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文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如今,提倡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場地的自我維持,采用可持續的處理技術,已經成為景觀設計行業的必然趨勢。換言之,可持續理念要貫穿于景觀設計與管理的全過程當中,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聲。文章主要研究促進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生態景觀;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方法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8-0055-03
Study on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WEN Ya-we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advocating the circulation use and self-sustaining of pla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o thr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hich has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of landscap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ven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lso makes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have great change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and even changes the internal spirit of landscap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which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a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method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前言
所謂生態,即是原生之態?;貧w自然,奉行樸素的生態設計觀在經濟快速發展、物質高度文明的當今時代毅然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向往“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境界,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如今,生態主義浪潮在全球范圍內越刮越猛,促使人們開始運用科學眼光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思考景觀行業的發展前景。全球各地的景觀設計師逐步將自己的命運與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有機聯系在一起。毋庸諱言,生態設計已經成為景觀設計師的共識,成了他們開展工作的基本準則。
同時,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提倡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場地的自我維持,采用可持續的處理技術,已經成為景觀設計行業的必然趨勢。換言之,可持續理念要貫穿于景觀設計與管理的全過程當中,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聲。如何促進生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是景觀設計師必須慎重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此為主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對同行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二、促進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地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一個生存空間,同時也提供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源泉。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社會消費需求不斷提高,由此對全球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給自然資源帶來不容忽視的巨大壓力。如今,制約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多,全球性環境問題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森林銳減、土地退化、環境污染、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溫室效應等問題使得人們不得不慎重考慮未來的發展道路,重新做出新的選擇。實現既保護、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又不以危害下代人的福祉作為代價,成為生態學領域不斷鉆研的重大問題。同時,生態學領域還要探索如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方法。
從應用生態學的觀點考慮,要解決上述這一復雜的難題,需要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而非某一單項技術所能夠完成的。生態景觀設計正是適應這種需求應運而生的,逐漸發展成為應用生態學中力圖研究解決這個難題的一支新興領域,成為人們宏觀調控、保護、設計生態系統的科學方法。毋庸諱言,生態景觀設計是適應人類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有著扎實的社會基礎。同時,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支持,在景觀設計中運用此理念也得到景觀設計界的借鑒與應用。西方設計界在環境生態領域得到的研究成果也使得生態景觀設計成為當今時代背景下全新的設計方向,并予以大力應用與實踐。
事實上,在地球不同的區域環境中,一個良好的、完善的生態系統的建立要經過不知多少年的進化和演變。景觀設計師的使命就是將環境設計與地球的生態系統聯系起來,探索適宜人類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景觀生態補償設計和適應性設計。將新穎的可持續系統納入有特色的景觀中,將高水平的景觀設計與尊重和理解生態原則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為人類提供適合居住的場所,不斷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endprint
三、促進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方法
