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經緯 馬丹鳳
摘 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的施工技術,通過后澆帶的設置,使結構被分為幾個部分,等構件內部收縮完成后,再進行后澆帶部位的澆筑,能夠有效的起到由于溫度等原因引起到裂縫的病害,后澆帶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臨時的施工縫,一半在梁、基礎底板較為常見。文章結合作者多年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經驗,并且翻閱了一些相關的參考資料,對后澆帶的施工技術以及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比較全面的闡述,希望能夠對相關從業人員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質量控制;施工工藝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速度都非常快,特別是建筑行業更是以令世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在向前發展,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各相關工序的先進的質量保證措施不斷涌現,使得建筑產品的性能以及質量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證。通過近幾年我國發生的幾次比較大的地震,總結經驗教訓,建筑工程的質量越來越受到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等的高度重視,在進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礎以及梁等部位經常出現的質量問題之一,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減少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收縮、溫度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后澆帶的施工技術雖然在相關的施工技術規范中有明確的要求,但是在進行時,如果施工人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后澆帶施工完畢,可能也不能起到其應該具有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施工技術規范以及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施工,從而對工程質量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
1 后澆帶的定義及設置
后澆帶,顧名思義就是后澆筑的部位,規范中對后澆帶是這樣定義的: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后澆帶的留置位置以及每隔多長距離設置一道一般要通過精確的設計與計算來確定,后澆帶的寬度一般為800~1200mm,如果設置后澆帶的構件有防水要求時,應該同時考慮止水帶的構造,一般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該比其兩側的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等級。梁或者板的受力鋼筋必須是貫通的,不能將其斷開,如果構件的跨度不是很大,可在初期將鋼筋一次性配足,如果構件的跨度很大,可以將鋼筋按照設計文件以及規范的要求斷開,在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前將其焊接合格,在未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之前,不可以將部分模板或者支柱拆除,否則會使梁板產生變形而影響工程質量。
2 后澆帶的作用
2.1 解決沉降差
我們進行一些建筑施工,高層建筑和裙房的結構以及基礎都是設計成一個整體的,但是施工時,通過后澆帶的設置,將其進行人為的分開,等到主體結構進行完施工,沉降量超過百分之五十時,再進行連接部位的混凝土澆筑,將其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起到有效的解決沉降差的作用。
2.2 降低溫度收縮對結構混凝土的影響
新澆筑完成的混凝土在強度形成的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后的第1~2個月完成,而結構是經常會受到溫度的影響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溫度應力就會在結構內部產生,而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時,構件中就會出現裂縫。通過后澆帶在施工中的設置,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使得收縮應力減少很多。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大部分用來抵抗溫度應力,將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提高。
3 后澆帶的施工
不同類型的后澆帶的澆筑時間是不一樣的,根據后澆帶的類型的不同,澆筑時間也不盡相同,伸縮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受先澆筑部分的混凝土收縮情況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完成后42~60d進行澆筑;如果是沉降后澆帶,則應該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進行澆筑。后澆帶的位置一般應該設置在結構受力比較小的位置,梁或者板應該設置在反彎點附近。后澆帶的設置間隔應該按照設計文件以及規范的要求進行,一般每隔30~40米設置一道。
在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首先應該將后澆部位的混凝土浮渣、鋼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漿以及浮銹等清理干凈,對后澆帶的兩側墻壁進行鑿毛處理,并用水對其進行沖洗,使墻壁兩側保持濕潤,但是后澆帶部位不得積水,并且應該對該部位的鋼筋進行認真的檢查,如果發現鋼筋存在變形以及松動等現象時,應該及時的進行處理。模版支擋應該牢固,不得出現跑模、漏漿等現象。
在后澆帶部位抹一層與混凝土中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后澆帶的混凝土應該采用無收縮微膨脹的水泥配制,也可以采用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加膨脹劑的方式進行配置,配合比應該通過試驗確定,在現在的建筑施工中,多采用商品混凝土,這樣更加有利于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后澆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該加強振搗,一般在采用機械振搗時,采用從中央向兩側推進式振搗,當到達接縫處附近時,為了避免由于機械振搗損壞原混凝土面,改用人工插搗方式來進行振搗。并且應該留置試塊,如果有抗滲要求時,還要按照規定留置抗滲試塊,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該符合施工技術規范以及設計文件的要求,一般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
4 結束語
后澆帶的施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進行后澆帶施工時,更要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嚴格按照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進行施工,嚴控每一個環節,特別要注意后澆帶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鋼筋貫通、對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以及澆筑養護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后澆帶起到其應該具有作用,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高紅豐.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新材料新裝飾,2014(1).
[2]張力佳,李文廣,陳宗宇.淺談地下室外墻后澆帶超前止水墻施工工藝[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6).
[3]尹永靜,溫曉陽.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4).
[4]崔衛東,劉小軍.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具體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2).
[5]尹建波.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9).
[6]劉義,李鵬,李燦峰.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