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淳

摘 要:認知心理學介入到交互設計領域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但是關于無意識的隱性記憶的介入卻甚少被提及。文章從隱性記憶的特征、隱性記憶介入交互設計的價值以及隱性記憶引導交互設計的應用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通過對目標群體用戶隱性記憶的普遍性研究,找到更高效的設計來提高用戶體驗。
關鍵詞:隱形記憶;交互設計;用戶體驗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B47;B84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4)06-0111-03
Research on Interaction Design Which Guided by Implicit Memory
ZHANG Jian-chun
(Media Colleg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Cognitive psychology has get into the field of interaction design, which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However, the involvement of the unconscious implicit memory is seldom mentioned.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explor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memory, the value of which interaction design gets into the implicit mem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design guided by the implicit memo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users implicit memory to find a more efficient design to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Key words :implicit memory; interaction design; user experienc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隱形記憶的構成與特征
隱性記憶又叫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它可以顯現出一種無意識的參與記憶行為,這種記憶行為無需下意識的提取,越是任務困難的時候越容易參與滲透出來。所以隱性記憶反應的是一種自動的、深邃的、不浮于表面的記憶方式。隱性記憶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不需要在下意識或有意回憶的情況下,個體的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行為①。一般來講,內隱性記憶現象隱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情感歸屬等,在無意識狀態下對生活中的某些行為發生著微妙的作用,比如無法解釋的生活偏好。
隱性記憶的特征主要從幾個方面表現來歸納,首先,隱性記憶具有個人屬性,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周圍發生的事物有不同的認知和記憶,所以對于深藏于心底的隱性記憶普遍帶有個人屬性;第二,隱性記憶保持時間長;第三,隱性記憶不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第四,隱性記憶不會因為外界項目的增多而受到影響;第五,隱性記憶受加工深度的影響不大;第六,隱性記憶受到干擾形式的影響,比如一個項目用聽覺的形式呈現卻用視覺的形式衡量,那么被測試的隱性記憶成績會有所下降。(圖1)
二、隱形記憶在交互設計中的價值體現
探討隱性記憶對產品交互設計的價值首先要將隱性記憶引入交互設計的范疇內,交互“Interact”泛指人與一切客觀存在體的交流過程,指的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帶給人感官和心理上的情緒波動。從人與產品角度可以認為交互是使用者與產品以及環境之間的互動和信息交換的過程。②
在交互設計系統中,圍繞四大交互元素:人(People)、人的行為(Activity)、該產品被使用時的場景(Context)、支持交互行為的技術(Technology)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隱性記憶參與這些熱點具有較高的價值。首先:隱性記憶行為是人類最自然的記憶行為,它源自于知覺心理和生活行為經驗,所以說它隱藏著巨大的用戶需求,多數情況下人們通過下意識行為不自覺地表達著自己的交互要求,卻很少從產品中獲得反饋。所以,在隱性記憶引導下的交互設計能夠深入挖掘交互動機(用戶隱性需求)、交互內容和交互時間,豐富本能體驗外的交互緯度,更多地從滿足用戶直覺心理訴求和動機的角度去考慮用戶體驗,實現交互價值。第三,隱性記憶引導交互設計能夠激發設計者的直觀場景感受,提供出符合人心智模型的交互行為。第四,隱性記憶引導交互設計的價值還體現在它是產品推測用戶情感的有效途徑,是自然人機情感化交互的實現手段,為嚴謹的技術態度注入鮮活的生命。
三、隱性記憶在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一)隱性記憶在“認知層次”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認知層次主要圍繞人的自身展開,它是通過感官系統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傳遞人的心理活動,也通過大腦的記憶、思維、推理、聯想等認知心理活動來進行感知,人們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正負面情緒和情感判斷,并對產品產生主觀感受,這對產品的自我感受力是由主體人的心理活動、記憶、知識結構分不開的,所以通過研究隱性記憶對認知層次的作用,來幫助人與產品間實現更好的溝通。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很多電器不看說明書而看不懂圖標的意思,這種不愉快的產品使用經歷會使得用戶不愿意再使用這個品牌的其他產品,這主要是因為“直覺”隱性記憶調取機制反應速度比思維的速度要快的原因,用戶通過調用以往的隱性記憶以及經驗用下意識直覺來刺激腦神經中樞接受信號。所以說能夠在認識層面上啟發隱性記憶的產品是交互設計成功的保障之一。如“Lunar Baby Thermometer”(月光寶寶溫度計)父母只要把體溫計夾在手指中間,放在寶寶的額頭上就能測出寶寶現在的體溫,看似普通卻是隱性記憶引導交互設計的成功案例之一,這種外體觸碰式的體溫測量方式隱藏于每個人的記憶中,這記憶來源于最關心你身體的大多數親人經常帶有愛的情緒用手觸額頭的方式來感受你的體溫,所以這款溫度計能夠還原人們真實的情感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圖2)。也驗證了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與體察能力這句話。③endprint
