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燁
摘 要:文章通過模數化的理論經驗,提出理性模數化在包裝設計上的感性認知,并且分析了模數思維方式對于包裝設計在識別性、結構性、關聯性以及趣味嚴謹性方面的啟發,對包裝設計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性。
關鍵詞:模數設計 包裝設計 理性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Through the modular theory of experience, made rational modular Perception packag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modulus way of thinking for packaging design inspiration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relevance and rigor interesting aspects. Packaging design has a very important revelatory.
Keywords :Modulus Design; Package Design; Rationalit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第二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歐美國家更為明顯,全球的工業工作者不斷的發明創造出新型的作業工具、設備以及機械,更加加快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同時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當時的社會生活與發展結構發生巨大的改變[1]。第二產業的全方位發展必然需要在標準嚴格的管理規范下才能得以良好的運行,因為只有標準化才能批量化。現代主義設計應用而生,模數的構建方法基本覆蓋了現代設計的所有門類,包裝設計作為現代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與現代設計的演變進程密切相關,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包裝設計時刻走在時代前沿。現代包裝設計在強調設計裝飾性的同時,更追求一種全新的設計思維方式。
一、解析模數化
回溯到古老的中西方藝術文明,不難發現在燦爛輝煌的古希臘文明中,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那精妙的1∶0.618的黃金比例使人驚艷。我國不少古籍中也早有闡述,《說文》一書中這樣寫到:“模,法也,數,計也”,北宋《營造法式》記載的“材份制度”中對不同部位的建筑構件所要遵循的模數參數也有明確的規定。[2]
“模數”一詞源于希臘語中的modulus一詞。“模”指的是法則和規范的意思,而“數”則表示了某種計算方式和規律。古希臘數學體系對于模數也作出了定義,解釋其為數學計算中的系數。由此可以理解:“模數”所代表的是一個理性的參數范圍,各參數之間都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而這個范圍內的參數與它的內在聯系規律共同構成了“模數體系”。這樣就能發現“模數”的意義其實并不僅僅在于數字本身,而是代表了一種比較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式。“數字”只是這種方式的“外在表達”。模數方法具有非常和諧的美感,追求的是一種微妙的數字關系,大詩人歌德(Goethe)曾經說過:“美就是自然之秘密規律的顯現”,在精神上卻更接近于哲學,就如中國人所常說的“大象無形”這一意境。因此它在表面上往往是一種嚴肅與冷漠的感覺,多以直線、幾何線或以超大的尺度來反映內在的宏大精神。這種設計方式剛開始多用于現代大型建筑中,德國的建筑設計大師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更是以《走向新建筑》為宣言,把現代設計推向了高潮,他認為數學比例產生的秩序是現代建筑精神的本源,認為合理的設計是從造型的整體外觀到內部細節完全相輔相成,構成相互和諧的比例,[3]并設計了一系列基于模數的模度系統在其設計實踐中廣為應用,進一步證明了模數對于美感的重要作用。
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模數化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在室內、產品、家具等設計業上都有大范圍的應用,模數簡化了設計的構件制作,加強了產品的模數協調和標準化,提高了效率。這些特點與人性主義和講求效率的實用主義以及追求技術的科學主義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模數思維方式對包裝設計的啟發
模數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設計形式更是一種設計的邏輯語言,表達了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現代產品層出不窮,而作為與產品息息相關的行業——包裝,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市場競爭加速了產品的更新與升級, 商品的包裝便成了產品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包裝設計成了時下必須研究的課題。
(一)識別性
包裝是產品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包裝設計需要將復雜而龐大的信息進行歸納,以另一種標準化的視點清晰、準確的展示出來。作為包裝設計的重要特征,視覺的可識別性是非常重要的。無論自然還是人為,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這不是對于理性的服從,而是人們內心的需求。無論誰面對一些混沌、雜亂的事物都不會感到舒服。而模數設計的產生正是基于秩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它為視覺規律提供了一種手段,將一個個復雜的問題變得清晰化。通過模數設計所構建的視覺必然是清晰而有序的,所以文字和圖片呈現在消費者眼前也肯定會使人擁有愉悅的心情,從而更加全面的展現出包裝設計的設計目標。模數設計則在大范圍的空間展示視覺元素的基礎上,根據受眾的理解角度按照視覺信息等級的次序對視覺元素進行合理化的組合,通過適當的大小比例,使消費者得到更好的視覺享受。
