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琪 秦玲
(寧夏青銅峽市人民醫院 寧夏 青銅峽 751600)
近年來,隨著臨床上腹部手術的逐漸增多,常見粘連性腸梗阻的并發癥發生率也逐漸提高,該并發癥的發生主要與腹腔單層皮細胞及腸管漿膜層的損傷情況有關[1]。為有效預防該并發癥的發生,在胃腸道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筆者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來院行腸道手術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來院行腸道手術患者86例,均經臨床診斷確診。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2.1±2.3)歲;手術病因:直腸癌24例,腸穿孔28例,胃癌15例,消化性潰瘍大出血19例。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①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有針對性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局部出現疼痛的患者,使用阿托品類藥物治療,一旦患者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對癥治療,提高護理質量。②心理護理:因患者對胃腸道術相關知識的缺乏,擔心手術效果及并發癥等引起,患者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此時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交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纖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手術治療的方法、效果等,并以成功案例指導患者,消除患者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③胃腸減壓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若術后48h未出現腸蠕動,需給予患者熱敷及開塞露,促進腸蠕動;保持胃腸內通暢,幫助患者減輕腹部脹氣,降低腸腔內壓,促使毒素及細菌順利排出排毒[2]。除此之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密切注意插管的深度和固定度,并做好口腔護理,預防感染。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本組所收集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處理,采用卡方檢驗,完成計數資料的對比,當P<0.05時,則提示在差異方面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8例、13例,2例,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4例、20例,9例,有效率為79.07%,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8807,P=0.0005)。
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上胃腸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是指有多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腸粘,導致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行的病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導致粘連性腸梗阻的因素有:①腹腔內出現多種感染、真菌感染及細菌的耐藥性較高;②手術過程中組織受到手術器械的刺激與損傷;③胃腸道出現慢性炎癥[3]。一旦患者術后出現粘連性腸梗阻,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排便排氣不暢等一系列癥狀。輕者此類癥狀不會持續多久時間,經保守治療后即可緩解。但該方法只能緩解患者的病癥,不能根治性治療,復發率較高。為達到根治性的目的,提高其治療效果,本研究在胃腸道術后實施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有效率為79.07%,表明在胃腸道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在護理干預中,除上述針對性護理、心理護理及胃腸道減壓護理外,還應做好飲食護理[4],術后1~2d禁止患者進食,隨后指導患者進行科學飲食,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每天飲足夠水,每天至少飲水2000ml,保持腸道通暢;術后康復訓練護理:指導患者多下床活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科學選擇戶外活動,注重運動強度,合理調節鍛煉時間及運動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5]??偟膩碚f,為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可提高治療效果,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孔冠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2(6):152-153.
[2]張霞.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41-42.
[3]黎小康.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7):493.
[4]陳連華,鄒文書,譚翠等.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 中外醫療,2014,5(11):165-166.
[5]陳連華,鄒文書,譚翠.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