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曉玲
眾志成城澆開文明之花——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創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紀實
◎本刊記者劉曉玲
走進濟源市國土資源局,立刻置身于濃濃的精神文明創建氛圍之中:S形的一汪綠池,魚兒來回游戲;散發著清香、修剪整齊的各色花草、樹木,在秋日陽光的映襯下紅橙黃綠,生機盎然;纖塵不染的辦公大樓,整齊劃一的創建宣傳櫥窗,懸掛在辦公室走廊墻壁上的一塊塊名言、文明警句牌分外醒目;窗明幾凈的局機關及同創的6個二級機構辦公室,各種資料、創建檔案規范有序……這一切,無不展示著濟源國土資源人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的匠心獨具。而這一切,也僅僅是濟源國土人提升服務水平、展示行業形象、創建文明單位標兵的一個縮影。
為努力踐行“做文明人,辦文明事”的創建文明單位標兵的要求,濟源市國土資源局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級文明單位的各項工作要求,在開展國土資源主題日宣傳活動的同時,以文明學校為主陣地,以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學教活動為主要手段,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該局先后參加了全市組織的元旦長跑、健美舞比賽、《愚公移山》發表70周年萬人誦讀、紀念抗戰大合唱等活動。在此基礎上,該局還不定期舉辦各類演講比賽、國土資源知識電視大獎賽、詩歌朗誦、登山比賽、文藝匯演、趣味體育比賽等各種特色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極大地活躍了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在豐富文化內涵的前提下,該局積極開展農村清潔家園、軍民共建、未成年人教育活動,把下冶一中、王屋鎮愚公小學作為未成年人教育和關愛留守兒童示范基地,開展了贈書活動和地質科普宣傳活動等,讓文明之花在校園綻放。
近年來,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充分利用“關愛他人關愛自然”志愿服務站這一平臺,先后開展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撿拾白色垃圾”“文明勸導”“文明交通”“文明秩序”“世紀廣場撿拾垃圾”“義務植樹”“文明旅游”“我為地質博物館美容”等公益活動。在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該局堅持組織志愿者每周五下午到分包的北海路段撿拾垃圾,清理小廣告,為推動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人文環境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該局還不定期地組織志愿者分期分批到市中心敬老院、克井敬老院,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送去老人所需的生活用品。每年春節、“七一”、重陽節等,局黨組領導都要帶領相關志愿者到幫扶的邵原鎮牛莊村的困難農民家中以及局困難職工家中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讓他們感受到局黨組的溫暖和關懷。局職工李紅俠身患疾病,治療費用高,思想悲觀,幾度想放棄治療,局機關黨委牽頭在全局發動捐款倡議,為李紅俠籌措善款3萬元,并多次組織志愿者到李紅俠家里進行心理安慰。
在“濟源市民之家”,市國土資源局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以微笑服務為己任,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五項制度”,并開展送證上門服務,今年以來共辦理國土資源報件397件,辦結率100%,連續三年被省國土資源廳授予“優質服務窗口”。與此同時,該局認真落實“雙保”行動,成立了重點項目用地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在全局開展“到基層去、到項目單位去”活動,深入各產業集聚區、鎮(街道)、重點企業等有用地意向的單位進行調研,建立完善項目報批督導機制,對擬報批項目實行臺賬動態管理,健全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提前介入,從嚴預審,實施“人盯項目、項目定人”的全程服務跟蹤制度,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在重點和急辦項目用地方面實施專人專報、專項專報機制,切實提高報批效率,確保項目及時落地。近年來,該局先后為中原特鋼高潔鋼、隆平高科、市婦女兒童醫院、巨力鋼絲繩、濟鋼大棒材等一大批省、市重點工程項目進行勘測定界、確權登記、征地協調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資源保障。該局先后被省國土資源廳授予“2013年度完成工作責任目標優秀單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單位、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單位、支持服務重點工作先進單位、“特殊貢獻單位”等,被濟源市政府記集體三等功一次、嘉獎兩次。
(作者單位:濟源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