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蕾,羅寶華
(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湖北 武漢 430040)
?
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及療效分析
夏蕾,羅寶華
(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湖北 武漢430040)
摘要:目的 探討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且分析其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該院收治的190例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5例,其中對照組單純進行放療,觀察組則同步進行放化療,按照是否出現復發將觀察組分為復發未控組與無復發未控組,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療效,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結果(1)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5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481,P<0.05);(2)觀察組中復發未控患者33例,無復發未控患者62例,復發未控率為34.74%;單因素分析得出:腫瘤分化程度、轉移情況、腫瘤直徑、放療時間、化療時間及治療前血紅蛋白(Hb)均為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腫瘤低分化、腫瘤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4 cm 、放療時間≥8周、化療時間<3周及治療前Hb<60 g·L-1均為導致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危險因素。 結論 腫瘤低分化、腫瘤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4 cm 、放療時間≥8周、化療時間<3周及治療前Hb<60 g·L-1均為導致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危險因素;將同步放化療應用于中晚期宮頸鱗癌的治療中,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晚期宮頸鱗癌;化療;放療;復發因素;臨床療效
宮頸癌為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其中約75%屬于宮頸鱗狀細胞癌[1]。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放化療在宮頸鱗癌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利于早期確診患者的治療[2]。然而相關研究[3]報道,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放化療治療后,其5年生存率低于70.0%,其主要原因為癌癥復發或病情未得到控制。為探討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及分析其臨床療效,筆者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190例進行對比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0例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確診為宮頸鱗癌,臨床分期均為中晚期,按照數字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5例,其中對照組: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2.95±5.37)歲。觀察組: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3.11±5.13)歲。兩組比較患者年齡、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研究同意后實施。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單純進行放療,觀察組則同步進行放化療,且按照是否出現復發將觀察組分為復發未控組與無復發未控組,具體治療方法為:(1)放療:采用體外照射治療,先進行全盆照射:腫瘤劑量(Dt)每次1.8~2 Gy,每周5次,宮旁總 Dt 為25~30 Gy;其次進行盆腔大野中央擋鉛4 cm改盆腔四野外照射:Dt為每次1.8~2 Gy,每周4次,宮旁總Dt為15~20 Gy。四野照射開始腔內后裝治療:每周1次,同時進行宮腔與陰道治療, A點共 5~6 次,每次6 Gy,總A點量為 65~85 Gy,總 Dt 為36~42 Gy。(2)化療:進行1~6個療程順鉑(DDP)化療,劑量為30 mg·m-2,化療時進行利尿與止吐治療。
1.3療效判定標準按照WHO對實體腫瘤的評價標準[4]分為4個等級: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或無效(SD)、進展(PD),其中腫瘤全部消退,宮旁組織彈性較好,宮頸局部外觀基本正常,且可穩定維持超過1個月,則記為CR;腫瘤消退超過50%,宮旁組織彈性較差,但未至盆壁,且可穩定維持超過1個月,則記為PR;腫瘤消退少于50%,宮旁組織增厚,則記為SD;腫瘤增大或者發生轉移,則記為PD,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
1.4觀察指標(1)觀察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療效;(2)單因素分析復發未控組與無復發未控組的臨床資料,其中包括患者年齡、腫瘤分化程度、轉移情況、腫瘤直徑、放療時間、化療時間、放療劑量及治療前血紅蛋白(Hb);(3)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
1.5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若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6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5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481,P<0.05),見表1。
2.2復發未控組與無復發未控組的臨床資料比較觀察組中復發未控患者33例,無復發未控患者62例,復發未控率為34.74%;單因素分析得出:腫瘤分化程度、轉移情況、腫瘤直徑、放療時間、化療時間及治療前Hb均為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95)

表2 復發未控組與無復發未控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2.3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腫瘤低分化、腫瘤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4 cm、放療時間≥8周、化療時間<3周及治療前Hb<60 g·L-1均為導致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危險因素,見表3。
3討論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宮頸癌為鱗癌,其次為腺癌,臨床治療宮頸鱗癌的主要采用手術、化療及放療聯合治療[5-7]。近年來,同步放化療逐漸應用于腫瘤治療中,其可避免推遲放療時間,可縮短治療時間[8]。因化療可發揮放療增敏功能,所以目前同步放化療是中晚期宮頸鱗癌的首選治療方案。有相關研究[9]提示,以順鉑為主的輔助化療可有效提高局部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患者總有效率為92.63%顯著低于單純放療患者的總有效率71.5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表明,同步放化療治療應用于中晚期宮頸鱗癌的治療中,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

