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根+陳小霞



摘 要:21世紀,伴隨工業文明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使人們警醒,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回歸自然。如何把以自然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理念運用到中國現代漆器設計之中,是漆藝創作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文章在研究中國傳統漆器的形態特點的基礎上,從漆藝設計制作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的特點,及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制作流程,希望能以此給漆藝創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關鍵詞:紙胎漆器 夾纻 壓板 豬血灰 刮灰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row with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hich warn people. Human beings should base on nature, respect nature, revere for nature, and finally return to nature. How to apply the concepts of nature-based and sustainable green designs into Chinese modern lacquer ware design i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the lacquer worker concern most. From the basis of our study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cquer work,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cquer design,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cquer molding process , as well as molding production process, hoping to provide the lacquer workers some new thought .
Keywords :Paper Base Dry Lacquer Ware, Dry Lacquer, Press Plate, Pig Blood Grey, The Ash Scraping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自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漆碗”開始,漆器就將它特有的溫潤、含蓄、內斂,深深地烙在了每個東方人的靈魂里。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代表之一,漆器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及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傳承。在現代工業化的背景下,如何讓漆器這一傳統的文化魁寶走向未來,在繼承保護傳統的基礎上拓展創新,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
眾所周知,“漆器”是在有一定造型的胎骨表面,用大漆或漆進行髹飾的器物。胎骨是漆器的基礎,《碟飾錄》質法第十七條楊明注日:“質乃器之骨肉,不可不堅實也”??梢?,中國的傳統漆藝非常重視漆器胎骨的制作。漆器表層的漆灰和苧麻用來保護胎骨,表面的裝飾(顏色、圖案和造型),都要以漆器的胎體為依托。絢麗古樸的裝飾與胎骨的造型分不開,是和而一體的。所以,胎骨的材質對漆器自身的審美精神和文化品位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隨著胎骨的制作技法的不斷演進,漆器的造型手段及材料的應用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其中的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是依靠漆材本身完成造型和結構的工藝方式,具有最本真、最貼切的漆藝語言,這種藝術語言的特征多元而復雜,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為傳統漆藝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為古老的漆藝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紙胎夾纻漆器的淵源
