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來
【摘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保證。加強教師隊伍管理的策略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教師培養制度;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要積極進行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要強化教師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鍵詞】教學質量;師德;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學校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是學校的辦學主體,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保證,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學校發展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加強教師管理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今天的學生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教育素質將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建設,關系著本世紀中國的命運。學校的教育任務,既包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又包括依法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偉大民族的復興,學校要對每一個學生全面負責,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最佳的條件,使所有的學生都能走向成功。要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自覺性,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教師在這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加強教師管理,更深刻的意義在于深化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影響和帶動全社會扶正祛邪、凈化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顯重要,學生受到的教育直接影響家庭,并通過家庭影響社會。加強教師管理的力度將會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加強師資隊伍管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采取的策略
教育興衰,系于教師。教師既是學生求知的楷模,又是做人的表率。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織者,是學校工作的主力軍。教師是搞好教學的關鍵所在,有了教師的積極參與,先進的教學設備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俗話說“尊其道”而“信其道”,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為重要。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當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既教書,又育人,這本來就是教師的職責。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又是實踐者、示范者,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沒有優良的教風,就不可能有優良的學風。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就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因此,師德建設是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學校要經常開展“弘揚高尚師德、爭做美麗教師”師德宣誓、簽名活動,舉辦師德講堂,舉行學生最喜愛的好老師報告,觀看最美鄉村教師視頻,撰寫觀后心得,開辟師德建設專欄,傳播校園正能量……強化師德建設,讓教師明白擔負的神圣職責,以其偉大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學生、影響家長、示范社會。
(二)健全教師培養制度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培育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學校已有一系列政策,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如建立輔導教師制度,讓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一對一地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從事業、感情和待遇等多方面給予關心,使教師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中健康成長。
學校要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多組織教師參加教育理論的學習,可采取培訓學習、參觀交流、舉辦論壇等方式,提高其素質,讓教師們重視其擔負的神圣職責,搞好教學工作,以帶動本單位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通過各種活動提升教師理論水平,理論與實踐結合實現認識的飛躍。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公正地評價教師的工作,讓教師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
學校領導對教師要采取人性化管理,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要為教師創造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各種制度的制定、評先樹優等一些決策讓教師參與進來,建言獻策,博采眾長,采納合理化的建議,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讓教師時時、處處感覺到自己就是學校的主人,切實提高教師的主人翁地位,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全體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投身教育教學中去,努力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積極進行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
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我們需要下大力氣在管理制度上進行創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年級組的質量意識,完善以年級組為核心的教學管理機制。我們要在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制度。
教學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是由多個環節構成的,規范課堂教學環節基本程序和常規要求,杜絕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擯棄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這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能持續提高的基本要求。如果能達到這一步,那就是一個和諧的境界。學生獲得知識是發展的前提,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健康發展,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內因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界引導他們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增強信心。有了興趣和信心,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就會主動地去鉆研,因而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檢測,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所培養的能力的考查及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思想道德素質的考查都是督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對學生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我們要強化教師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