。
2.2.2 結果
對制得制劑根據質量標準進行綜合評價后對是否合格給予判斷、找出制劑不合格原因。該部分由教師講解目的,由學生以書面形式在報告中完成。
2.2.3 討論
根據個人操作對操作中出現問題、對結果的影響及其解決措施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過程,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該部分由教師講解目的,由學生以書面形式在報告中完成。該部分中學生也可提出本實驗設計的不足點、依據及改進措施。教師在審閱時給予回答。
2.2.4 小結
學生判斷操作過程與結果間因果關系階段,有助于正確評價操作合理性、培養學生尊重原始實驗數據、總結經驗及培養嚴謹科學的態度。該部分由教師講解目的,由學生以書面形式在報告中完成。
實驗教學中,雖在教師指導下能保證實驗內容傳授的正確性,但能否得到符合要求的結果還與學生本身對實驗的具體操作直接相關。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較易忽視以下環節,而直接或間接消除其對結果的影響。
3.1.1 基本操作
規范操作是實驗準確性及精密度的重要保證。必要時,對于實驗的關鍵步驟進行演示。
3.1.2 制劑流程與質量控制關系
質量標準不合格原因與制劑流程間具有因果關系,直接或間接原因是制劑未按工藝完成,即可能是原輔料比例、組方順序、工藝條件未滿足要求等。教師可在講解注意事項時重點講解。
3.1.3 實驗報告書寫
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內容理解、操作實施、結果分析、掌握程度的書面反映。藥劑實驗以小組形式進行,有部分學生因不愿操作、實驗失敗等原因抄襲別的同學或別組數據的現象。為了防止類似現象出現,教師要求學生實驗教學課不僅帶實驗講義及實驗報告,還要帶理論教材,要求學生當堂記錄實驗現象、處理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小組為單位提交報告[13]。此措施有助于教師在批改報告時發現組間差異,同時防止以上不良現象的出現,幫助學生養成動手操作、失敗中得到經驗、重復操作、認真對待實驗原始結果、重視結果與操作間密切關系、實事求是、嚴謹的科研態度。
實驗教師作為實驗教學實踐環節的執行者,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除完善教學講解相關內容外,還必須根據觀察到的學生操作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原因并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措施,解決或降低問題出現率,提高教學質量[14]。
3.2.1 預習實驗相關理論知識
理論知識是實驗實施的基礎,在已掌握理論指導下進行實驗不僅可避免學生機械性盲目操作,還可保證驗證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教學中應保證理論課的講授進度匹配或稍前于相對應的實驗項目的安排,使學生在已掌握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預習實驗相關內容。同時在傳統實驗內容基礎上增加 “實驗操作注意事項”、“討論”及“小結”等內容,指定書寫實驗報告格式模板,并將評閱的優秀實驗報告在下個實驗實施前作為樣板展示。
3.2.2 完善教學模式
3.2.2.1 考察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程度 通過抽查方式考核學生對實驗相關理論內容的掌握并作為實驗考核方式之一,不但有助于教師實驗內容的順利講解,還可培養學生養成預習實驗的習慣。
3.2.2.2 突出重點內容 緊緊圍繞各種劑型的特點、處方組成、制備工藝、質量評價,精心組織教案,著重講解操作流程中注意事項、強調基本操作技能、操作技巧及相關理論依據。同時可采取問題教學模式反問學生若未按工藝流程及注意事項操作可能會帶來的不良結果對制劑質量的影響,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研態度。
3.2.2.3 先答疑后操作 實驗教學中,教師講解完實驗全部內容后不是直接進入操作環節,而是鼓勵學生提出有關本實驗預習及教師講解過程中未理解的問題,并對多數學生都有疑問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3.2.2.4 觀察學生具體操作流程 教師必須從教材中走出來,多觀察、多接觸學生的實踐操作,發現學生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優勢,及時反饋并與啟發式教學模式相結合,引出此錯誤對實驗結果可能導致影響,針對性采取措施,避免重復出現。該環節不僅使學生認識、面對、改正錯誤,同時也使教師發現學生之間能力差異點,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更加合理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15]。
3.2.2.5 重點考核關鍵內容 實驗報告一直是傳統的實驗課考核形式[16],但由于許多實驗是學生多人合作完成,有時學生間會出現互抄實驗結果,有的因操作失敗反而編造數據等現象,因此,結合各組操作獨立性,重點放在報告書寫內容中結果及討論部分,評價結果是否符合要求,如何發現及解決具體問題、實驗失敗組是否分析原因,不同組間是否存在抄襲現象,及時發現、避免,公平考核。