紙胎夾纻漆器的成型工藝源于中國傳統的脫胎漆器。在源遠流長且枝繁葉茂的中國漆藝體系中,脫胎漆器是中國傳統漆器珍品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紙胎夾纻漆器的成型工藝是在脫胎漆器的基礎上,對“夾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經過不斷嘗試,并在制作技法和材料運用上得到創新的一種新型漆工藝。
據目前的考古發現,最早的“夾纻”漆器實物出現于戰國時期。①據記載,“夾貯”法多用于塑造寺廟的大佛。“夾纻成型技術”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續了近千年。據髹飾錄記載,佛像成型夾纻技術——“首先豎立木柱支架,竹篦繃扎、細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貼金飾,開光點睛,完成後,把像內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減輕重量,以供當年廟會出巡時需要?!保ㄍ跏老濉恩埏椾浗庹f》)
紙胎夾纻漆器的成型工藝從“夾纻”佛像的做法中得到啟示,其核心技術是“夾纻”技術的在現代蜂窩紙板上的運用。據史料記載:以苧麻布、絹、絲綢等糊裱木質胎體,對胎骨進行“封固”處理,以防止水份和蟲蟻的侵入,以免木材胎體產生腐敗、變形,是中國木漆工藝的重要手段。紙胎夾纻漆器的成型工藝產生于2000年代,這是一種對胎骨制作技法的延展工藝,在保留“夾纻法”這一“核心技藝”的基礎上,對產品胎骨內部結構作適當調整,形成繼承與發展傳統的“夾纻”技術的新工藝。
二、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的特點
漆器藝術之美在于藝術家賦予漆藝材料更多的心靈語匯,并通過造型、色彩構成、肌理、表面質感等裝飾意境來傳達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漆器可以說是藝術家精神世界的載體。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的特點是把材料與構成、色彩、畫面結合在一起,就是把藝術同工藝、科學結合在了一起,把傳統和現代聯系在了一起,用傳統的技法表現現代的思想。紙胎夾纻漆器使現代觀念與東方韻味在漆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融合,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視覺效果和強烈的藝術感染。endprint
紙胎夾纻漆器的創作能充分發揮漆器的藝術特征,產生更為豐富和多元的藝術美,是因為紙質胎體具備較強的可塑性?,F有的大部分漆器技術,都以竹木、陶瓷、金屬等為胎,由于材料加工工藝所限,造型較為單一,且技術難度和成本都很高。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是一種制作成本低、且造型多樣的漆器工藝技術,具有其他胎骨造型技法無法比擬的優點。
1. 紙胎夾纻漆器的顯著優勢是胎體比較輕巧,它比傳統選用的胎骨都輕,(除脫胎之外),使用方便。
2. 紙胎夾纻漆器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成品以后就不易變形不易開裂。漆器的胎骨以“木胎”最為常見,如果木材不夠干燥,就會易因氣候溫濕度的變化而變形甚至開裂,而致器型不穩定,而且還有蟲蛀之虞。紙胎夾纻漆器就不存在這些問題。由于紙胎夾纻漆器中胚的強度高(植物纖維的強度較高)、承重力大,也就是穩定性好且抗彎能力高,因此其能制作大尺寸的產品(6米以上的長度)。而且器型越大越能顯示出夾纻胎的優越性。
3. 由于紙胎易于彎折和拼接,因此可以達到其它材質無法成型的各種造型。更利于藝術創作。造型自由發揮,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它可以方便地處理各種幾何形體和抽象線條。
4. 成本較低,其成型簡便,所用原料又節省。紙胎夾纻成型工藝的漆器,由于紙胎夾纻漆器中紙胎模的材料,完全可以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制作,并且制作工藝(完全由植物纖維制作而成)與木胎漆器的木胎熱彎工藝相比較為簡單,因此其成本低。
三、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的制作程序
紙胎夾纻漆器工藝包括紙胎模的成型和夾纻工藝。具體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壓板:首先根據漆器外觀設計要求,將蜂窩板按尺寸進行分割、重疊、彎曲等造型,制成蜂窩紙板模型。
2. 裱糊皮紙:在蜂窩紙板模型表面裱糊皮紙,皮紙裱糊要求10層以上,每層待干透后裱第二層皮紙,用材為皮紙和木膠,(木膠用九倍清水稀解)。配比見表1。
3. 待皮紙層干透后涂防水材料兩道(可采用現代液態防水材料)。
