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友婧
摘 要: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能夠滿足社會物流需要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綠色環保,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污染,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能源與環境的雙重危機下,發展低碳物流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本文對低碳物流進行概述,分析了低碳物流的發展路徑及具體方法。
關鍵詞:低碳經濟;低碳物流;發展路徑;研究
隨著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的加劇,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題,而物流產業的屬于高能耗產業,十八大以后,政府強調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在這種形勢下,發展低碳物流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如何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根據實際情況探尋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物流發展路徑,是政府以及所有物流企業共同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低碳物流概述
低碳物流的理論依據為低碳經濟,就是在滿足社會物流需要的基礎上,盡量減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但是,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低碳物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物流企業的低碳意識差,一般決策都是為了經濟利益服務,缺乏對低碳的思考;其次,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不高,設備利用率低,運輸效率也不高;最后,國家對低碳物流產業的發展缺乏法律約束與政策支持,碳排放管理過程中缺乏依據,企業發展低碳物流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低碳物流的發展路徑
1.從物流行業的角度分析
當前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講求“效率”,需要物流行業提供基礎支持,因此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要想發展低碳物流,首先就要從行業內部入手。要發揮行業組織的重要作用,對低碳物流標準進行認證,并對這些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其中歐洲貨代組織就是一個成功實例,其對物流的一系列過程,包括運輸、裝卸以及管理等制定低碳標準,這對我國物流行業的低碳化發展就是很好的啟示。可以建立一些非政府組織或者協會,一方面積極宣傳低碳物流知識,號召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遵循低碳化標準;另一方面對物流企業起到一種監督作用,協助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對低碳化物流的發展起到一種政策宣傳、行為監督等作用。
2.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分析
低碳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一方面要通過一些法律機制對物流企業的碳排放量進行強制性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些補償政策提升企業發展低碳物流的積極性,具體有以下幾種做法:首先,根據物流行業的碳排放標準合理制定碳排放稅收政策;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免稅、貼息以及貸款優惠等政策對積極發展低碳物流的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第三,建立健全法律及政策體系,健全行業準入標準,完善排碳收費制度,以此對不合理的物流活動進行干預;最后,政府要加強對物流產業的宏觀調控,對低碳物流的發展進行積極引導,加大對低碳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對該行業提供基礎支持。
3.從物流企業自身角度分析
物流企業的意識和行動對低碳物流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要將物流企業本身作為發展路徑之一。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產業結構面臨調整,物流產業與很多產業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樹立低碳意識、并在物流活動中踐行低碳理念,是適應新的產業結構的必然選擇。要積極發展跨組織物流模式,突破“有形界限”的束縛,將外部資源與內部資源高效整合,形成統一化、協調化的物流運作模式,提升運作效率。在調整內部結構或者運作模式的過程中,都不能忽視碳排放因素,在評價自身競爭力的過程中,除了市場覆蓋率之外,更要將排碳量以及低碳發展能力作為重要指標,使自身提供的物流服務逐漸向著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發展。
三、發展低碳物流的具體方法
1.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結構
所謂現代物流產業結構,就是對現有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一方面提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減輕物流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具體有以下幾種做法:首先,要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設置,形成一個完成的物流鏈,避免出現資源閑置現象,使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其次,推廣共同配送機制,共同配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個物流企業同時為多家用戶提供配送服務,利用地理優勢實現一次性配送,從而降低碳的排放量;另一種是多個物流企業使用一個基礎設施開展配送工作,實現資源共享。采用共同配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物流設施的利用效率,解決重復建設以及服務點布局不合理問題,減少車流總量,不僅可以改善交通狀況,同時大大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促進低碳物流的發展。
2.積極研發現代物流技術
交通運輸是物流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為了降低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交通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必須積極研發節能減排技術。調查數據表明,當前我國交通運輸中對能源的利用率要比發達國家低20%左右,能源利用率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較大。對此,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研發節能減排技術,提供資金以及設備上的支持,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程度,研發并推廣應用清潔能源,不斷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低碳物流的發展。
3.擴大鐵路貨運運輸比例
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貨運節約能源,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最低,且這種方式所能承受的運輸負荷較大,投資效益較高。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鐵路貨運在物流運輸中的比例并不大,這與我國鐵路運輸的滯后性有直接關系。尤其是在運輸煤炭、礦產資源時,采用公路運輸,消耗大量石油能源,實際上得不償失,不僅沒有達到低碳標準,高昂的運輸費用還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同時加劇了能源危機與環境危機。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政府要加大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鐵路運輸能力,鼓勵物流企業與鐵路部門之間的合作,不斷提升鐵路貨運的比例,實現運輸格局的合理調整,一方面可以降低能耗、減小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提升運輸的安全性,提高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低碳物流的發展離不開鐵路貨運,政府、鐵路部門以及物流企業自身都應該認識到這一問題,逐步實現運輸的“鐵路化”。
4.加強物流的信息化建設
21世紀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物流產業更是如此。加強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提升物流產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為低碳物流的發展奠定基礎。需要構建一個信息化物流平臺,將客戶信息、運輸商信息、經銷商信息以及物流企業信息等在這一平臺上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網,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活動的目的性,加強每個物流節點之間的聯系,使信息以及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滿足用戶要求。在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實現集中配送和運輸,避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復性和運輸過程的重復性,實現低碳化目標。
四、總結
在能源與環境的雙重危機下,低碳經濟理念應運而生,低碳物流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應當從物流行業、國家政策以及企業本身三個角度探究發展路徑,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結構、積極研發現代物流技術、加強物流的信息化建設,促進低碳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念,梁芷銘.區域物流經濟低碳發展路徑研究—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J].物流技術,2013,14(16)03:32-34.
[2]李俊濤.低碳經濟視域下的低碳物流多元發展路徑[J].商業時代,2013,13(12)25:43-44.
[3]韓慧敏.我國低碳物流發展的理論研究以及路徑探討[J].中國商貿,2011,10(14)35:145-146.
[4]趙勝男.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綠色物流的演化路徑與發展策略[J].物流技術,2014,11(13)21:90-92.
[5]劉剛.我國低碳物流發展制約因素與實現路徑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13(10)08:45-46.
[6]段向云,張英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物流業低碳化發展路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6(14)2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