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本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謀求發展的動力,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資本是否有效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要在如今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立足就必須加大對資本的控制和應用,成功的資本運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形成成功的資本運營就必須加強對資本運營風險的控制,提高資本運營的效率和質量,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資本;資本運營;運營風險
一、我國資本運營現狀
資本運營的形成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資本運營的融入使得我國產生一大批具有一規模的大型企業或集團,甚至形成跨國公司的也不在少數。不僅如此資本運營的產生還挽救了一些即將倒閉的企業,資本運營使企業生存的方式多元化,比如收購企業以及合并企業等等,使企業綜合實力加強,帶來更多的效益,也減少了一批失業人員。也有的企業通過資本運營實現模式轉型,有的企業變為股份公司,有的通過上市,市值增加,企業資本增加,提高了企業的經濟實力。
1.資產重組操作中盲目追求速度,風險及效益意識談薄
資產重組給企業帶來雙重影響,一方面使企業的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企業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帶來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企業的重組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風險。資產的重組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計劃層次,其二是計劃執行層次。計劃執行存在著許多的風險,主要風險有融資風險和企業文化風險、管理風險以及法律風險。重組風險比較廣泛和復雜,企業應已與重視,加強重組前的風險分析,分析企業之間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避免企業不融合現象的產生。目前許多企業對于企業重組并沒重視這些,為了擴大資本、擴大市場以及擴大企業的綜合實力,而盲目的進行重組和擴張,忽略了重組中存在的諸多風險。如果風險爆發將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在重組前要做好調研,不要盲目的進行資本重組。
2.企業收購、兼并操作中缺乏理性分析
企業之間進行收購、合并以及吞并是資本運營的常用的方式,收購和兼并是企業發展和擴張的重要經濟方式,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之間的收購和兼并不僅投入少、風險較低,還有利于一個企業快速的投入到另一個領域中發展,降低技術開發的費用,減少投資風險。但就目前我國企業來說,許多企業收購和兼并的投機并不是很明確,但許多企業進行收購時只是為了盲目的資本擴張,為了追求資本擴張的速度,沒有進行仔細的分析,導致收購或兼并后企業發展的目標沒有預期的完成。目前我國企業收購和兼并的主流是優勢企業兼并或收購比較弱小的企業,并且購并過程中還存在大量的政府參與,這嚴重影響了企業購并的規劃和分析,大大增加了企業購并的風險。
3.股份制改造操作欠規范,使其應有機制難以實現
根據當的十五大指示,提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資本形式,這種方式將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資本的運營,提高了資本運營的效率和質量。近幾年股份制是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但是在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出現了障礙,導致股份制的效果不是很大,對企業的經濟發展影響也不大。
二、資本運營操作中的陷阱
資本運營實質是企業為了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采取的經濟手段,資本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全局和戰略布局,甚至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在資本運營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戰略進行實施很重要,但是分析資本運營中的風險也尤為重要。分析資本運營中的風險最重要的分析風險因素,找出其中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較大的因素。排除陷阱,避免造成企業經濟的損失。只有采取這樣的方式才能給資本運營營造好的環境,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1.資本運營并不簡單等同于企業多元化
多元化概念在很早就被西方國家引用,早期的美國對于多元化概念相當的著迷,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多元化發展,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實力,就盲目的進行資本擴張和兼并企業,使得企業在多個行業入手。這些企業這樣做的目的是認為多元化企業能夠是企業長久發展,企業的一個方向的衰弱不會導致全盤皆輸的局面,防止企業的老化。然而這些都是企業決策者的幻想,事實并不如此,許多企業因為盲目的投資,對許多新的行業并不是很了解,分散了資金,甚至是填漏洞,導致企業的流動資金嚴重縮水,經濟效益降低。到了七十年代,那些購并的某些產業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累贅,因此企業開始大量拋售那些已經成為企業負擔的產業,以降低企業的負擔和風險。到80年代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高速發展,許多企業也不再盲目的追求多元化,而是向本企業的核心行業進軍,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到了90年代新一波的購并浪潮到來,但是這一次的購并主流不再是多元化,而是同行業之間進行購并,以提高企業在其核心行業的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增加,企業橫向一體化的實施。
2.資本運營不是“空手道”
現階段的資本運營被認為高智力性活動的結果,或者認為是通過投資和理財來實現資本運營,否認產品生產銷售在資本運營中的作用。由于資本運營被大多數人為是非實體的經營或者非產品的經營結果,因此被人們稱之為空手道,也就是不需要實際的產品,而只需要進行腦力活動,就能獲得較高的利潤,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空手套白狼的資本運營方式。如果僅僅是這樣沒有實際的產品產生,這種資本運營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這種資本運營方式的不是完全對,這種資本運營方式只是企業戰略突擊的一種經濟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形成內外相協調的局面,因此資本運營不是簡單的投資理財而是企業為了更好地發展而采取的一種內外協調的經濟手段。
3.資本運作不是“資產膨脹”,是企業更新的結果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資本運作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也越發的明顯,使企業規模或者資產數量不斷的增加。但在這過程中,不能夠將企業的資產數量和企業的規模畫上等號。因為,資產數量的增加只能證明企業的經濟實力增加,而不能證明企業的規模變大,不能將兩者混淆。因此為了實現規模經濟就必須另尋途徑,目前提高規模經濟最主要的方式是是企業的創新。但是我國目前許多的企業對于實現規模經濟采取的途徑都是資產膨脹,認為資產膨脹可以實現規模經。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規模,就必須加大企業的創新力度,通過創新使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實力逐漸的增加,促進企業的發展。
