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王永波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寧夏中衛7551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占器質性心臟病的5%~35%,常反復發生,急性加重,多數預后不良。我院采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慢性肺原性心臟病發作期患者90例,納入標準依據《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1],排除冠心病、高心病等。臨床表現為咳嗽,咳黃膿痰,胸悶,氣喘,腹脹,浮腫等。90例患者中,男57例,女33例,年齡51~80歲,平均71.2±3.9歲,病程2~31年,平均(14.3±4.9)年。將90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綜合治療,包括控制感染,臥床休息,解痙平喘,持續/間斷低流量吸氧,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將丹參川芎嗪注射液10ml(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52020959,內含丹參素4mg,鹽酸川芎嗪200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內,靜脈滴注,1次/d,每14 d為1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顯效:咳嗽,咳黃膿痰,胸悶,氣喘,腹脹,浮腫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動脈血氣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II級,腫大肝臟回縮2cm以上;有效:癥狀,動脈血氣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級,腫大肝臟回縮不足2cm;無效:未能達到以上標準,或病人死亡[2]。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差異以P<0.05具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顯效27例,總有效率93.3%(42/45),對照組顯效18例,總有效率75.55%(34/45),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治療結束后,觀察組的氧分壓為(57.5±10.2)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52.4±10.4)mmHg,對照組的氧分壓為(48.2±11.4)mmHg,二氧化碳分壓為(58.5±9.2)mmHg,組間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作期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甚至形成微血栓,其主要因素為機體長期缺氧,紅細胞繼發性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功能亢進,抗凝、纖溶功能降低。因此,在基礎治療的同時使用抗凝藥物,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肺心病屬于"喘癥"、"肺脹"范疇,病機在于氣機郁滯,痰阻氣道,痰濁淤血,本病以肺脾腎虛為本,以痰瘀之實為標。因此,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是中藥復方制劑,其主要成分是丹參和川芎嗪,其中丹參具有改善缺血,抗血栓,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纖維化,抗感染等作用,丹參素在到達病灶后,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小板膜的流動性,使紅細胞不易聚集,改善微循環,還可增強患者免疫功能;川芎嗪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活血化瘀,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臨床實驗表明,川穹嗪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糾正高凝狀態,降低肺動脈高壓,減少血栓形成。將二者制成復方制劑,還能發揮協同作用[3]。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觀察組總有效率93.3%(42/45),對照組總有效率75.5%(34/45),觀察組動脈氣血分析結果顯著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我們認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起效快,值得臨床推廣。
[1]鐘瑛,孫有祖.川芎嗪對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療效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熱帶醫學,2012,09(08):102-104.
[2]王月娥.川芎嗪注射液與坎地沙坦酯聯合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2,19(10):14-15.
[3]顧建月,單紅衛.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療效觀察和護理體會[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02):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