(二)結構性
“買櫝還株”這個故事清晰的表達了現代包裝設計的關鍵,就是要美,要有吸引力,要有視覺沖擊感,這樣才能吸引顧客的眼光。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好的把握包裝的視覺設計。點、線、面是構成一切造型最基本的要素,而利用模數思維方式來處理這些視覺元素時,版面上所有元素都采用數字級數進行合理配置,這樣的版面規律而具有節奏美感。說到版面設計,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文獻和壁畫,它構圖平衡,版面和諧統一,初步的將骨骼運用到版式設計中來。對于模數化設計的代表不得不提到古埃及文獻筆畫中的人物形象,壁畫中的人物設計精確到了眼睛的弧度大小以及手指的關節長度,體現出非常強烈的標準化模數手法。16世紀時德國的古登堡設計中也運用了這樣鮮明的標準化模數方法,以中軸線向左右兩邊進行擴散對稱,細節的嚴格標準都具有非常明確的項目比例關系,嚴格遵循了模數方法。[4]這樣的幾何化版面有著它獨特的結構美,小到包裝上的一個數字,大到包裝的主畫面,當所有的視覺元素都按這以內在規律進行排列時所產生的強烈的韻律結構,這樣的設計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受眾的目光。只有突出設計的重點設計方向和層次化的信息來刺激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并且通過創造性的手法將模數手法貫穿到設計中來,實現精準度更高的合理化組合,其價值才能被更多消費者發覺。endprint
(三)關聯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進入到了現代化的文明時代。秩序化、現代化與文明化的管理使現代社會的生活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節奏。現代的包裝設計走向品牌化,不在是單一的某個商品,而是某個品牌下一系列的產品。老子《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5]這正是體現了品牌生成的內在思想,世間萬物從無到有都有其強烈的內在聯系。包裝設計就是要更好的表現出這種思想,系列產品之間既存在區別而又存在聯系。像其中構成產品之間聯系而反復應用的文字和圖案等元素就可以看做是其“模”的體現。為了使包裝設計更加適應當今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的時代,運用模數方法使包裝設計向更加精準的方向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所以需要更加嚴格的標準型設計手法來加強現代化信息的關聯度,使其更加容易被受眾接受。關聯性主要表現在模數標準下相關聯的信息置于對等的位置,形成儼然有序的版面。就像中國的漢字由最基礎的五筆構成,經過內在規律組合成了成千上萬的字和詞,要學習并記憶它們進需要掌握橫、豎、撇、捺、折等最簡單的五個筆劃就可以了,就是因為高度的邏輯性。系列化的包裝設計就可以提取幾個關鍵元素,然后進行組合排列,這樣的包裝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四)趣味嚴謹性
隨著現在物質資源的豐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使人們內心感到空虛,這樣就造就了大眾娛樂至上的原則,而娛樂性就是視覺趣味的主要特征。趣味性也是設計的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趣味性包裝是在后現代語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與現代主義感性的冷漠相對立,追求感性上的快樂。
當代的經濟社會中,包裝的設計越來越多樣化新鮮化,使人們的消費標準也隨之發生了提高。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除了本能的生理需要,就是成長性的心理需求,通過自身的審美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來表現。而視覺趣味就是為了滿足人的第二種需要。視覺趣味就是將視覺元素在一種特別的邏輯關系下進行自由的組合,但它的組合肯定不是隨意的,而是清晰嚴謹,而創造出一種令人愉悅的視覺感受。如20世紀德國的表現主義:放棄對事物的真實描繪,以形式語言表達人內心的情感,畫面呈現顛倒、扭曲的場面,將文學上的戲劇性手段引入設計。模數設計則是將標準化、秩序化引入到設計中,以達到給人們帶來更符合大眾口味的視覺趣味。使精準度與趣味化共同存在與設計中,將強烈的視覺沖擊與鮮明的對比也融入設計,使模數手法貫穿于設計之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進步,理性作為社會精神的支柱,模數化的優勢就越發明顯。模數它不僅僅是指簡單的數字比例排列,而是融入了哲學、美學、文學與數學等綜合性的基礎理論。其表達的設計特點使設計作品形式更加的嚴謹,情感更加的理性。
三、結語
本文以研究模數思維方法對于現代包裝設計特點進行了理解分析,學習到模數方法運用在設計中的各種方式以及與多種不同類型設計手法相融合的案例,了解到模數方法的靈活性與實用性。在設計作品中應用到模數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結構共同具備精準度與趣味化,刺激受眾的視覺感官。模數方法運用于包裝設計的探析的啟示是其中的一方面,它還可以用于其它方方面面,相信在更多人了解和使用這個方法后,研究與應用將會更深入和完善。
注釋
[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106.
[2] 陳睿瑩.從模數化到模塊化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12):128-129.
[3] [4] 達志翔.談模數方法在版式設計中的運用[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86-187.
[5] 羅迪.萬物之道[J].裝飾,2010(9):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