3.2.2.6 反饋實驗結果 教師經過考核實驗報告可以發現本實驗中出現主要問題及學生忽略環節,同時也可以發現學生對具體問題所采取獨特解決方法,因此,有必要每次考核完實驗報告后,將考核總結內容反饋給學生,進行對實驗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法間比較并給予總結,評價實驗失敗的組失敗原因分析準確性并對實事求是地反映實驗結果的嚴謹態度給予表揚。從教師角度,不僅能幫助了解學生能力,也能幫助評價實驗教學過程與效果間關聯、發現本身需改進教學環節點及需要注意事項;從學生角度,則通過評價及總結,學生體會對個人操作及運用理論知識過程中可能存在問題、今后理論學習和實驗實踐結合中注意環節同時,結合教師對實驗要點的剖析、個別組獨特解決方法的評價,激發和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題。實驗是培養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動手能力[17]及科研思維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以上措施結合教學實驗內容及達到目的、實驗性質三個層次一體化、循序漸進,實驗教學過程中積極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將問題教學、啟發教學、討論教學、自學和教師的教授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和教師的雙重主動性[18],有助于學生發揮潛能、“學會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有關知識的自由聯想,促使學生主動構建和程序化已有知識,為后續學習及工作奠定基礎。在藥劑學研究進入臨床藥學時代和給藥系統時代[6],制劑生產須符合GMP認證要求的當今更具現實意義。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64.
[2]陳曉紅,周紅,張樂之.藥物代謝動力學教學中學員能力和素質培養[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4,26(3):129-130.
[3]桂克儀,梁仁,陳一岳,等.21世紀初藥學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擬定[J].藥學教育,2002,18(1):6-8.
[4]張方,張東.現代藥學教育發展趨勢初探[J].藥學教育,2005,21(1):6-8.
[5]崔福德.藥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
[6]陳智嫻.構建以學生為本的高職藥劑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海峽藥學,2011,23(4):210-211.
[7]梁健欽.淺談《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6,9(2):115-116.
[8]阿依姑麗·艾合麥提,楊曉君.少數民族學生藥劑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藥學教育,2007,23(4):27-29.
[9]韓翠艷,苗術,李莉.以學生為主體激活藥劑學基本技能訓練[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20):2502-2503.
[10]盛華剛,朱立俏.藥劑學實驗的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80):96-97.
[11]韋文俊.淺談藥劑學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革[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11(1):106-107.
[12]姚建文,陳靜,劉珂.顏元教育思想對藥學教育創新的啟示[J].藥學教育,2011,27(1):17-19.
[13]古麗巴哈爾·卡吾力,寇耀紅,李巖,等.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3):8-9.
[14]黃凌.淺談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以“酸堿滴定法”教學實踐為例[J].廣東化工,2011,38(6):262,264.
[15]姜素芳,何麗華,周學軍,等.藥劑學開放性實驗教學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1):154-155.
[16]劉玉雯,余祥彬.應藥劑學發展 深化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2):28-29,41.
[17]陳新梅.問題教學法和頭腦風暴法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9):101-102.
[18]林貴梅,欒玉霞,邵偉.學專業物理化學實踐型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J].食品與藥品,2012,14(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