4.資本運營不是簡單的“低成本擴張”
許多人認為資本運營是企業為了實現快速發展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種低成本擴張戰略方式。也就是通過較低的成本來時較大的資產數量,提高企業的經濟規模,是企業的資產數量迅速增加,甚至一些人認為資本運營實質就是通過高智力的人對資產進行分配和調整的一種經濟手段,但是這種觀點是不完全對的,甚至和資本運營的要求有點相違背。并不否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業的資產數量,但是低成本購買的資產運作時不一定給企業帶來效益,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負擔,因此在進行資產收購之前,應該仔細的對待購并的資產或企業進行分析,降低企業資本運營的風險,減少企業的損失。
三、研究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管理的意義
1.企業資本運營風險分析與評價
資本運營的風險涉及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很好的對資本運營風險進行控制,將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使企業倒退,下面將通過民營經濟為例對資本運營中的風險進行研究和分析。
2.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
民營經濟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經濟概念,理論上,除了政府或者政府代理機構經營的國營經濟以外其他的都屬于民營經濟,因此民營還是具有相當的規模的。民營經濟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個體私營經濟和集體的公營經濟。
3.企業資本運營面臨的系統風險
企業中的系統風險是指,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所面臨的風險已經達到一家企業無法獨自控制風險的局面,而是該行業普遍面臨的資本運營風險,這種風險的到來無法用資本多元化進行解決,因此通過分散資產是無法解決該風險的,系統風險一般包含政策、法規和體制以及社會風險。
(1)企業資本運營的政策法規風險
企業的法規風險主要來源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為了促進國內某些行業或者某個行業的經濟發展,采取宏觀調控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給某些企業帶來始料不及的負面影響。就目前來看,政策和法規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企業的資本運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其次,法律對企業的財產保護不充分、不到位,其三,企業參與公平競爭的合法地位沒有得到保障。
(2)企業資本運營的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的到來往往是不確定,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很有可能遭受突發經濟風險,給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就目前來看企業的經濟風險主要包括購買力風險和市場風險以及利率風險。因此為了降低風險的出現機率,企業應當加大對資本運營過程中風險的分析力度,減少企業的損失。
(3)企業資本運營的體制風險
體制風險的來源是國家的經濟體制,當國家的經濟體制發生變化時,會給企業的資本運營帶來一定的風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堅持國有制為主的政策方針,國有企業對于資源高度壟斷,對于經濟的發展高度集權,通過政府的指令來促進經濟的發展,雖然這些政策在近二十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發展方式,不同的游戲規則。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有時政府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矛盾,因此要加大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協調,降低體制產生的風險,減少企業的效益損失,促進企業資本運營的良性發展。
(4)企業資本運營的社會風險
企業資本運營的社會風險主要來源于文化教育、風俗習慣以及資本運營的環境等。文化因素的變動和失業情況是我國主要的社會風險,企業在市場拓展過程中,不同地區對于產品的需求不同,因為不同地區對于風俗習慣和文化都不大相同,因此會給企業的戰略實施帶來挑戰;此外我國近幾年失業人口增加,社會壓力增大,由于失業人員的增加對于產品的購買力度降低,可能造成一些產品滯銷。因此為了降低社會風險,在資本運營過程中要加大對市場需求的調研,確定合適的戰略措施,避免社會風險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4.企業資本運營面臨的非系統風險
(1)企業資本運營的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營不當而產生的對企業不利的因素。經營選擇不當和經營行為以及市場商業信用是目前國內主要的經營風險。在經營過程中,錯誤的選擇、錯誤的戰略措施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此外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行為不當會大大阻礙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資本運營的風險;信用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資本運營也不例外,如果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遵守市場商業信用,將會大大降低這個企業在同行或企業行業的信用,企業的發展會受到阻礙,同其合作的企業也會大大減少。以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經營原則。
(2)企業資本運營的行業風險
資本運營的行業風險主要是由于在市場競爭中同行競爭所帶來的風險,當資本流入一個行業時,由于競爭會對企業的進程和效益產生影響,競爭的帶來的影響主要有進入困難和購買者討價能力以及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和替代威脅等等,這些都會對企業資本運營產生影響。
四、總結
通過上文對資本運營的風險研究發現,一個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一定要謹慎,不要盲目的跟從,在制定一項新的戰略措施之前一定要進行仔細的分析,排出風險因素,降低企業發展中的風險,使企業資本運營更加順暢,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小玄.企業邊界的重新約定:分立式的產權重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一種體制模式[J].經濟研究,2001,4,18-20.
[2]尼爾.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J].F22鄉鎮企業、民營經濟,2002.1,42-43.
[3]孫敬水.我國實施債轉股面臨的道德風險及其防范思路[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5,21-24.
作者簡介:戚繼文(1994.09- ),男,漢族,四川南充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