(二)隱性記憶在“行為層次”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行為層次的交互設計更加關注產品的效用,特別是在高速發展信息化加劇的今天,產品種類繁多,雖然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卻越來越排斥操作復雜,使用繁瑣困難的產品,所以減少使用者的學習成本是交互設計應重視的問題之一,產品的易用性、使用效率、用戶預期以及產品與使用者的貼合度都能從隱性記憶的行為層次中找到啟發。
人們在長久的生活中已經有意無意的將產品的相關記憶儲存起來,比如剃須刀的外形結構、使用方法、使用目的、象征含義都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在受到某些刺激或者某些隱性記憶影響的時候,不斷變通更新設計成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圖3中這款獲得了2010年度紅點設計概念獎(red dot design award)的“Ring-shaver”(戒指剃須刀)設計輕巧便攜,環形管狀內設有三層機構,外層為濾網,內層為刀片,再下一層為可充電電池。當使用時,用戶直接將它佩戴在任何一只手指上,當手指輕輕貼著臉部滾動時,剃須刀就可以工作。這款設計作品是將一種隱藏式的記憶行為固化在設計中,從男士刮胡子后習慣性撫摸下巴的行為動作為出發點,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通過隱性記憶激發促使使用者的情感釋放,這種對熟悉行為方式的情感固化使人與產品的交流顯得自然親切。所以說較于認知層次,行為層次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因為行為的共性更能形成人們對產品的無意識操作,交互體驗更加直觀和順暢。
(三)隱性記憶在“場景及技術層次”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隱性記憶順應了人類最本能的經驗積累,不需過多的認知負擔,只要有共同行為經驗就會對某一行為產生共鳴,基于這一信息,設計者需要對目標人群進行場景還原或者重塑,調動起目標人群的隱性記憶,提高技術會比較容易實現直覺化操作。
圖4中的aXbo鬧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Xbo是一臺人工智能鬧鐘,雖然外表普通但是功能卻很強大,它曾連獲紅點和IF等國際設計大獎,能從睡前和睡后兩方面保障用戶的睡眠質量。首先這款鬧鐘配有兩個無線的腕帶式傳感器,這個傳感器的目的是為了監測并監控用戶的睡眠狀態。在入睡前它能播放音樂營造情境促使用戶進入睡眠,在檢測到用戶入睡后便會自動消音。在用戶睡著后,鬧鐘會全程監控你的狀態,避免你的深度睡眠區,挑選用戶設定時間內的最有效起床時間,叫醒用戶。更讓人產生興趣的是傳感器能夠記錄下你的睡眠周期,用圖表的方式在電腦上顯示出來,方便調整作息。例子中的鬧鐘雖然是一個極其簡單的交互設備,但卻能夠通過音樂的方式搭建起場景,借助隱性記憶的幫助進入睡眠,再利用技術形式實現交互的便捷性。
圖5中的場景營造則更直接,“Fly Sword”擊劍蒼蠅拍,借助擊劍一樣的有趣把手和盾一樣的拍子,很容易把用戶帶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創建場景的交互設計使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溝通過程更加自然流暢,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但只要在原理相同的背景下,隱性認知加工模式潛移默化地為用戶儲存的場景形成了記憶片段,在操作時會有效的降低用戶的陌生感。這就要求設計師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積累以重現場景的方式與現實交織,在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加深用戶的體驗感受。
綜上所述,由于隱性記憶反映的是一種自動的、不需有意識參與記憶的形式,其特點表現在用戶自身并不能深邃的意到自己擁有的記憶,也無需下意識的提取,但是它卻在特定的人物操作時表現出來。所以在交互設計中設計師應該思索如何利用人的隱性認知來獲得人機互動的共鳴,以最小的認識成本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基于上述應用探索,總結出幾點設計原則:
1.通用、一致性原則
通用、一致性原則是交互設計最基礎的原則,提煉出使大多數目標用戶都可以理解的通用圖形符號或者設計風格一致的界面環境,用來解除用戶的陌生感。
2.情感性原則
情感性設計是觸及用戶最敏感神經的一把利器,設計師在了解目標用戶特質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用戶的情感關懷,運用敏銳的感覺去提煉情感迸發出的人性化關懷。
3.技術介入原則
利用已有的技術,包括聲音識別、手勢識別、定位分析、多媒體手段甚至味道分析等,以圖形符號提示等方式給用戶提供更多通道以快速獲取信息。
4.容錯、反饋、優化原則
由于用戶群體的差異性,設計師可以提供或者鼓勵用戶使用自己的下意識行為來操作產品(這種下意識行為基于隱性記憶處理信息的過程具有高效性和占用認知資源少等優點),這樣的信息反饋有利于設計師進行數據搜集和設計改進,優化設計產品,從而達到操作自動化執行的目的。
結語
交互設計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看重用戶與產品雙方的交互行為、信息識別與情感體驗。近年來隨著新興技術形式的增多,用戶對產品的要求已經從簡單依賴機械物理原理走向了推崇圖標界面的識別,程序設定的精準,在產品的功能不斷要求附加的背景下,將隱性記憶介入到交互設計會帶來新的思路與方法,這一課題是值得設計師關注的問題。
注釋:
①Daniel L. Schacter. Implicit memory: A new frontier for cognitive neuroscience[M].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1995:815-824.
② 李世國.體驗與挑戰[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0.
③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