4. 漿豬血灰:把特別調制的豬血灰在裱糊好的胎體上均勻涂抹。豬血不能直接調制膩子,在去除豬血的纖維蛋白形成的絮狀物后,需加5%的生石灰發酵成熟血料,即是蛋白質鈣鹽的凝膠。熟血料調成的灰料使用中不翻,易刮,很方便使用?;伊现械乃輷]發后,蛋白質鈣鹽凝固粘接,灰地就附著在基材上了。豬血灰的配比見表2:
若血漿稀薄,可以在血漿里加幾塊干燥的磚瓦,吸去多余水份。若血漿稠厚,可以加入清水直接稀解,再撒入洋灰中和,一般洋灰的用量是血漿的12%。也可以用血粉替代血漿。血粉是豬血經處理后烘干的粉末,(顆粒都小于2mm,有效蛋白質含量高于70%,水份含量11~12%,脂肪含量0.4~1.5%,水溶解度85)。使用時血粉與清水調勻、過篩,洋灰與清水混合調勻(注意用水量,不能過稀),然后將這二種料相混、攪勻,可以邊攪拌邊加水,調至適合的稠度,攪拌時作順時針方向運動。然后靜放沉淀,讓固體雜質沉到底部。
5、裱布,俗稱披麻,是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做了防水的胎體表面裱褙上夏布(夏布,一種用苧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粘合劑為天然大漆加適量的面粉。粘合劑的調制根據天氣、苧麻的粗細情況進行不同配比的調制,一般情況下天氣暖濕的時候,天然大漆的成分可以多一些,如果天氣干冷,可用腰果漆替代大漆,并減少面粉的含量。
6、待麻層干透后,開始刮灰。刮灰是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中非常魅麗的一筆。漆器灰胎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漆器的品質。刮灰是將瓦灰(傳統瓦片加工的粉末)同生漆調和進行打底。待麻層干透后,首先用生漆加粗瓦灰調成漆粗灰,將漆粗灰垸在麻布表面上并自然晾干;用砂石輪磨掉漆粗灰上的粗大顆粒;待漆粗灰干透,用平磨機進行打磨,然后再上中灰層。中灰層用180目到320目的水磨砂打磨一遍,再用生漆加細瓦灰調成漆細灰,上細灰層。待細灰層自然晾干。用水砂紙水磨胎體,使其表面順滑流暢。在紙胎夾纻漆器的制作過程中通常都需經過粗灰,中灰和細灰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打磨。灰層不宜過厚,厚度根據所需的強度而定?;夷嗟呐浔纫姳?:
7. 刮豬血灰:在瓦灰層上再刮兩道豬血灰,干結后用180到320目的水磨砂打磨,使表面更加細膩平滑,并降低胎體的“脆”性。豬血灰的調制參考“步驟4”。
8. 上底漆,在經過打磨的豬血灰上上底漆。一般情況需要髹三道底漆,并置陰涼處晾干,打磨。通常采用黑色底漆,也可根據畫面的需要用其他色漆充當底漆。
9. 裝飾:包括髹色漆和表面裝飾。表面裝飾是在色漆或底漆的表面用鼠筆或毛筆等工具和色漆、金銀箔、螺鈿等為原料,進行裝飾繪畫。并置陰涼處晾干;紙胎夾纻漆器的裝飾手法,非常豐富。在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
10. 再在經過裝飾的漆器的表面揩一道面漆,推光;再揩面漆,再推光。直至器物表面溫潤柔和、寶光內斂,盡顯漆器深邃凝重的內涵。
11. 推光:陰干后依次用幼灰、面粉、山櫸碳粉加少量生油,用人的手掌對漆表面進行研磨。或用木賊草(銼草)拋光,現代也有用3000至5000目的水磨砂拋光。
至此,紙胎夾纻漆器的全部工藝就算完成了,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壓板、漿豬血灰、裱布、刮灰、刮豬血灰是至關重要的。
四、小結
紙胎夾纻漆器之美,在于其獨特的工藝和韻味將藝術同工藝結合在了一起。使這一古老的手工業成為極具東方內斂的、沉穆的、靜觀的、品味式的現代造型藝術。紙胎夾纻漆器成型工藝還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聯系在了一起,用傳統的技法表現現代的思想。無疑,在工業化的背景下,漆器必須在保留“核心技藝”的基礎上,在產品結構、裝飾風格、設計理念上調整創新,以便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世襄:髯飾錄解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2 王世襄,清代匠作則例6[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
3 丁敏順等.合成底灰研究[J].揚州市科委鑒定材料,1982.
4祝重華.漆藝的現代性[J].新材料新裝飾,2004(05).
5劉邦一.略論中國漆器工藝[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3).
6 顏偉娜.論現代漆器藝術[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05).
7 黃寅.現代漆器設計語言實踐與探索——漆器“器系列”設計報告[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8 蔣振華.漆器工藝品用化學合成底灰現狀淺析[J].全國漆器信息,1985(5).
9 朱駿、吳咸榮等.用血粉代替豬血調制底灰工作報告[J].揚州漆器資料.1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