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作品創作為集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為一體的藝術創作類型,舞蹈作品創作人員進行創作時,必須構建音樂語言和舞蹈語言間的具體結構關系,包括交織關系、平行關系和抵抗關系等。而本文則以舞蹈和音樂之間的具體關系作為出發點,通過詳細介紹音樂旋律、節拍、節奏、調性、調式、音色以及織體等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與可行性,以期可以成為相關人士參考與學習的范本,從而不斷提升舞蹈作品創作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音樂 ?表現手段 ?舞蹈作品 ?創作 ?作用
音樂及舞蹈從屬于不同的兩門藝術,音樂被認作舞蹈作品的靈魂,同時舞蹈又是音樂作品的外化方式,因此對于舞蹈作品而言,音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為舞蹈作品提供較大幫助。受音樂及舞蹈中特有的屬性影響,當兩者重疊之后,就會形成新型藝術形象。在音樂藝術當中,聲音是其基本材料,而時間是其主要載體,而在舞蹈藝術當中,動作是其基本材料,而人體本身則是其主要載體。由此可見,音樂藝術有聲無影,同時舞蹈藝術則有影無聲,兩者的結合不僅是時間層面的結合,同時還是不同藝術形象、藝術語言之間的結合,因此研究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也顯得極其重要。
一、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一)音樂旋律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首先,舞蹈作品創作實踐活動中,旋律特征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旋律除了了是人類感官最為容易接收和記憶的信息之外,同時人類語言和旋律形態之間在音調形式方面還具有直接聯系,所以能夠有效的引起人類內心情感的共鳴與聽覺方面的注意。旋律在風格特點、音律、行進方向以及形態等方面都對人類感官造成直接影響。例如,舞蹈作品《東歸英雄》當中,中部和呈示部的連接位置出現了一段馬頭琴旋律,其速度音調和抽泣節奏極為相似,若該旋律和母親的抽泣動作成功重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抽泣動作,同時還能加強母親哭泣和觀眾情感之間的有機聯系,豐富了觀眾的情感體驗。
其次,舞蹈作品創作實踐活動中,旋律走向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旋律走向而言,一般情況下,若該旋律線向上進行,主要代表加強緊張度和增長情緒,而如果該旋律線向下進行,則代表情緒正處于逐漸松弛的階段,力度也逐漸減弱。例如,舞蹈作品《天鵝之死》當中,其音樂為《天鵝》,由鋼琴和大提琴演奏。這部舞蹈作品表現出一只憂傷、抖動著雙翅的天鵝在湖面上隨著憂傷的旋律舞蹈。其曲式結構以單三部曲式的結構為主,且呈示部和再現部在旋律與樂思方面都大致相同,而再現部在第二樂句方面有連續四個小節的旋律為下行軌跡,該下行旋律和舞蹈當中天鵝屈身倒地、緩緩閉上雙眼、沉默死去等一系列舞蹈形象有機的重疊在一起,充分的營造出一副悲傷、心酸、憂愁的畫面。
再次,舞蹈作品創作實踐活動中,旋律音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旋律音域會出現高低波動,對于舞蹈形象有效的表達其情感而言,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生死相依》這一舞段當中,主要包括四段相同的旋律,但在音域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通過不同音域的表現,從不同色彩和不同程度上描述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舞蹈進行至1分29秒時出現了馬頭琴旋律,這段旋律的音域較低,而當舞蹈進行至2分07秒時,馬頭琴旋律則處于高八度的位置。在兩個舞蹈片段中可以發現,音域變化會對舞蹈的空間動作直接造成影響,對于舞蹈形象在情緒方面的變化、情感升華、舞蹈調度和空間變化等都會產生影響。
最后,舞蹈作品創作實踐活動中,旋律分類發揮著重要作用。旋律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劃分成器樂旋律與聲樂旋律。其中,聲樂旋律具備志向性特征,能夠直接理解旋律急欲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而器樂旋律和器樂性能特征存在著必然聯系,在不同的樂器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舞蹈作品當中,通過對人聲旋律進行合理利用,不僅可以使舞蹈更具民族性,同時還能加深觀眾印象。除此之外,聲樂旋律通過各個民族語言的合理呈現,也能夠賦予舞蹈民族屬性。
(二)節拍與節奏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節拍與節奏對于舞蹈作品創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節拍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節拍與節奏之間為相互依存及相互影響的關系,節拍主要作用于音樂題材等方面,和重音規律之間也存在著密切聯系。在對節拍類型進行準確使用的基礎上,可以使舞蹈形象更加生動。一般情況下,節拍的不同會使舞蹈整體節奏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舞蹈作品《中國媽媽》當中,從舞蹈的3分27秒至5分03秒時,其情緒變化和之前后明顯的差異,而編曲者也選擇不同節拍對舞者的情緒進行直觀對比。
