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材中,詩詞由于其自身韻律和鮮明節奏的特征成為最適合朗誦的作品。在語文教學中,朗誦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情感表達。因此,對一篇詩詞進行良好的有聲化朗誦轉換,有利于教學中對詩詞情感的把握和理解。我們應該把朗誦作為語文教學單元的重點,從語音、停頓、速度、語調等技巧方面去訓練學生對詩詞朗誦的處理能力和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對詩詞朗誦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詩詞;朗誦;技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中,朗誦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情感表達。因此,對一篇詩詞進行良好的有聲化朗誦轉換,有利于教學中對詩詞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一、了解寫作背景,把握整體基調
任何一篇詩詞的朗誦,都需要確定一個恰當的基調,這就需要把作者和寫作背景相互聯系起來。在朗誦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和相關背景知識,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詩詞的情感把握以及增強學生對詩詞的感性認識。例如,在王秀娟老師《沁園春·雪》的教學案例中,開頭就是“同學們,這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他是統帥,他指揮千軍萬馬,他是革命家,締造了人民共和國,他又是詩人,一生奮斗,一生詠詩,獨領時代風騷。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調,對整個朗誦來說是基礎和非常必要的。
二、通讀全篇,指導語音
朗誦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標準的發音,習慣常用詞語的標準讀法。也就是說,吐字清晰、發音正確是朗誦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詩詞朗誦教學中讀音的指導,也包括了重音的指導。在朗誦藝術中,我們朗誦的文學作品中的語句,是由若干的詞或詞組組成的,但一句話中它們之間的關系總有重要和次要的區別。對那些重要的詞或詞組,要運用輕重對比的手段加以強調,給予突出。對于這些被強調、突出的詞或詞組就是重音。把握重音要以主題思想為主線,根據詞句在詩歌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確定重音。將重音做好處理,聽者對詩詞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朗誦情感也會更加順暢自然而且真實。確定恰當的重音,是詩詞朗誦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三、根據語意,適當停頓
停頓是句子當中、句與句之間、層次之間或者段落之間的間歇,是表現語言節奏的一種朗誦技巧,也是朗誦的基本要求。它體現為聲音的間歇,卻不是聲音的中斷。在朗誦中,正確的停頓是朗誦好一篇作品的重要因素。
一個內容完整的朗誦作品,要做到停中有連,停而不分,充分利用恰當的停頓將思想情感積極的表達出來。例如,“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句話,“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應重讀“如此”“無數”和“競”字,“江山”“引”“英雄”后應停頓。這樣可以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為江山之美折服人數之多。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停頓不僅是我們看到標點就要停下的標志。更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心里停頓幾個基本方式。這些方法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掌握和運用到詩詞朗誦中去。
四、掌握基調,調整速度
語速是指誦讀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一個好的詩詞朗誦作品,不僅需要飽滿的情感作為基調,強調重音突出重點,處理停、連、延續情感,同樣需要一個適當的語速作為朗誦的支撐。
朗誦的速度應該和詩詞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保持一致,而不是朗誦者想當然的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意指定。要把握好朗誦的速度,要做到“舒而如云疾而如馳”。朗讀要收到成效,標準的普通話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明確態度,設定語調
語調是指聲音高低、快慢和強弱的變化,換句話說也就是聲音的抑揚頓挫的表達。朗誦中要做到“以聲傳情,以情帶聲”,所以,也需要避免沒有將詩詞作品的情感態度把握好就開始設定語調。《沁園春·雪》整首詞洋溢著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及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凌云壯志和豪邁情懷,毛澤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以“解放天下”為己任,所以詞里表現了空前宏偉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決心。基于這樣的情感出發點,這首詞的語調應該在抒發情感處以高昂、響亮為主。
六、輔助表達,注重副語言
在朗誦教學中,教會學生合理地運用恰當的副語言,有利于豐富情感,進而進一步抒發感情以及大腦思維的及時跟進。在聽者看來,朗誦者的有聲語言表達中有一定的副語言也是一種無聲的交流。
鄒金國老師曾說過“教育是一堂大課,是一條走不完的探索之路”。語文教學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走進語文,也就是走進了一座充滿神圣色彩的文字藝術和有聲藝術的殿堂。朗誦,作為詩詞的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作為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情感表達的一種工具,而今已越來越重要。文字的世界是秋,靜美安好;而有聲朗誦的世界則是春,色彩斑斕。讓我們一起走進朗誦教學,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美妙,帶領學生,去體味一次次“聲音”所帶來的無價歡樂。
參考文獻
[1]譚毅.關于朗誦技巧及《再別康橋》的解析[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9).
[2]夏亞萍.詩歌朗誦技巧小議[J].《中國西部科技》2008年第35期.
作者簡介:彭興露,女,1989生,漢族,四川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