當今人類對生存環境越來越重視,這種關注體現在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即:環境的生態問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人居環境質量問題、文化傳承問題等方面。而景觀設計具有了更加廣闊的學科視野和研究范圍,人們在享受著工業文明帶來的成果的同時,試圖尋求解決工業文明給我們人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促進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潛力
城市是被人類改造較為徹底的景觀?,F代城市市區及其近郊區在日益擴大的城市化進程中,已經連為一個整體。但是不管城市被如何改造,大自然的力量是客觀存在的。為此,可持續生態景觀環境設計首先是應做好自然的文章,發掘資源的潛力。
我們都知道自然環境是城市中的鑲嵌斑塊,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工設施的建設造成斑塊之間聯系甚少,自然斑塊的“集聚效應”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能否有效權衡生態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是可持續城市景觀環境建設的關鍵所在。生態觀念強調利用環境絕不是單純地保護,如同對待文物一般,而是要積極地、妥當地開發并加以利用。從宏觀上來講,溝通各個散落在城市中和城市邊緣的自然斑塊,通過綠廊規劃以線串面,使城市處于綠色“基質”之上;從微觀上來講,保護自然環境原有的面貌與狀態,保障動植物資源與地形的原始狀態,使它們朝著有利于完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方向積極發展。國內外已經有不少景觀設計師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生態設計。例如南京帝豪華依傍鐘山風景區而建,搖曳的古樹、蕩漾的碧水、斑斕的花朵,使得現代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與生態系統有機融合。國外許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注重利用、發掘自然環境,巴黎塞納濱河景觀帶在很多地段均采用自然式駁岸、緩坡草坪,凸顯怡人風景,將自然通過河道綠化滲透到城市中,構成“城市綠楔”。奧地利、盧森堡等同家更是保護城市中的自然綠地,形成“城市綠肺”和“城市綠環”,綠化覆蓋率很高。
(二)大力改造現有的城市景觀資源
毋庸諱言,實現景觀設計的生態化要通過運用城市設計原先忽視的自然生態規律與特點,貫徹生態優先和整體優先的原則,這樣才能創造一個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彰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想城鎮環境。景觀生態設計應有強烈的生態保護意識。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能保護所有的自然生態系統,但是在其演進更迭的同時,根據城市生態法則,保護好一批典型而有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對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調節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景觀設計師在現有的城市資源條件下開發其最新的功能。
要改造城市景觀資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廢棄的工業遺址進行改造,在生態環保設計原則的指導下,對這些景觀進行適當改造利用,既是對資源的再利用,也能夠形成城市的新景觀類型。最成功的例子,莫過于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位于德國西部的魯爾區(Ruhr Gebiet)曾經是歐洲最大的采礦城市和德國的工業命脈。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工廠衰落了,它成為老舊、過時的同義詞。近年來,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政府大力推動工業文化旅游,把多個廢棄的工業建筑改造成公園、美術館、設計中心等等,原來的鐵路網變成全園的漫步系統,廠房改造成展室和旅館;鑄造車間變成電影院;高高的混凝土墻,甚至成了運動者的攀緣墻。藝術家將這些歷史的碎片重新拼裝后,為老建筑注入新的氣息,也讓城市的壽命得以延續。這方面成功的案例還有德國的杜伊斯伯格公園、德國埃姆合公園、科特布斯露天礦區公園、海爾布隆市磚瓦廠公園。
(三)關注新建筑周圍的環境
在現有形勢背景下,對生態景觀造成巨大威脅的無疑是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環境的最大威脅之一。從目前來看,森林和草地的毀壞破壞了自然棲息地,中斷了碳的循環和儲存。新房屋紛紛建起,破壞了野生動物棲息地,過量的淤泥導致懸河產生,造成水土流失。即使是最好的發展規劃,也會破壞自然風景。在原始土地上興建的房屋也會對生態系統產生類似的危害。這些生態系統除了人類可見的,還包括不可見的,如土壤生態系統、樹葉上生存的物種、附近溪流中的微觀生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棟高能效的太陽能住宅卻是建在一個樹木灌木都被砍得光禿禿、甚至土壤都沒有了的山腰上。要使這場設計生態景觀的工程與自然相協調,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景觀設計師要開始特別關注新建筑周圍的環境,與建筑施工方加強合作。一要盡量減少建設期間和完工后對土地的影響,給土地保留盡可能多的自然輪廓;其次要盡量減少新建設給人和環境帶來的健康風險;再次要利用自然景觀來增加新建筑的能源使用;第四要減少建筑廢料。建設項目在這些方針指導下完成后,建成的新建筑就應該可以與環境和諧相處并發揮其功能。生態景觀設計要致力于尋求與自然協作,而不是想方設法征服自然。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方能實現生態景觀的最佳效能。
四、結束語
隨著人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生活的地球環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擾外,還受到強烈的人為因素的破壞。設計師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場地、廢棄地、垃圾場。因此,設計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停留在外表的美化上,考慮更多的問題是如何進行生態上的恢復,如何通過景觀設計促進場地生態系統的改善。實際上,生態化景觀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以人為本”原則的基礎上的。實現生態景觀可持續發展是造福人類、造福世界的頭等大事,景觀設計師要綜合利用各種方法促進生態景觀的恢復和美化,為人類的美好生活貢獻應有之力!
參考文獻:
[1] 姜利勇.生態城市的建筑:自然的再生[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06).
[2] 江俊浩,邱建.國外城市公園建設及其啟示[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02).
[3] 曾藝君,鐘軍立.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04).
[4] 楊紅,陳小衛.上海近代居住建筑遺產保護與再生節能對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02).
[5] 曹小凌.廢舊物品在室內外環境塑造中的價值表現與方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