2.節奏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音樂形象當中,節奏通常和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這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勞動號子、呼吸、鑼鼓點、機械律動等節奏形式,表現于舞蹈作品當中,節奏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就更顯明顯。音樂作品通常會下意識、有目的地使用某些節奏型或節奏,例如舞蹈作品《新家園》當中,當舞蹈進行至1分16秒時,呈示部的B樂段中表現出一段特殊的節奏型,即擊打樂器“阿嘎”。由于這段舞蹈為循環往復的勞作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節奏型,因此能夠直接表現出勞作場面,而在號子聲中,通過舞蹈本體的表現,“軍民團結一家親”、“軍民共同辛苦勞作”等形象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除此之外,在我國少數民族許多舞蹈當中,節奏型自身就存在著表現意義。例如,在朝鮮族中,其舞蹈里有多種節奏類型,包括“古格里”、“安旦”、“赫毛里”等。其中,“古格里”集聚柔和型、舒緩型及平穩型為一體,“安旦”集聚喜悅、活潑以及歡快為一體,而“赫毛里”則集聚旋轉、奔放與極速為一體。
由此可見,節拍與節奏同屬于音樂形象和舞蹈形象中較為核心的部分,節拍與節奏型的不同,構架出的性格特征及舞蹈形象都各不相同。通過深入了解與沿街節拍與節奏的具體表現特征,可以推動舞蹈創作人員合理應用各種音樂形式變現舞蹈中的情感與情緒。
(三)調性和調式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調性和調式對于舞蹈作品創作同樣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1.調性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對于同一種旋律,在調性不同的情況下重復演奏,即可使音域發生明顯變化,舞蹈形象與音樂形象都能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必須強調的是,舞蹈中情感的起伏變化并非等同于音域高低的變化,盡管音樂變化也會對觀眾的情感起伏產生直接影響,但舞蹈情感與音樂情感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2.調式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調式為音樂思維中較為重要的構成元素,如果一部音樂作品具有調性,則調式會直接約束其所有和聲、所有旋律。音樂作品當中,普遍應用的調式包括五聲調式、大調式和小調式等,隨著調式的不同,音階結構也會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在調式相異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不同的特性與色彩。基于舞蹈編創人員來說,必須深入研究不同調式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情感色彩。
(四)音色和織體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基于舞蹈作品創作而言,音色和織體等音樂表現手段在其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1.音色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音”中最為基本的一種屬性即為音色。發聲物體在構造和材料方面存在著差異,以至于產生的泛音共鳴存在著區別,發出來的音在色彩和光澤方面也各不相同。表現于音樂作品當中,其音色即指發聲、樂器或人聲在聽覺系統中所形成的色彩感。與此同時,音色還表現出強烈的民族特性,這是由于部分民族樂器本身就具有特殊音色,并直接代表著該民族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符號,用其演藝出的音色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民族性。
2.織體基于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織體即多聲部類音樂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一種形態。音樂織體通常包括兩種形態,分別是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其中,復調音樂指兩個或以上旋律的結合,且該旋律極具獨立意義,同時也指主旋律和模仿聲部、對比聲部的有效結合。而主調音樂主要指和聲伴奏與主旋律間的合理組合。基于舞蹈作品來說,通常以復調音樂作為主要方式表現兩個或以上藝術形象。音樂的具體表現手段當中,可發現復調音樂包括三個作用,分別是對不同音樂形象的同時描述;對同一個形象中不同的情緒或側面進行揭示;確保音樂進行過程中的統一性與連續性。舞蹈作品創作人員在對復調織體合理利用的基礎上,可使人物形象情感與情緒更加豐富,同時也能使不同人物形象間的具體情感關系生動的表現出來。
二、結語
音樂表現手段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在旋律當中,音樂表現手段充分滲透著各種節奏;在調式當中,音樂表現手段對旋律產生直接影響;在節奏當中,音樂表現手段直接決定了節拍樣式;在音色當中,音樂表現手段為旋律的直接呈現。對舞蹈作品創作而言,音樂表現手段會對舞蹈的形象、情感與動作等產生作用,也成為舞蹈作品創作必不可少的參與要素。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凝視大地仰望天空——從舞蹈專場《風起嶺之南》創作實踐到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辦學思路[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03).
[2]譚桂琴.《扁舞丹青》與《高山流水》——關于舞蹈中身體表演過程與音樂關系的再討論[J].藝術評論,2011,(04).
[3]李曉燕.舞蹈教育對大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以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舞蹈與音樂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04).
[4]胡驍,何喆.廣東省舞蹈高等教育現狀分析與發展反思——以星海音樂學院舞蹈系為個案[J].高教探索,2013,(06).
[5]馬婧.形神相依互得彰益——淺談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J].音樂大觀,2011,(12).
作者簡介:
[1]徐艷: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副教授。