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寧夏固原市人民醫院寧夏固原756000)
隨著經濟社會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發展,我國的住院患者中,存在較大改變,使傳統護理模式無法滿足患者及社會的需求。在臨床護理中,不僅對基礎護理的要求逐漸提高,個性化護理及人文關懷也成為護理要點,而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對醫療水平、患者康復有重要作用[1]。近年來,品管圈(QCC)活動在護理領域不斷開展與使用,逐漸發展成為護理特色濃厚、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群體文化。品管圈活動主要以集思廣益、全體合作為主,能夠有效發現臨床護理問題,并進行整改,使全體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促進溝通,加強團隊合作精神,使醫院管理文化有效形成。現就國內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管理改善情況作以下論述。
品質管理圈簡稱為品管圈,最初發展于1950年,由Deming教授傳授的統計方法課程發展而來,隨后在1954年時,與Juran教授所傳授的質量管理課程相結合,形成品管圈。品管圈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將工作崗位上存在的質量及管理問題解決。品管圈的開展方式主要是自發組織相似工作性質的人,組成成員不定的圈,即小組,圈內成員積極探討并處理工作崗位上存在的問題,并積極組織全體人員參與,團結合作,靈活運用品管七大手法探討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將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使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更加規范。同時,在活動中,積極將成員的主動性、參與感等激發,以提高工作質量為主要目標。
目前,大對數醫院組織各科室開展品管圈的培訓,且大多數取得較為顯著的實施效果。從縱向的角度來分析,品管圈活動培訓的主管部門通過開展品管圈培訓,不斷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與應用,使護理人員掌握品管圈活動的主要目的及相關的操作方法與內容,從而使組織體系得以完善。隨后在護理工作中積極實施品管圈的活動內容,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反饋及管理,并定期對活動結果進行評價,不斷改進與總結活動的有效性與不足。從橫向的角度分析,主管部門通過成立品管圈相關活動的推行委員會,不僅能夠使委員會成員積極履行品管圈成員的職責,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活動內容的培訓與講授,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實施活動前與活動中積極指導、并帶動全員參與等方式來開展活動,以達成想做、要做、學會做之共識[2]。
目前,臨床護理實踐中,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能夠按時完成完成日常基本操作,也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在護理工作中,應該積極為患者考慮,將患者的身心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我國的品管圈活動開展過程中,品管圈早期主要被應用于護理工作質量的管理活動中,隨后其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并取得顯著的應用效果,成為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有效管理指標。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臨床護理文化知識的充實,并且能夠積極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參與性,對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有利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2.2.1 護理質量管理
唐金玲[3]對品管圈應用于靜脈輸液執行單的記錄規范性是否有所提高進行了探討,在進行品管圈活動前,通過對靜脈輸液執行單的記錄規范性進行缺失率的基線調查,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與討論,隨后提出解決方案,實施品管圈活動,將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實施品管圈后,護理人員在進行靜脈輸液時,積極重視記錄規范性,嚴格檢查容易出現紕漏的地方,并對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行積極探討,嚴格執行靜脈輸液的操作規范,避免出現護理差錯,有效提高靜脈輸液的執行效率及準確性,使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目前,在臨床護理領域中,品管圈得到廣泛應用,應用范圍包括強化護理技能的熟練程度、控制及預防醫院內相關感染、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等。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開展品管圈活動后,醫護人員的洗手依從性明顯得到提高。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加強了醫護人員對洗手的認知,明顯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洗手率、合格率及正確率,并將員工的自律性有效提高,提高了洗手依從性,除此之外,圈員對問題進行積極分析與解決,提高了本方面的能力,護士的洗手意識進一步加強。
2.2.2 安全管理
吳曉霞[4]針對老年鼻飼患者實施品管圈活動,開展活動后,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得到明顯降低,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并加強了全體護理人員對品管圈活動的認識。郭學珍[5]等在ICU患者的人工氣道護理操作中,開展品管圈活動,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這肯定了品管圈活動在人工氣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除此之外,將品管圈活動在患者的飲食管理、運送及基礎護理等方面運用,也具有顯著的效果。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住院患者的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協助完成,是目前護理工作中的內容之一,尤其是非危重患者外出輔助檢查尚存在一些缺陷。黃賢娜[6]在住院患者的輔助檢查護理細節優化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分析了活動前的200例住院患者在進行輔助檢查時出現的問題,并將其作為評價項目,并在開展活動后,將輔助檢查相關指標進行比較,活動后200例住院患者的隨機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5%,說明實施品管圈活動可提高住院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
2.2.3 健康教育
賈麗華[7]等選取乳腺癌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患者的功能鍛煉中開展品管圈活動,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術后功能鍛煉遵循率較活動開展前出現明顯改善,有利于患者的自理能力重建以及恢復上肢正常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護患關系也得到改善,住院時間有效縮短,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一些創新的理念與知識應用而生。1978年,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品管圈活動,目前,在護理管理、臨床護理工作、護理教育等領域均取得滿意的成效,但尚未得到較大范圍的推廣,例如,在護理質量管理中運用品管圈活動的研究報道較少。通過建設品管圈護理文化,使護理人員的思維能力得到凝聚,集思廣益,使護理人員能夠將品管圈在護理管理以及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應用,針對患者進行個體化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提出解決措施,提高圈內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主動服務意識、主動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的意識和護士工作能力、科研能力,保證護理質量,體現護理質量全面持續的改進。通過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做到每例患者護理程序均由參與護理的所有人員共同制定,將每位護理人員的建議融合其中,使護理效果更好。在未來的品管圈研究中,應以廣度、寬度和深度為主,將其推廣應用,并致力于持續動態地對活動進行實施、反饋、評價、再評價,逐漸細分層次,以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改善護理品質。
[1]郝貴枝.品管圈在改善護理品質中的應用現狀[J].大眾科技,2014,16(174):73-75.
[2]石秀菊,高秀娟,路英菊.品管圈對消化內科住院患者治療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8):5-8.
[3]唐金玲,秦惠玲,劉志飛.品管圈在提高靜脈輸液執行單記錄規范性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2):377-378.
[4]吳曉霞,董敏,吳玲燕.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老年鼻飼患者非計劃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49-1651.
[5]郭學珍,方敏,鄧春艷.品管圈活動在Q8d人工氣道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研究,2014,12(5):824-826.
[6]黃賢娜.品管圈在住院患者輔助檢查護理細節優化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450-451.
[7]賈麗華,蔡綠花,盧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8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