表3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
目前,針對于中晚期宮頸鱗癌的高復發率,臨床醫生開始尋找宮頸癌患者復發未控的相關因素[10]。影響復發未控的因素主要有:(1)腫瘤分化程度:未成熟的低分化細胞生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浸潤能力,易引發復發未控,中、高分化細胞分化能力相對較低,其高度成熟的狀態會促進癌細胞凋亡,一般預后較好[11-12],結果顯示,腫瘤低分化患者的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腫瘤中、高分化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轉移情況:淋巴結轉移可導致復發未控,淋巴結轉移患者的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無淋巴結轉移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腫瘤直徑:腫瘤直徑與宮頸鱗癌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癌細胞數量呈正相關性[13],腫瘤直徑≥4 cm患者的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腫瘤直徑<4 cm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放療時間:有相關研究顯示,放射治療≥52 d 時,癌細胞會增殖加速[14],從而造成生存率下降,放療時間≥8周患者的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放療時間<8周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化療時間:化療時間短不會出現放療增敏現象,化療時間<3周患者的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化療時間≥3周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治療前Hb:宮頸鱗癌患者一般伴有急性大出血或慢性出血,腫瘤細胞的氧供較低[15],治療前Hb<60 g·L-1者復發未控率顯著高于治療前Hb 60~90 g·L-1、≥90 g·L-1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腫瘤低分化、腫瘤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4 cm 、放療時間≥8周、化療時間<3周及治療前Hb<60 g·L-1均為導致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腫瘤低分化、腫瘤有遠處轉移、腫瘤直徑≥4 cm 、放療時間≥8周、化療時間<3周及治療前Hb<60 g·L-1均為導致中晚期宮頸鱗癌放化療后復發未控的危險因素;將同步放化療應用于中晚期宮頸鱗癌的治療中,可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晶清,趙彩虹,趙妤,等.術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奈達鉑與順鉑聯合5-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放化療療效及安全性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1B):3849-3850,3853.
[2]Suwala M,Gerstenkorn A,Wesolowska R,et al.Knowledge about tobacco smoking as a cervicalcancer risk factor among economically activenurses from Lodz region [J].Przegl Lek,2012,69(10):965-968.
[3]劉梅.再次宮頸錐切術在處理殘留或復發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7):2808-2810.
[4]高巖,張新,王純雁,等.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及毒副反應[J].腫瘤,2013,22(1):73-76.
[5]Jin XW,Lipold L,McKenzie M,et al.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what's new andwhat's coming? [J].Cleve Clin J Med,2013,80(3):153-160.
[6]Nogueira A,Catarino R,Faustino I,et al.Role of the RAD51 G172T polymorphism in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 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J].Gene,2012,504(2):279-283.
[7]佐合拉古麗·木塔力甫,張惠芳,張云霞,等.外周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同步放化療效果的預測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4):5562-5565.
[8]Tharavichitkul E,Klunkin P,Lorvidhaya V,et al.The effects of two HDR brachytherapyschedules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astudy from Chiang Mai, Thailand [J].J Radiat Res,2012,53(2):281-287.
[9]杜俊瑤,張新,李聯崑,等.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療效及毒性反應較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3):256-260.
[10] 祁麗亞.老年宮頸病變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83-284.
[11] 云星,洪穎.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江蘇醫藥,2012,38(10):1216-1218.
[12] Nagai Y,Toita T,Wakayama A,et al.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paclitaxeland cisplatin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J].Anticancer Res,2012,32(4):1475-1479.
[13] Han S,Li L,Jia X,et al.A molecular beacon-based method for screening cervical cancer[J].J Nanosci Nanotechnol,2012,12(11):8282-8286.
[14] 于浩,張琳琳,杜雪蓮,等.同步放化療對早期低危宮頸鱗癌術后生存無優勢[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4):242-245.
[15] 劉倩,劉忠山,趙汝東,等.順鉑增敏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6):4712-4714.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26
(收稿日期:2015-05-20,修回日期: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